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結(jié)構
[Abstract]:The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based on Chinese social history, traditional culture, artistic creation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has its own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national style.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分類號】:B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曾耀農(nóng);論審美心理過程及其特點[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2 曾耀農(nóng);試論審美心理的產(chǎn)生與形式[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李倩;靈妙的神韻 超邁的標格——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心理特征[J];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常曉;;淺談高校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個性的發(fā)展[J];消費導刊;2007年08期
2 黃浩耘;信息檢索中的美學與美育方法[J];情報科學;2003年07期
3 李景隆;;論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審美意識——青海審美文化研究之一[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李和佳;淺析傳統(tǒng)文化下國人的思維心理[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朱肖一;英語仿擬格的審美特征初探[J];中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唐英;消費時代電視廣告審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楊鴻硯;美術教育與學生審美個性的發(fā)展[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崔紹懷;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寫作審美因素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昕亮;1997-2002:我國少數(shù)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獻計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彭艷霞;藝術設計教育之審美因素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江林森;《圍城》比喻解讀[D];河北大學;2004年
6 劉霖;中學生審美素質(zhì)教育教學模式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陳瑞;漢、彝族青少年負面身體自我影響因子預測模型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薛瑾;鋼琴教育與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郝珊珊;大眾行為與景觀設施設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長平;;給實踐美學以更興盛的生命力——張玉能美學思想的最新拓進[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林冬松;;“審美共鳴”理論的“誤讀”與還原[J];美與時代(下);2011年07期
3 張鳴;;生態(tài)美感的“和諧”與“整生”[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張鳴;;生態(tài)美感的“和諧”與“整生”[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鄒華;;近三十年來中國審美主義思潮的三種形態(tài)[J];學術月刊;2011年03期
6 蓋志平;;孔子的審美境界[J];大眾文藝;2011年11期
7 羅杰;;審美意識的元形態(tài):原初審美意識[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家友;;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審美心理描述質(zhì)性初探——中國傳統(tǒng)美學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轉(zhuǎn)向心理美學而未轉(zhuǎn)向哲學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林娜;;英漢民族審美心理差異及其語言體現(xiàn)[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彭立勛;;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審美心理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4 李慶本;;美學史方法論[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傅守祥;;大眾文化時代的審美生態(tài)與身體美學[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6 施江斌;;試論審美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魯晨光;;科學派美學來龍去脈[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趙伶俐;;當代中國青年審美價值觀實證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顧永芝;房亞紅;;美學是什么[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10 洪申我;;審美心理期待與文學欣賞[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雅娟;平?jīng)鋈说膶徝佬睦韀N];平?jīng)鋈請?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戶曉輝;中國人審美心理的發(fā)生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0年
2 童偉;論“狂”—泰州學派與明清美學范疇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敖玉楣;動漫藝術與中學生審美心理的建構[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2 傅前景;當代中國農(nóng)民審美心理特點及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呂蕾;電視文化影響下的審美心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董友;荀子審美心理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朱浩芳;中國傳統(tǒng)“象思維”的審美屬性[D];鄭州大學;2007年
6 張靜;由“虛室生白”到“至美至樂”[D];武漢大學;2005年
7 劉樝;商品的審美價值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8 茍征戈;廣告審美與高校審美教育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9 周坤鵬;中國消費者的產(chǎn)品審美與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之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韓振宇;大眾文化視域下的審美疲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73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7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