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論視角下莎劇中的明喻及其漢譯研究
本文關鍵詞:原型理論視角下莎劇中的明喻及其漢譯研究
【摘要】:莎士比亞堪稱語言大師。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37部劇本,莎劇歷經數百年而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莎翁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其中,明喻辭格在莎劇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明喻一詞源于拉丁語的Similis,意思是:象、如……一樣。明喻是很古老的辭格,常見于韻文和散文。明喻,從本質上看,其實就是比喻中的一種形式。多數中國學者將其定義為: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同時出現,兩者是相似關系。它產生的基礎就是心理上的聯想。本文以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理論為視角,研究莎劇中的明喻辭格,原型理論認為:原型是范疇中的典型成員,是與同一范疇成員有最多共同特性的實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范疇內部的各個成員由“家族相似性”聯系在一起,范疇原型與該范疇成員共有的特性最多,與相鄰范疇成員共有的特征最少,同時,范疇的邊界具有模糊性,相鄰范疇之間相互重疊、滲透。本文主要選取莎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中的明喻作為語料,根據前人的分類方法,將其按喻詞將明喻分為四大類:以like為喻詞、以as為喻詞、以as……as為喻詞以及復合詞,并分別對其進行分析。再運用原型理論來分析莎劇中的明喻的組成以及喻體的選擇,結合梁實秋、朱生豪、卞之琳和孫大雨的譯本得出相應的翻譯策略:保留喻體原型,保留喻體原型加注釋,轉換喻體原型。每一種翻譯策略均通過對幾個典型例句的認知分析而得出。本文認為,明喻不僅是一種積極有效的修辭手段,更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方式。通過進一步挖掘原型理論對莎劇中明喻的解釋力,希望為莎劇明喻的漢譯研究提供一個獨特視角。
【關鍵詞】:原型理論 四大悲劇 明喻 翻譯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Abbreviations6-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3
- 1.1 Background9-10
- 1.2 Purpose10-11
- 1.3 Methods11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20
- 2.1 Characteristics of simile13-16
- 2.2 Classification of simile16-18
- 2.3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18-20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0-27
- 3.1 Prototype theory20-24
- 3.1.1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theory20-22
- 3.1.2 The basis of prototype theory22-24
- 3.2 Prototrpe theory and translation24-27
- Chapter 4 Simil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pl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27-46
- 4.1 The classification of simile in Shakespeare's play27-31
- 4.1.1 Using "like" as figurative word28-29
- 4.1.2 Using"as"as figurative word29
- 4.1.3 Using "as......as" as figurative word29-30
- 4.1.4 Using "Compound word" as figurative word30-31
- 4.2 Analysis of simile of Shakespeare's pl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31-36
- 4.2.1 Composition of simile31-33
- 4.2.2 Choice of vehicles33-36
- 4.3 Translation skills of Shakespeare's pl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36-46
- 4.3.1 Reserving the vehicle prototype37-40
- 4.3.2 Retaining the metaphor and noting40-41
- 4.3.3 Conversing vehicle prototype41-45
- 4.3.4 Summary45-46
- Chapter 5 Conclusion46-49
- 5.1 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46-47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47-49
- Bibliography49-52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52-53
- Acknowledgements53-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盈;;《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簡評[J];東方論壇;2013年03期
2 蔡甜;趙靜;;從原型理論看“鐵”范疇[J];青年文學家;2010年21期
3 章宜華;論充分必要條件與原型理論釋義功能[J];辭書研究;2001年04期
4 史厚敏;;原型理論的認知機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牛海燕;;淺談原型理論——從“中國的莎士比亞”談下去[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年02期
6 宋欣雄;李楚梅;;原型理論對多義詞教學的啟示[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魯旭蓉;;典型與原型理論:向人類深層心理掘進[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8 呂腮菊;;心理學對文學批評的影響——原型理論[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9 劉洋;;榮格原型理論的現代意義闡釋[J];理論觀察;2008年06期
10 李娟;;淺談原型理論[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劉丁;;試探原型理論在連詞認知研究中應用[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章宜華;黃建華;;充分必要條件與原型理論[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李云燕;;關于原型與形態(tài)共鳴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侯麗娟;;認知語義學中的原型理論及其外語教學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張鳳娟;;從原型理論看及物性物質過程的非標記現在時態(tài)——對Halliday點的質疑[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楊萬兵;趙燕;;PSC評分體系的原型理論闡釋[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唐樹華;;原型與意義推斷-動詞break之原型與意義推斷實證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穆幸梅;;以認知語言學為基礎的英語詞匯教學[A];貴州省外語學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夏秀;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青云;原型視角下中學英語多義詞的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筱恬;認知視角下“熱”與“Hot”的語義對比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3 李姍;原型理論視角下莎劇中的明喻及其漢譯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秦亞男;原型理論在認知詩學中的作用[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5 沈冬霞;基于原型理論的英語多義詞教學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6 萬耀蘭;原型理論觀照下重譯現象的動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盧烈宏;基于原型理論的多義詞教學對多義詞習得影響的實證研究[D];廣州大學;2013年
8 王敏;論原型理論在高級學習者詞典釋義中的運用[D];廈門大學;2009年
9 俞曉清;基于原型理論的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10 洪立媛;原型理論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67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6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