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評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種英譯文
本文關(guān)鍵詞:詩歌翻譯的接受美學觀——兼評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種英譯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年10期
投稿
詩歌翻譯的接受美學觀——兼評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種英譯文
【摘要】:接受美學理論將讀者拉入文學研究的視野,確立了讀者的中心地位。這種研究重心從作者和作品轉(zhuǎn)移到讀者的研究方法不僅對文學研究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詩歌翻譯也帶來了新的啟示。本文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在評析了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幾種不同譯本的基礎(chǔ)上,指出:詩歌由于具有特殊的文學和美學特征,其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詩歌翻譯也因此更顯"異人異譯"的特質(zhì)。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文學翻譯難,譯詩更難,這是翻譯家們的共識。因為詩是文學文本中一種特殊的形式,其特殊性不僅表現(xiàn)在音韻、節(jié)奏等“外在可感的形式系統(tǒng)”,也存在于其意境、情志等“內(nèi)在理念的非形式系統(tǒng)”(劉宓慶,2005:141)!靶问较到y(tǒng)”的復(fù)雜性與“非形式系統(tǒng)”的模糊性決定了詩歌翻譯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運增;[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永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陳吉猛;[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劉偉;[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4 孫志農(nóng);;[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涂傳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任葆華;[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2期
7 張傳彪;[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辜正坤;[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9 何亞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慕君,王羿珍;[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熊輝;;[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許春翎;;[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阮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馬凌珊;;[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王崢;;[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應(yīng)云;譚見初;;[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彬;[D];吉林大學;2005年
2 李鳳亮;[D];暨南大學;2001年
3 劉永紅;[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黃斌;[D];暨南大學;2001年
5 朱健平;[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姜飛;[D];四川大學;2003年
7 趙娟廷;[D];復(fù)旦大學;2003年
8 陳吉猛;[D];浙江大學;2004年
9 汪祚民;[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許龍;[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健平;[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建紅;[D];廣西大學;2001年
3 魏芳;[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國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金兵;[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6 王倩;[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1年
7 楊全紅;[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何國平;[D];湘潭大學;2001年
9 包涵;[D];上海海運學院;2001年
10 李琪;[D];貴州師范大學;200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校琴;[J];外語研究;2002年01期
2 朱健平;;[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屠國元;李靜;;[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王松年;[J];外語學刊;2000年04期
5 王洪濤;[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6 陳大亮;[J];中國翻譯;2005年02期
7 胡開寶;胡世榮;;[J];中國翻譯;2006年03期
8 汪少華;[J];當代語言學;2002年02期
9 李特夫,陳劍靜;[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10 卓振英;[J];福建外語;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管振彬;;[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2 付志娟;;[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王志敏;周亞娟;;[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4 袁力,袁佳;[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張凡;;[J];作家;2009年06期
6 廖七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2期
7 莊剛琴;;[J];法國研究;2007年01期
8 朱林;;[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張傳彪;;[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唐旎;;[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戴邁河;;[A];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萬鵬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N];貴州民族報;2011年
2 朱潔;[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葉廷芳;[N];文藝報;2009年
4 ;[N];人民日報;2003年
5 錢志富;[N];文藝報;2005年
6 白謙慎;[N];東方早報;2009年
7 葛崇岳;[N];安徽日報;2004年
8 袁忠 李興強;[N];中華讀書報;2006年
9 代迅;[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中國翻譯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 陳眾議;[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毛志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陳琳;[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吳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蒙興燦;[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虹;[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楊全紅;[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軍利;[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立;[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3 米云輝;[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4 呂曉琳;[D];重慶大學;2005年
5 苗林;[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6 張玲玲;[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7 張玨;[D];河海大學;2007年
8 錢晨;[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9 朱靈茜子;[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錢雅欣;[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詩歌翻譯的接受美學觀——兼評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種英譯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0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