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迷狂說”與莊子的“心齋說”——中西古典審美觀照理論之比較
本文關(guān)鍵詞:柏拉圖的“迷狂說”與莊子的“心齋說”——中西古典審美觀照理論之比較 出處:《江漢論壇》200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柏拉圖 莊子 原始思維 審美觀照
【摘要】:柏拉圖與莊子是中西方影響最為深遠的古代哲學家和美學家。他們幾乎同時提出了關(guān)于藝術(shù)的審美觀照方面的理論。受各自文化習俗的影響,他們的審美觀照理論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同時在審美觀照方式上存在著巨大的分野。比較兩者的異同,對于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傳統(tǒng),并確定其發(fā)展變化的走向,有著發(fā)生學意義上的作用。
[Abstract]:Plato and Zhuangzi 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 ancient philosophers and estheticians in China and the West. Their aesthetic photography theory has striking similarities, while there is a huge distinction in the way of aesthetic photograph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o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to determine the trend of i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has the role in the sense of genomics.
【作者單位】: 湖北教育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B83-09
【正文快照】: 柏拉圖與莊子是中西方影響最為深遠的古代哲學家和美學家。兩人雖相隔萬里,卻幾乎同時提出了關(guān)于藝術(shù)的審美觀照方面的理論,形成了東西方藝術(shù)傳統(tǒng)的源流。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這是人類兩大文明不約而同的“一次深呼吸”的體現(xiàn)。在這次吐故納新的過程中,東西方文化既呈現(xiàn)出了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飛飛;;迷狂通向自由——從柏拉圖“迷狂說”的審美意義出發(fā)[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6期
2 王和麗;;美的理念與終極價值——柏拉圖的美學價值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2期
3 陳曄;;探究美的本質(zhì)[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1期
4 石藝X;;科學為基 與時俱進——我眼中的美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7期
5 白福亮;;關(guān)于美——美學定義綜述[J];大眾文藝;2011年14期
6 云慧霞;;生態(tài)美學視野中的宗白華美學思想[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7 陳伯海;;生命體驗和審美超越——論審美體驗的由來與歸趨[J];河北學刊;2011年04期
8 宛小平;;朱光潛中西美學比較視野中的孟子[J];美與時代(下);2011年06期
9 趙洋;;感性的超越與當下的頓悟——張彥遠“妙悟”觀的再審視[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10 馮學勤;;拋棄審美形而上學:倒退還是進步——就尼采晚年思想轉(zhuǎn)變與王元驤先生商榷[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彥士;;人的二重性與藝術(shù)悖論——古代藝術(shù)政治論到現(xiàn)代功利論的文化誤區(qū)[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姚全興;;上海城市生態(tài)化的審美觀照[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劉泰然;陳雪;;圖像意志與時間意識:對一種“看的方式”的梳理與分析[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應(yīng)龍;;文化美學視野與中西方古典美學批判[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5 張立斌;;美學:學科發(fā)展的體系性及界限性[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傅謹;;中國美學面臨的三大問題[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吳家榮;;論審美感染力的批評標準——二十一世紀文學批評標準芻議[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宛小平;;對“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美學"一詞的質(zhì)疑[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徐放鳴;張儒雅;;地方審美文化研究:一個亟待重視的美學領(lǐng)域[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潘智彪;;美育與人的審美需要[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樊志輝;全方位的審美觀照[N];光明日報;2002年
2 馬衍明;以新眼光打量美學經(jīng)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3 薛永武;從審美文化看人才美學[N];光明日報;2005年
4 ;三看朱光潛的美學思想[N];解放日報;2008年
5 白蘭;魅力哲學[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5年
6 李翔德;大美學時代[N];太原日報;2006年
7 彭俐;美學原則[N];北京日報;2001年
8 陳海靜;美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嗎?[N];文藝報;2005年
9 徐州師范大學校長 徐放鳴邋教授;儒家經(jīng)典中的審美智慧[N];新華日報;2007年
10 曉剛;在堅持中不斷創(chuàng)新[N];中華讀書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國貞;魏晉玄學的生態(tài)觀與審美觀[D];山東大學;2009年
2 張志慶;托馬斯·阿奎那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李靜;易學思想與生態(tài)美學建構(gòu)[D];遼寧大學;2011年
4 成聯(lián)合;崇高的面相——審美形態(tài)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凱;康德美學中的自由[D];復旦大學;2006年
6 姜宇輝;審美經(jīng)驗與身體意象[D];復旦大學;2004年
7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8 程晶晶;中國審美心境范疇論[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堅;柏拉圖美學思想的本體論基礎(chǔ)[D];吉林大學;2007年
2 陳靚;歷史視角下的孔子與柏拉圖美學思想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王中原;靈魂的自我觀望與柏拉圖美學[D];河南大學;2009年
4 蔣金華;論中國古典審美精神[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曹現(xiàn)沈;論伽達默爾美學對古希臘美學的闡釋與創(chuàng)造[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藜瀟;盧梭美學與法國革命[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畢東;老子“道”、“氣”、“象”范疇及其對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影響探析[D];云南大學;2011年
8 許利敏;生命的自我救贖[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姚菲;論美的佛性與魔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邱艷艷;論美學中的愛[D];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246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