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翻譯實踐視閾下的戴乃迭獨譯行為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國家翻譯實踐視閾下的戴乃迭獨譯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戴乃迭是參與新中國國家翻譯實踐的外來譯家之一,她獨譯及與楊憲益合譯的中國文學作品涉古及今,體裁廣泛。與楊憲益一樣,戴乃迭也是國家翻譯實踐的執(zhí)行者,已有研究卻偏重楊憲益忽視戴乃迭。我們從國家翻譯實踐視閾探析戴乃迭的獨立翻譯,發(fā)現(xiàn)其獨立翻譯呈現(xiàn)出明顯的選擇性適應特征,是新中國翻譯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
【關(guān)鍵詞】: 國家翻譯實踐 外來譯家 戴乃迭 獨立翻譯 選擇性適應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國家翻譯實踐中的‘外來譯家’研究”(編號12BYY018)階段性成果 中國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基地研究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傳統(tǒng)翻譯觀提倡譯作透明如原作,讀者覺察不到譯者痕跡,美籍意大利學者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2004:1)指出譯者一直處于被“隱身”(invisibility)地位,譯作所蘊含的文化政策、外交政策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都被掩蓋,譯者主體性研究依然薄弱。主權(quán)國家組織和領導譯者群體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乃迭女士逝世[J];中國翻譯;2000年01期
2 王宏印;崔曉霞;;論戴乃迭英譯《阿詩瑪》的可貴探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3 李娟;;戴乃迭對中國名著的翻譯成就概覽[J];蘭臺世界;2013年01期
4 孫寧寧;劉亦偉;;流散理論觀照下譯者文化身份研究:戴乃迭《邊城》譯本個案分析[J];語文建設;2013年21期
5 鄧宏春;馬月華;;戴乃迭《邊城》譯本的翻譯倫理審視[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6 ;英籍專家戴乃迭80華誕[J];對外大傳播;1999年Z1期
7 張媛;;英籍翻譯家戴乃迭的中國文學作品翻譯之緣[J];蘭臺世界;2014年10期
8 張昌華;;“對不起,謝謝!”——紀念戴乃迭逝世十周年[J];人物;2009年01期
9 李輝;;嫁給中國——戴乃迭的故事[J];書摘;2004年09期
10 張越;陸宣鳴;;淺析《邊城》英譯中的超額與欠額翻譯——以戴乃迭譯本為例[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年1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閔良臣;上帝連天使都不眷顧![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2 甘險峰;楊憲益戴乃迭風雨人生路[N];深圳商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瑞;場域—慣習視域下《邊城》戴乃迭譯本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2 汪佳麗;女性譯者的主體性研究—析戴乃迭英譯《沉重的翅膀》[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曉云;戴乃迭英譯文本中的女性主義干涉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4 胡招榮;戴乃迭《邊城》英譯本的翻譯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鄧玉羽;從視閾融合看譯者主體性在戴乃迭《邊城》英譯中的體現(xiàn)[D];中南大學;2012年
6 王秋實;戴乃迭英譯《邊城》中原作風格的再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娟;從勒菲弗爾的操控論角度研究戴乃迭譯本《芙蓉鎮(zhèn)》[D];華僑大學;2009年
8 楊莉紅;戴乃迭的文化身份及其漢英翻譯[D];湘潭大學;2007年
9 賀龍平;論戴乃迭譯《綠化樹》中譯者的主體性[D];中南大學;2008年
10 彭梅雪;從圖里的翻譯規(guī)范理論看戴乃迭《芙蓉鎮(zhèn)》的英譯[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國家翻譯實踐視閾下的戴乃迭獨譯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3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4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