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繪畫技法差異的交互式畫冊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3 20:17
中西方繪畫藝術有著鮮明的風格差異,一方面源于文化理念以及審美理想的不同,一方面是由繪畫技法的差異決定的。學習和理解中西藝術技法的差異,是理解中西繪畫風格差異的有效途徑。因此,應用新媒體和交互設計,創(chuàng)造一種直觀、感性的認知方式,幫助受眾快速理解形成中西繪畫風格差異的原因,有助于培養(yǎng)受眾的藝術鑒賞能力。中西方繪畫技法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在構(gòu)圖上,中國畫以散點透視安排物象,西方用焦點透視模仿客觀世界的視覺影象;在造型上,中國畫以線造形、氣韻生動,西方畫面體繪型、質(zhì)感立體;在色彩上,中國畫墨分五色、隨類賦彩,西方畫遵循光影、調(diào)和色相。以此三點為理論基礎,以具身認知理論和情感化設計為創(chuàng)意理據(jù),建構(gòu)交互式畫冊的內(nèi)容體系。畫冊的交互設計分為四個版塊。其一,畫冊的框架設計。主要包括畫冊的層級設計以及界面交互設計,通過豐富的案例及相關知識內(nèi)容介紹中西傳統(tǒng)文化理念。其二,空間構(gòu)圖交互設計。以聲畫互動設計展現(xiàn)中國畫的散點透視,以視窗互動設計理解西方畫的焦點透視。其三,形體造型交互設計。以筆刷臨摹線條展現(xiàn)中國畫造型方式,以觸控瀏覽面體的明暗變化展示西方畫造型特征。其四,色彩交互設計。以五墨疊加效果示意中...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清明上河圖》交互現(xiàn)場照片組圖
圖 1-1 《清明上河圖》交互現(xiàn)場照片組圖源:http://news.hxsd.com/CG-dynamic/201006/127634.ht國立故宮的《唐宮狂想曲》在樂活故宮的展位展出樂圖》藏畫。給畫面中的每一個侍女制作動畫并,侍女們會拿著現(xiàn)代設備玩耍,如果觀眾走入感然后拿出樂器,裝扮成古畫上的樣子。屏幕前由,屏幕上的侍女會有不同的形態(tài),如圖 1-2,如悠閑地喝下午茶,如果是在紐約,她們會擺弄電果是臺灣,則玩耍新的科技產(chǎn)品。當觀眾離開感終于走了,然后繼續(xù)玩自己的東西。把繪畫變成在文化差異的地方,也可以毫無排斥的被接受[5]文化的增值創(chuàng)造產(chǎn)品價值,產(chǎn)品設計推動文化發(fā)
圖 1-3 《游魚》圖交互裝置組圖(來源:http://www.npm.gov.tw/exh99/npm_lohas/page_ch04_4.html)除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國內(nèi)也曾以外國名畫為對象設計交互,2009 年規(guī)劃展覽館展出一件“會說中國話的蒙娜麗莎”。觀眾可以與蒙娜麗莎用話,再見的時候,蒙娜麗莎的左手還會輕輕揮動示意,形象有趣親民。(2)移動端繪畫作品 APP 設計及研究 移動端便攜設備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電腦設備的主流地位[8], 交互式的繪畫作品也從博物館的交互展廳走萬戶的移動設備!敦范G美人圖》APP 將這十二幅圖以春夏秋冬為分割節(jié)點一列排開,一張圖,都可進入詳細介紹頁面用“放大鏡”鑒賞,如圖 1-4,也可點擊件三維旋轉(zhuǎn)查看。每一幅圖都有相應的動態(tài)效果,既不影響整體,又極大觀眾的體驗效果,仿若美人就在眼前。這款應用更像是一款 E-book,是畫冊的嘗試,在未來的美術教育中也可以加入交互畫冊以及電子畫冊這種互動形式,相信一定能夠擴展課堂內(nèi)容,豐富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率[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十八描”的藝術表現(xiàn)與藝術想象[J]. 雷鳴. 科技資訊. 2016(34)
[2]中國畫的筆法與運筆技巧[J]. 段靜媛. 美與時代(中). 2016(04)
[3]中西方繪畫色彩之比較[J]. 馬小勇. 美術教育研究. 2016(03)
[4]沒有真跡的梵高作品展何以觀者如潮——試論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展示設計藝術[J]. 黃智雯. 美術教育研究. 2016(02)
