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美學論要
本文選題:雅 + 寓意于物。 參考:《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摘要】:魏晉時期,與"俗"對立的"雅"范疇的出現(xiàn),意味著士人身份的確立與審美天地的形成;北宋的蘇軾可以說是士人美學人格化的代表,他的"寓意于物"與"平淡"則是士人美學的基本原則;而體現(xiàn)為"逸品"的元明清的文人畫與體現(xiàn)"中隱"美學思想的明清江南園林,則可以說是士人美學最典型的審美創(chuàng)造。
[Abstract]: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category of "elegance" opposed to "vulgarity" mea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dentity of the scholar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world, and Su Shi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uld be said to b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ersonification of the scholars' aesthetics. His "meaning in things" and "bland"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holars' aesthetics, while the literati paintings of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garden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ich embody 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hidden", are embodied in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can be said to be the most typical aesthetic creation of scholar aesthetics.
【作者單位】: 淮陰師范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B83-0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天華;;《拉奧孔》與古典園林——淺論我國園林藝術的綜合性[J];學術月刊;1982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華;山水和旅游的結合——論謝靈運山水詩與傳統(tǒng)的寫景詩、行旅詩、游覽詩的不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高麗麗;柯孔亮;;園林石峰的品鑒與文人繪畫思想[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23期
3 薛曉飛;;論中國風景園林“借景”理法之“借景無由,觸情俱是”[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5期
4 楊暉;嚴羽“氣象”說評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5 丁玲;韓拙《山水純?nèi)分小皻狻钡乃枷隱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陳育德;靈心妙悟 感而遂通──論藝術通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7 王玉敏;將想象力轉(zhuǎn)變?yōu)槔L畫圖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束新水;;“九朽一罷”與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J];書畫世界;2009年03期
9 江虹;;運以精心 出以妙筆——簡析宋代院體花鳥畫[J];書畫世界;2010年05期
10 倪華;;試論中國畫體系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J];書畫世界;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絮飛;;以謝赫“六法”形式談南陽漢畫像石“六美”[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過曉;論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概念的“似”[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2 謝曉昱;科學與藝術的聯(lián)姻:水墨動畫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3 吳振韓;中國傳統(tǒng)設計思維方式與家具風格演變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劉虎;康雍乾三朝宮廷繪畫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5 聶瑞辰;花鳥畫的多元化審美取向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6 史宏云;古代花鳥畫題畫詩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7 王欣;傳統(tǒng)園林種植設計理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8 邵曉峰;中國傳統(tǒng)家具和繪畫的關系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9 張晚林;徐復觀藝術詮釋體系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張完碩;宋代畫論美學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月;淺析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形神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世敬;論黃慎人物畫造型的審美特征[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帆;從“意境說”的視角談中國山水畫的審美取向[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解穎;論中國畫的人文精神對我國未來服裝設計的影響[D];東華大學;2009年
5 李繼秀;筆簡神足—淺析梁楷的水墨藝術[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習印;“南陸北李”山水畫教學思想及影響之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巴圖;傳承中的中西合璧[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8 丁韶敏;對賈又福山水畫藝術特征的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9 王適;托物言志[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萌;日記體繪畫[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芳;審美情感的普適現(xiàn)象——審美和諧[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趙正來;中國古代對自然美的認識與體驗[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凌南申;論蘇軾的藝術美學思想[J];文史哲;1987年05期
4 李興武;美學走向一議——讀《儒道佛美學的融合》[J];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11期
5 楊存昌;道家思想與蘇軾的審美心理論[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6 史鴻文;宋代審美鑒賞論闡解[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7 魯?shù)婪颉ぐ⒍骱D?美,徐亞莉;中國古代美學與它的現(xiàn)代性[J];中國哲學史;1998年03期
8 張維;試論蘇軾的美學思想與道學的聯(lián)系[J];社會科學研究;1994年04期
9 姚文放;中國美學史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評《儒道佛美學的融合──蘇軾文藝美學思想研究》[J];社會科學家;1995年03期
10 張晶;“逸”作為審美范疇在唐宋時期的遷替[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崔海英;宋代理學語境中的宋代美學[D];山東大學;2005年
2 李智微;中國古代“逸”范疇的結構與類型[D];云南大學;2010年
3 魯麗娜;宋元時期“逸”的美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693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