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葡萄球菌經(jīng)靜脈和腹腔誘導小鼠血流感染的炎癥反應和病理變化
發(fā)布時間:2017-09-07 00:47
本文關鍵詞:金黃色葡萄球菌經(jīng)靜脈和腹腔誘導小鼠血流感染的炎癥反應和病理變化
更多相關文章: 金黃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炎癥 細胞因子 組織病理學
【摘要】:目的:建立簡單可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探討血流感染小鼠的炎癥反應和病理變化。方法:C57BL/6小鼠分別通過靜脈或腹腔注射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準菌株以誘導血流感染;觀察各組小鼠生存率、體重變化及膿毒癥評分(MSS);進行血樣本及組織勻漿培養(yǎng)以確定細菌負荷;ELISA法檢測血清或組織勻漿中的CRP、PCT及細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同時觀察各組小鼠肝、肺、腎臟的病理改變及病理炎癥評分。結(jié)果:4.5×10~8CFU/ml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小鼠的生存率約為70%。感染后24 h,小鼠體重明顯減輕,MSS明顯升高,且靜脈組高于腹腔組。WBC于感染后3 h顯著升高;感染后48 h血清CRP、PCT水平達到峰值,分別為靜脈組:60.80±5.63、6.796±1.16,腹腔組:40.58±7.54、2.740±0.36;血清及組織勻漿(肝、肺、腎)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靜脈組高于腹腔組。感染12h后開始出現(xiàn)肝、肺、腎組織不同程度的病理炎癥改變,且病理炎癥評分隨之顯著升高。結(jié)論:成功建立金黃色葡萄球菌小鼠血流感染模型,比較靜脈及腹腔兩種途徑的炎癥反應強度及病理改變,有助于進一步探討血流感染的早期診斷及臨床治療預后。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關鍵詞】: 金黃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炎癥 細胞因子 組織病理學
【分類號】:R378.11
【正文快照】: 各種細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充斥著環(huán)境,并在我們免疫力低下時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當今世界,嚴重感染已經(jīng)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s)有著更高的發(fā)病率[1]。最近的報道認為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重癥感染有著越來越高的發(f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學花;李玲;;非粒細胞缺乏患者假絲酵母菌屬血流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06期
2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聞威;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單中心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8064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8064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