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來國內(nèi)美學界審丑理論研究的新突破
本文關鍵詞:近30年來國內(nèi)美學界審丑理論研究的新突破 出處:《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新時期以來,我國美學界的審丑理論研究形成了五點突破:一、丑學概念和美學一樣,應來自于"感性學";二、丑學不興與理性主義長期處于霸主地位有關;三、丑學孕育并發(fā)展于近代;四、丑學的產(chǎn)生與崇高有關;五、丑是獨立的,而非以丑襯美或化丑為美。這些突破為進一步開拓和豐富審丑理論奠定了基礎。
[Abstract]:Since the new period , the study of the ugly theory of the Chinese American academic circles has formed five points : one , the ugly concept and the aesthetics , should come from the " perceptual learning " ; secondly , the ugly and the rationalism are related to the long - term hegemony status ; thirdly , the ugly science breeds and develops in modern times ; the fifth , the ugly is independent , not the ugly lining the beauty or the clown as the beauty . These breakthroughs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he ugly theory .
【作者單位】: 濟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
【正文快照】: 與美學同時產(chǎn)生于西方近代社會的丑學,在中國卻遭遇到了與美學相差天壤的禮遇。近百年來的中國,美學受到了格外的恩寵,并獲得了迅猛發(fā)展。美學在我國早已超出學科本身的影響范圍,并發(fā)揮了啟發(fā)民智的作用。但是,與美學在中國這種熱鬧局面相反,丑學則受到格外冷落。由于大多數(shù)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欒棟;丑學的體性[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晶;;文藝美學的當代建構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虞英;;從現(xiàn)代藝術視野闡述建筑設計的非定式思考[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3 朱志榮;實踐論美學的發(fā)展歷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章池;;馬恩悲劇理論在20世紀中國接受影響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徐立峰;;中國美學之“善”及其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走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6 李金梅;;再思文藝美學之“存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劉繼平;;西方文化與和諧自由論美學思想的關系——周來祥和諧自由論美學思想的西方探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8 陳曉清;;論梅堯臣詩的審丑意義[J];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閻國忠;體驗·反思·思辨——關于美學方法論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10 邱耕田;發(fā)展美學——21世紀美學的主導形態(tài)[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舒攜溺;舒挽溺;;人類精神是藝術創(chuàng)新之魂——兼論形象思維與藝術形象[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2 王志芳;;簡單性維度下科學的真與美[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3 王健;;現(xiàn)代動漫電影中的暴力美學[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4 楊存昌;顧大偉;;和諧美學、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高阿蕊;戰(zhàn)國策派的美學思想初探[D];西南大學;2011年
7 潘水萍;古典主義在中國[D];暨南大學;2011年
8 吳時紅;實踐論美學在中國[D];浙江大學;2011年
9 董宏;蔡儀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王天紅;中國現(xiàn)代新詩理論與外來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欒慶偉;論武術套路的表演藝術[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韓瑋;新聞戲仿現(xiàn)象初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郭辛茹;“召喚結(jié)構”視閾中的《莊子》闡釋差距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袁真;兔鴨之謎[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畢小蕊;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系差異探源[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趙涓;突厥語文學與漢語文學殉情故事人物變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穆晶晶;論個體生命的存在、自由、覺醒與超越[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張偉;北京故宮的建筑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程倩;從新時期高考作文看中學語文教育的美育走向[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喬宇沫;論我國當代動畫電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欒棟;丑學百年[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長庚;感性:從初級的認知機能到真實的生命存在[J];江淮論壇;2003年05期
2 王洪岳;丑學與新時期先鋒小說[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王洪岳;審丑與否定:中國當代現(xiàn)代派文學的感性學探微[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1年03期
4 王洪岳;審丑與否定:現(xiàn)代派文藝的感性學探微[J];山東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5 楊森;感性學體系中的怪誕[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寇鵬程;;美學學科誕生的現(xiàn)代啟示意義[J];陰山學刊;2007年04期
7 王洪岳;試論中國人的審丑意識[J];濟南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8 楊拓,孫小光;合題時代下的丑學呼喚[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11期
9 欒棟;感性學引論[J];西北美術;1996年01期
10 孔建平;“Aesthetics”的感性之維——中西方文藝美學的一個比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曉亮;;赫伯特的真理論[A];全國“形而上學與反形而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陳炯;;也談理性主義、人文主義、后結(jié)構主義——與孟華先生商榷[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3 王國壇;;感性的超越——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基礎[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4 陳國輝;崔剛;;管理控制之于創(chuàng)新的作用機制:兩面性及融合視角[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5 孟華;;理性主義、人文主義、后結(jié)構主義——走向?qū)υ挼臐h語理論界[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6 閆永琴;焦斌龍;;從現(xiàn)實走向空洞——現(xiàn)代主流經(jīng)濟學現(xiàn)狀以及對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jīng)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7 劉利民;;公孫龍認知語言學思想的理性主義傾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莫偉民;;福柯的反人類學主體主義和哲學的出路[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9 陳毅東;李堂秋;鄭旭玲;;融合理性主義方法和經(jīng)驗主義方法的思路初探——漢英機器翻譯系統(tǒng)英文生成選詞模型的設計[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劉開會;;真實的虛擬與虛擬的真實——利科對宗教的解讀[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教授、公共問題專家 秦德君;理性和理性主義有趣的悖論[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2 蘇小紅;理性主義的時代轉(zhuǎn)向[N];中山日報;2009年
3 馬蒂 蔡維娜/譯;理性主義、公寓型與游擊店[N];中國服飾報;2009年
4 柯志陽;理性主義與相對主義的交鋒[N];中華讀書報;2001年
5 王受之;沉靜的威爾·阿列茨[N];中華建筑報;2008年
6 邢賁思;歐洲近代哲學中的理性主義[N];學習時報;2002年
7 南京大學中文系 張光芒 呂小煥;先鋒文藝:一種關于“丑”的意味[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蘇 炯;傳承與轉(zhuǎn)折[N];建筑時報;2005年
9 鄧海歐;今天我們?yōu)槭裁磿绱烁≡闧N];上海證券報;2008年
10 楊國榮 陳峗;獨到的解讀[N];中華讀書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卓斐;美學回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劉長庚;馬克思的感性理論與美學問題[D];復旦大學;2004年
3 郭鳳志;德育文化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冬冰;新觀念,新道路[D];復旦大學;2005年
5 戴小蠻;“如畫”的觀念與十九世紀英國水彩風景畫[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胡宗山;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朱曉U,
本文編號:13833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8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