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古代美學范疇和范疇體系建構問題
[Abstract]: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iculty in defining the category of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which is determined by its history and the nature of its discipline.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philosophical category theory, the complete principle of category system of specific discipline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this subjec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category. Therefore, i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fining the category of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to consider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historical reality of categor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ogic and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This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expression, determines that in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the category system of literary theory can only be constructed by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ir own in-depth research. There is not an objective system of categories being described. The "system" of the category system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ctually contains very different meanings.
【作者單位】: 五邑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B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江涌豪;中國古代文論范疇的統(tǒng)序特征[J];文學評論;2000年03期
2 蔡鐘翔 ,涂光社 ,汪涌豪;范疇研究三人談[J];文學遺產;2001年01期
3 張祥龍;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孔子[J];哲學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解原;;現(xiàn)象學視域下的孔子“為仁由己”思想解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9期
2 古風,章潔慧;試析中國文論話語的重建[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蔣述卓,閆月珍;80年代以來中國古代文論范疇研究的展開與深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4 周甲辰;;中國傳統(tǒng)文藝鑒賞理論范疇研究論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朱曉宏;;回到《論語》:與真實的孔子對話[J];江蘇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吳肖丹;;江湖詞論整合的特點——從姜夔的詩說到張炎的詞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年05期
7 趙新林;;形象、意象或象,一個仍未解決的理論難題——30年文學象論問題回溯[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田淑晶;;困境與出路:關于中國古代文藝美學范疇體系研究的思考[J];理論月刊;2012年06期
9 李旭;論中國美學范疇的特征[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黃正平;丁鋒;;談班主任的教育社會學修養(yǎng)[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版);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閆月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批評研究的進程[D];暨南大學;2002年
2 張春香;章太炎倫理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蔣建梅;和諧的生命之美[D];復旦大學;2006年
4 李知;現(xiàn)代視域下的中國傳統(tǒng)味論[D];暨南大學;2008年
5 張沈安;先秦文論范疇生成土壤和來源的考察[D];遼寧大學;2008年
6 薛忠祥;當代中國教育的應有價值取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霞;語文體悟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旭;謝榛的時代及其詩學[D];遼寧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郭春牛;孔子之“憂”的哲學分析[D];上海大學;2011年
2 鄧心強;論中國古代文論中的“虛實”范疇[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3 喬瑩瑩;從非彼無我到依經(jīng)立義[D];復旦大學;2009年
4 廖霞;詞學之“婉約”與“豪放”范疇論[D];中南大學;2009年
5 黃貴花;韓國古典詩論中的“意”范疇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6 唐祖敏;論古代文學觀念中的“麗”[D];中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冬云;湯瓊;;關于哲學發(fā)展與體系建構的幾點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樊啟鵬;劉碩;;中國藝術學科體系研究的當代價值與路向——“中國藝術學科體系建構研究學術論壇”綜述[J];文藝研究;2009年02期
3 鄭麗琦;;地方文化外宣翻譯的體系建構——以福州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4 李桂生;;管仲學派管理哲學體系初探[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朱松美;經(jīng)典詮釋與體系建構——朱熹《孟子集注》的詮釋特色及其時代性分析[J];孔子研究;2005年04期
6 李有光;;中國詩學解釋學的構建與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型[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3期
7 梅新林;;關于“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學理的思考[J];河北學刊;2011年02期
8 高玉;;論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中西維度[J];河北學刊;2011年02期
9 劉將;;意動心理學的思想譜系及其理論反思——評《經(jīng)驗的描述:意動心理學》[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熊大材;陳東;;揭示中國詩學體系建構的力作——簡評《中國詩學體系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應仟;;正確認識素質教育體系——兼談怎樣克服素質教育實施的誤區(qū)[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黃黔豐;;“培育現(xiàn)代職業(yè)人體系建構”的構想[A];全國德育教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A];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2008年
4 王雪娟;陳平水;;論我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科體系建構[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5 班班多杰;;為道、為學、為器——簡論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的關系[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6 蔡欣;;高校圖書館員與讀者之間語言交流體系建構初探[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學術論文集(第二輯)[C];2006年
7 胡衛(wèi)萍;;行業(yè)協(xié)會法律保障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構的影響[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8 趙志軍;;論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體系建構與實施策略[A];政府改革與行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關鐵云;趙雁楠;;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教育與培養(yǎng)體系構建探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10 劉興家;;寫作美學理論體系建構的思考[A];中國寫作學會第六屆(第二次)理事會暨第十二次學術年會會議交流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陜西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 胡振民 潘懷平;刑法體系建構的邏輯[N];人民法院報;2011年
2 蔡鍾翔 陳良運;關于中國美學范疇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韓振華 趙娟;“氣、道、象”的三維歷史[N];社會科學報;2006年
4 蘇薈敏;走進歷史視域的三維范疇研究[N];太原日報;2006年
5 劉運好;縱橫開闔論神思[N];光明日報;2006年
6 祁志祥;讀《西方美學范疇史》與《中國美學范疇史》[N];美術報;2006年
7 特約記者 丁麗潔;體系建構還是問題應對?[N];文學報;2006年
8 于勇 陳曦;“三位一體”思想指引下的德育體系建構[N];中國教師報;2006年
9 張國功;讀史有疑方有得[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傅郁林;差異而非統(tǒng)一:和諧社會的法律服務體系建構思路[N];人民法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蘭國良;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標體系建構及其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2 王勇;犯罪構成本體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楊矗;對話詩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陳楠;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構中的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魏潛;論物債二分理論及其對民法典體系建構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朱朝輝;中國現(xiàn)代文論話語建構中的胡風文藝思想[D];山東大學;2008年
7 白瑋;國有資本財務監(jiān)管框架下的國有企業(yè)內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8 張靖;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姜軍;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體系建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5年
10 畢凌嵐;生態(tài)城市物質空間系統(tǒng)結構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勇;論轉型時期我國政府的危機管理及其體系建構[D];蘇州大學;2003年
2 柴s,
本文編號:22901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9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