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美育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
本文關鍵詞:孔子美育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孔子美育思想的系統(tǒng)發(fā)掘和辨證分析,將其“活性因子”移植到現(xiàn)代美育理論的建構中來,以期為現(xiàn)代社會中人的發(fā)展提供借鑒。 全文共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論。簡要介紹了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認為孔子美育思想是現(xiàn)代人思考美育問題的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 第二部分是關于美育問題本身的檢討與思考,為全面分析孔子美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價值提供理論依據(jù)。美育是一種多元立體的綜合式感性教育。美育的價值在于給人類生活提供一個理想的價值指向、塑造完美人格途徑,使人們的生活充滿詩意。 第三部分是對孔子美育思想的系統(tǒng)闡釋。 1.介紹孔子美育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孔子生活在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zhuǎn)型的春秋晚期。這是一個混亂無序、欲望膨脹、動蕩不安的時代,又是一個人文精神躍動和憂患意識覺醒的時代。這種時代特征為孔子提出和思考包括美育在內(nèi)的人的問題提供了社會條件。 2.孔子美育思想的基礎——仁學分析?鬃又叭省奔仁潜倔w論又是功用論,在高層次上“仁”指精神境界,從功用層次上“仁”的根本是“孝弟”?鬃尤蕦W的本質(zhì)是人學?鬃尤蕦W是以道德情感為核心來關注人的生命成長與完善,思考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人與世界的關系,其指向是價值形而上學!扒笕实萌省北仨毻ㄟ^外在教育和內(nèi)在修養(yǎng),從而下學上達直至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叭省钡淖罡呔辰缜∏∈亲杂傻膶徝谰辰纾,從此意義上講,求仁即美育。 3.孔子美育思想?鬃用烙枷胧瞧淙蕦W的發(fā)展和延伸!叭宋幕伞笔强鬃用烙枷氲膶懻铡!拔摹笔强鬃用烙枷氲暮诵母拍睿拔摹敝肝幕、文明,它提升人的感性,使人從粗鄙性、獸性中升華提高,它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蘊涵著人類的理想和價值追求。在孔子那里,“文”主要表現(xiàn)為禮樂文化。詩、禮、樂再加上“文”化的自然是孔子主要的化育之途。通過外在的“文”的教育,喚醒、點撥、涵養(yǎng)、維護人之仁心,形成文化——心理結構,培養(yǎng)以“仁”為核心的君子人格,“化成”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旨歸。我們把孔子美育思想特點概括為 人文導向、實踐理性傾向及生態(tài)意識,具體表現(xiàn)為感性與理性的圓融、居塵與超 塵的貫通,實踐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結合,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四部分孔子美育思想評價?鬃用烙枷胧侨寮颐烙枷氲脑搭^與核心, 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美育的基本價值觀念與思想方法。主要表現(xiàn)為“豐L.$相濟”的原 則大法和培養(yǎng)健全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美育價值觀。在涵養(yǎng)高尚情操、促進人 際關系和諧方面有積極作用。但是,正因為主張將個性情感納人社會性的倫理規(guī) 范之中,孔子對美育在個性情感的解放、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的作用重視不夠。 孔子美育思想中蘊涵的人文意識、整體意識、和合精神及融合式理念是治療 當前感性泛濫與工具理性肆虐并峙發(fā)展、人文精神失落時代病的一劑良藥,對現(xiàn) 代美育理論的建構、發(fā)展有重要借鑒意義。這正是我們研究此問題的意義所在。 結語部分 闡釋是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待孔子,但本文力圖盡可能地還原孔子,發(fā)現(xiàn)孔 子美育思想中的“活性”因子,借鑒到現(xiàn)代社會中來。
【關鍵詞】:孔子 美育思想 現(xiàn)實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B83-09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引論9-10
- 一、 關于美育10-11
- 二、 孔子的美育思想11-33
- (一) 孔子美育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11
- (二) 孔子美育思想的基礎--仁學11-16
- (三) 人文化成--孔子美育的思想16-33
- 1 孔子美育思想的內(nèi)容和途徑17-23
- (1) 興于詩18-20
- (2) 立于禮20-21
- (3) 成于樂21-22
- (4) 化于自然22-23
- 2 孔子美育思想之旨歸23-27
- (1)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24-26
- (2) “文之以禮樂,亦可以成人矣”26-27
- 3 孔子美育思想的特點27-33
- (1) 人文導向27-29
- (2) 實踐理性傾向29-32
- (3) 生態(tài)意識32-33
- 三、 孔子美育思想評價33-38
- 1 孔子美育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美育中的地位33-34
- 2 孔子美育思想辨證分析34-35
- 3 孔子美育思想與現(xiàn)代社會35-38
- (1) 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35-37
- (2) 孔子美育思想價值剖析37-38
- 結語38-39
- 注釋39-41
- 參考文獻41-43
- 論文作者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43-44
- 后記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愛云;;孔子的師德思想及其現(xiàn)實價值[J];文史博覽(理論);2007年12期
2 李會欽;;孔子的“士德”學說及其現(xiàn)實價值[J];咸寧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遲成勇;;論孔子君子人格的道德意蘊及其現(xiàn)實價值[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7年05期
