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chuàng)造機制新論
本文選題:審美體驗 切入點:藝術創(chuàng)造 出處:《晉陽學刊》1992年04期
【摘要】:正 “藝術”一詞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它可以指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活動,亦可以指一種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對象,即藝術品。這兩種含義中的前一種,又可分為兩重層面:其一為具體藝術品的創(chuàng)造過程;其二為藝術史上的創(chuàng)新活動。在我看來,無論是藝術品的創(chuàng)造活動,還是藝術史上的創(chuàng)新活動,藝術的創(chuàng)造機制只能是藝術家的審美體驗。藝術家的審美體驗不僅是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的內在根由,而且體現(xiàn)了藝術家的特殊素質。首先,從具體的藝術品的創(chuàng)造活動來看,主體的審美體驗要比單純的觀察和頓悟重
[Abstract]:The term "art" has two different meanings: it can refer to a creative activity of art, or to an object of art that has been created, that is, art.The former of these two meaning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one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concrete works of art; the other is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in the history of art.In my opinion, the creative mechanism of art can only be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he artist, whether it is the creation of art or the creative activity in the history of art.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artists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cause of art, but also embodies the special quality of artists.First of all, from the concrete artistic creation activity, the subject's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imple observation and epiphany.
【作者單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占;;差異與永恒——從審美體驗看文學翻譯的藝術性[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尹曉彤;;中國春秋時期與古希臘時期藝術形式的比較[J];海峽科學;2010年02期
3 吳麗丹;;關于兩性關系的探討——談凱特·米利特《性政治》[J];職大學報;2010年01期
4 王利民;陶文鵬;;論朱熹山水詩的審美類型[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高拂曉;;循大家足跡,拓研究視野——“《悲情肖邦》并肖邦專題研討會”評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劉冰;;貝多芬晚期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7 連幼平;張艷芳;;嗜“丑”之欲——對《欽差大臣》的喜劇審美體驗[J];藝苑;2010年01期
8 任成達;;關于寫生[J];職大學報;2010年01期
9 劉穎;;馬克思美學中的審美價值觀[J];陰山學刊;2010年01期
10 劉春陽;;繆斯與上帝的相遇——生存論視域中的審美體驗與宗教體驗[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瑩;;以美促學,以美育人——淺談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審美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2 楊玲;;幼兒園音樂欣賞多元化教學的嘗試[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劉佳;劉斯榮;;基于環(huán)境藝術教育下的情感培養(yǎng)[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4 高維;白路;;“日常生活審美化”語境下的藝術設計價值探討[A];創(chuàng)新設計管理:2009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周篤文;;略談韻的作用[A];吟誦經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6 毛志明;;淺淡舞臺燈光光色運用的體會[A];《影視舞臺照明與音響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栗碩;李國慶;;園林空間創(chuàng)作研究[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徐曉鐘;;“老船工”的啟示——試析胡慶樹在《同船過渡》中的表演[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9 張羽軍;;含英咀華 唱徹悲情——談川劇《死水微瀾》的藝術創(chuàng)造[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10 徐放鳴;張儒雅;;地方審美文化研究:一個亟待重視的美學領域[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楊振之來也旅游策劃規(guī)劃有限公司 楊振之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xiāng)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張丹;旅游地產品升級:體驗產品的規(guī)劃設計(二)[N];中國旅游報;2010年
2 本報實習生 文高鋒 譚楚翎 本報記者 張?zhí)祉?“聲色俱全”品讀文學名著[N];廣西日報;2010年
3 陳云發(fā);《神筆馬良》為何遭侵權[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高小健;賀歲電影的精巧制作與內涵缺失[N];中國藝術報;2010年
5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 汪涌豪;賀歲片:期待有誠意的藝術創(chuàng)造[N];文匯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楊兆敏;就看我們敢不敢提出文化的命題[N];工人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姜小玲;林少華:文學翻譯是心的對接[N];解放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趙忱;隱隱約約的野史 清清楚楚的人性[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鄭麗虹;編織一部心史要走進一段歷史[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張忱 欒笑語;劇裝:針線圖畫皆文蘊 襟袖靴帽乃戲情[N];經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鵬飛;莊子審美體驗思想闡釋[D];遼寧大學;2009年
2 何字溫;現(xiàn)代中國女性詩文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3 王焱;莊子審美體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陳麗;[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管寧;消費文化語境中的文學敘事[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胡震;傅雷藝術批評思想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王蘇君;走向審美體驗[D];浙江大學;2004年
8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慶輝;詩興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10 張曉東;試論身體與運動的藝術關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磊;不規(guī)則的圓[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2 樊玲玲;濕地公園游客體驗與游后行為意向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武之音;聲樂學習中的若干辯證思維[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4 寧靜;基于生理與心理平臺上的審美體驗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5 畢曼;“味象”之“味”的心理透視[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虞建新;傳媒視野下的古詩詞閱讀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覃芳萍;仫佬山鄉(xiāng)的智慧與情致[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8 尚振旺;中學古典詩歌教學中的審美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9 韓守武;多層面的藝術建構——論畢加索的繪畫藝術[D];山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劉敏文;探尋音樂美的真諦[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038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