[5]繪畫中的中西方自然美表現(xiàn)比較[J]. 李岱松. 藝術教育. 2015(11)
[6]身心融合學習:具身認知及其教育意蘊[J]. 殷明,劉電芝. 課程.教材.教法. 2015(07)
[7]受道家精神影響的中國畫藝術觀——“以虛代實,虛實相生”[J]. 張艷平. 美術大觀. 2014(10)
[8]中西方繪畫技法的文化差異[J]. 王云鵬. 藝術科技. 2014(07)
[9]中國畫的歷史沿革與傳承途徑[J]. 金輝東. 大眾文藝. 2013(24)
[10]“墨分五色”論:“水墨為上”之關要[J]. 易存國. 文藝研究. 2013(08)
本文編號:2915119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清明上河圖》交互現(xiàn)場照片組圖
圖 1-1 《清明上河圖》交互現(xiàn)場照片組圖源:http://news.hxsd.com/CG-dynamic/201006/127634.ht國立故宮的《唐宮狂想曲》在樂活故宮的展位展出樂圖》藏畫。給畫面中的每一個侍女制作動畫并,侍女們會拿著現(xiàn)代設備玩耍,如果觀眾走入感然后拿出樂器,裝扮成古畫上的樣子。屏幕前由,屏幕上的侍女會有不同的形態(tài),如圖 1-2,如悠閑地喝下午茶,如果是在紐約,她們會擺弄電果是臺灣,則玩耍新的科技產(chǎn)品。當觀眾離開感終于走了,然后繼續(xù)玩自己的東西。把繪畫變成在文化差異的地方,也可以毫無排斥的被接受[5]文化的增值創(chuàng)造產(chǎn)品價值,產(chǎn)品設計推動文化發(fā)
圖 1-3 《游魚》圖交互裝置組圖(來源:http://www.npm.gov.tw/exh99/npm_lohas/page_ch04_4.html)除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國內(nèi)也曾以外國名畫為對象設計交互,2009 年規(guī)劃展覽館展出一件“會說中國話的蒙娜麗莎”。觀眾可以與蒙娜麗莎用話,再見的時候,蒙娜麗莎的左手還會輕輕揮動示意,形象有趣親民。(2)移動端繪畫作品 APP 設計及研究 移動端便攜設備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電腦設備的主流地位[8], 交互式的繪畫作品也從博物館的交互展廳走萬戶的移動設備!敦范G美人圖》APP 將這十二幅圖以春夏秋冬為分割節(jié)點一列排開,一張圖,都可進入詳細介紹頁面用“放大鏡”鑒賞,如圖 1-4,也可點擊件三維旋轉(zhuǎn)查看。每一幅圖都有相應的動態(tài)效果,既不影響整體,又極大觀眾的體驗效果,仿若美人就在眼前。這款應用更像是一款 E-book,是畫冊的嘗試,在未來的美術教育中也可以加入交互畫冊以及電子畫冊這種互動形式,相信一定能夠擴展課堂內(nèi)容,豐富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率[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十八描”的藝術表現(xiàn)與藝術想象[J]. 雷鳴. 科技資訊. 2016(34)
[2]中國畫的筆法與運筆技巧[J]. 段靜媛. 美與時代(中). 2016(04)
[3]中西方繪畫色彩之比較[J]. 馬小勇. 美術教育研究. 2016(03)
[4]沒有真跡的梵高作品展何以觀者如潮——試論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展示設計藝術[J]. 黃智雯. 美術教育研究. 2016(02)
[5]繪畫中的中西方自然美表現(xiàn)比較[J]. 李岱松. 藝術教育. 2015(11)
[6]身心融合學習:具身認知及其教育意蘊[J]. 殷明,劉電芝. 課程.教材.教法. 2015(07)
[7]受道家精神影響的中國畫藝術觀——“以虛代實,虛實相生”[J]. 張艷平. 美術大觀. 2014(10)
[8]中西方繪畫技法的文化差異[J]. 王云鵬. 藝術科技. 2014(07)
[9]中國畫的歷史沿革與傳承途徑[J]. 金輝東. 大眾文藝. 2013(24)
[10]“墨分五色”論:“水墨為上”之關要[J]. 易存國. 文藝研究. 2013(08)
本文編號:29151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1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