后殖民話語的隱性書寫
本文關(guān)鍵詞:后殖民話語的隱性書寫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殖民話語 族裔 社會批判 金蘇 壓型 自我暗示 阿爾都塞 歸屬性 非法移民 格雷斯
【摘要】:正《譯員》是韓裔美國作家金蘇琪的處女作,一經(jīng)出版便廣受好評。金蘇琪以鮮明的族裔色彩和社會批判力度,揭示了多元社會難以避免的身份屬性區(qū)分以及由此而導致的主體政治歸屬性的自我暗示,無異于現(xiàn)實美國社會政治的寓意化寫照。阿爾都塞曾經(jīng)指出,階級斗爭的目標是爭奪國家權(quán)力和國家機器的使用權(quán),國家權(quán)力是通過兩種不同類型的國家機器發(fā)揮作用的:一是鎮(zhèn)壓型的國家機器,包括政
【作者單位】: 西南石油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世紀美國少數(shù)族裔小說的空間歷史記憶與重構(gòu)研究”(項目編號:11CWW022)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譯員》是韓裔美國作家金蘇琪的處女作,一經(jīng)出版便廣受好評。金蘇琪以鮮明的族裔色彩和社會批判力度,揭示了多元社會難以避免的身份屬性區(qū)分以及由此而導致的主體政治歸屬性的自我暗示,無異于現(xiàn)實美國社會政治的寓意化寫照。阿爾都塞曾經(jīng)指出,階級斗爭的目標是爭奪國家權(quán)力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德明;;空間敘事、現(xiàn)代性主體與帝國政治——重讀《魯濱孫漂流記》[J];外國文學;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雪峰;;殖民主義的號角——《魯濱孫漂流記》評析[J];長城;2011年12期
2 崔維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完美結(jié)合——對《魯濱遜飄流記》的再解讀[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李道全;;經(jīng)典兒童小說《珊瑚島》中的殖民主義話語[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劉玉杰;宋銀秋;;《魯濱孫漂流記》:荒島英雄背后的文化殖民主義[J];電影文學;2013年04期
5 簡澈;;解讀《魯濱遜漂流記》中的殖民文化[J];長城;2014年02期
6 丁琪;孫書敏;;消失與再造:當代城市文化的游牧思想[J];北方論叢;2014年03期
7 胡毅;張京祥;孫東琪;付清松;;資本的空間不平衡發(fā)展:城中村的空間生產(chǎn)[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4年05期
8 彭愷;范淵;;空間及其政治性對城市規(guī)劃學的啟示——讀列斐伏爾的《空間與政治》所感[J];規(guī)劃師;2013年S2期
9 孟亞明;楊思基;;規(guī)范、經(jīng)驗與歷史反思——馬克思國家理論的方法論嬗變與當代復興[J];東南學術(shù);2014年05期
10 韓滿玲;周立斌;;列斐伏爾的城市空間消費理論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經(jīng)濟;2014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莉;;城市轉(zhuǎn)型中的異質(zhì)空間:賈樟柯電影的空間解讀[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2)——可溝通城市:理論建構(gòu)與中國實踐論文集[C];2012年
2 劉濤;楊有慶;;社會化媒體與都市空間的社會化表征[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2)——可溝通城市:理論建構(gòu)與中國實踐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順利;空間視野下的中國城市貧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祝利民;馬克思分工思想的本體論意義[D];山東大學;2011年
3 陳雙;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間形態(tài)的和諧嬗變[D];重慶大學;2010年
4 龐榮華;毛姆異域游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勇;哲學視野中國家與個人的關(guān)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曹麗新;解構(gòu)、友愛與未來民主[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霍建國;現(xiàn)代國家能力的政治哲學反思[D];黑龍江大學;2012年
8 汪娟;新疆文化地理與新疆當代散文[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楊慧瓊;新時期的漂泊敘事與現(xiàn)代性體驗[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10 吳小珍;地方精英與城市政治變遷(1850-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一非;論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理論[D];遼寧大學;2011年
2 張曉密;多元性理論與有限領(lǐng)導權(quán)[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孫慧敏;解讀《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的空間敘事[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呂曉鶴;從空間敘事角度分析《歡樂之家》中麗莉·巴特悲劇的必然性[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劉振怡;拉克勞:從后結(jié)構(gòu)主義到后馬克思主義[D];黑龍江大學;2004年
6 陳根;論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在中國的發(fā)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7 楊小明;政府理性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袁兵;論意識形態(tài)的特征與功能[D];武漢大學;2005年
9 盧培棟;1917—1921年蘇俄政治體制的形成與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宋向春;在思辨與現(xiàn)實之間—馬克思的國家理論與黑格爾的國家理論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彩霞;;勞倫斯《羽蛇》中的反殖民話語[J];許昌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 孫果;許展;;論《黑暗的心臟》對殖民話語的超越[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1期
3 馬岢原;;《四簽名》中的殖民話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4 許立捷;張軍紅;;析《四簽名》中的殖民話語(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7期
5 趙紀萍;;殖民話語的隱性書寫——重讀《野草在歌唱》[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岳峰;;20世紀英國作家非洲題材小說中的殖民話語[J];河南社會科學;2012年08期
7 許文榮;挪用“他者”的言說策略——從殖民話語到后殖民話語的馬華文學[J];華文文學;2001年02期
8 畢鳳珊;析《黑暗之心》中的殖民話語[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9 王巖;楊德昌;;解析《黑暗之心》中的殖民話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趙紀萍;;反殖民書寫與殖民話語的隱性書寫——從后殖民主義的視角重讀《野草在歌唱》[J];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梁德學;;近代日人在華中文報刊的殖民話語與他者敘事——以《盛京時報》、《泰東日報》的偽滿洲國“建國”報道為例[A];中華新聞傳播學術(shù)聯(lián)盟第六屆研究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2 楊曾憲;;面子是“東方學”的虛構(gòu)嗎?[A];東方叢刊(2002年第2輯 總第四十輯)[C];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甕燕;雜合與身份[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金光玉;朱耀燮小說中的庶民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2419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24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