4 權太舉;;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價值[J];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2期
5 魯金華;從《論語》看孔子的交友之道[J];理論月刊;2002年02期
6 李才遠;孔子的社會宏觀管理目標論及其現(xiàn)實價值[J];中華文化論壇;1997年01期
7 張發(fā)祥;;試論孔子“仁愛”管理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劉麗廣;;孔孟和諧思想芻議[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01期
9 劉俊娥;渠彩霞;;荀子禮學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J];衡水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10 萬玲華;;孔子人才觀的現(xiàn)實價值[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洪;;孔子反對厚葬顏回的原因[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2 霍有光;;《呂氏春秋》與先秦儒家思想[A];秦文化論叢(第十一輯)[C];2004年
3 周孚政;;中國人為什么崇拜孔子[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4 ;香港湯恩佳博士捐贈建水文廟孔子銅像揭幕典禮照片[A];孔學研究(第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七次暨海峽兩岸第五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李曉斌;;試析孔子德治思想與道德教育之間的關系[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6 張文昆;;孔子和孫子之初步比較[A];孔學研究(第八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王潔;李藝;;孔墨教學思想之異同及其現(xiàn)代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余玫;;孔子“君子”教育觀的現(xiàn)代價值[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9 謝瑞君;劉海君;;論孔子的誠信觀[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郭守靖;;文化視野下孔子的武術精神[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葦;我省首次在國外建立孔子學院[N];太原日報;2008年
2 文依;影視里的孔子應該什么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3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易中天;草根有話說[N];經(jīng)濟觀察報;2009年
4 王月清;孔子學院推動南京大學國際化辦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5 記者 李釗;許嘉璐率團考察巴黎孔子學院[N];科技日報;2008年
6 通訊員 閔鋒;我市孔子后裔代表河南參加世界儒學大會[N];開封日報;2008年
7 記者 李欣瑤;西北師大與喀土穆大學合建孔子學院[N];甘肅日報;2009年
8 口述 北京大學教授 湯一介 采訪整理 本報記者 楊桂青;我們在面對一個怎樣的孔子[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陳福順 孫文采;孔子為圣人并非歷代帝王捧起來的[N];吉林日報;2010年
10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曾小五 江西師范大學倫理學研究所 曾建平;孔子和柏拉圖關于和諧社會構想的比較[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錕;孔子與20世紀三大社會思潮[D];西北大學;2002年
2 王世明;孔子倫理思想發(fā)微——現(xiàn)代生活語境中的《論語》解讀[D];清華大學;2004年
3 李銳;孔孟之間“性”論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4 盧茂君;井上靖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說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趙生群;春秋經(jīng)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7 丁小麗;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胡真;先秦思想與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相關性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8年
9 王長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10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辭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蕾;孔子美育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勇軍;仁愛之治與自由之治[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唐水橋;論孔子倫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呂振;孔子中庸思想與亞里士多德中道德觀比較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顥;試論老子的教育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6 路丙輝;傳統(tǒng)孝文化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7 汪夢林;孔子與蘇格拉底師道觀比較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8 劉鳳偉;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孔子形象[D];蘇州大學;2005年
9 張小建;孔子與蘇格拉底生死觀之比較[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溫召賢;農(nóng)耕文明與孔子孝道[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孔子美育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8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