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的意境理論及啟示
本文關(guān)鍵詞:宗白華的意境理論及啟示 出處:《求索》1998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宗白華 意境理論 意境審美 藝術(shù)境界 意境論 藝術(shù)意境 意境創(chuàng)造 宇宙人生 宇宙生命 虛實結(jié)合
【摘要】:宗白華的意境理論及啟示●毛宣國在宗白華的美學思想中,意境理論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早在40年代初,宗白華就滿懷豪情地說:“現(xiàn)代的中國站在歷史的轉(zhuǎn)折點,新的局面必將展開……就中國藝術(shù)方面———這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研尋其意境的結(jié)構(gòu)...
[Abstract]:Zong Baihua's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and its inspiration Mao Xuanguo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Zong Baihua, as early as 40s. Zong Baihua said with pride: "Modern China stands at a turning point in history." A new situation is bound to unfold. On the aspect of Chinese art, which is the most central and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worl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structure of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is studied.
【作者單位】: 湖南師大中文系
【分類號】:B83
【正文快照】: 宗白華的意境理論及啟示●毛宣國在宗白華的美學思想中,意境理論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早在40年代初,宗白華就滿懷豪情地說:“現(xiàn)代的中國站在歷史的轉(zhuǎn)折點,新的局面必將展開……就中國藝術(shù)方面———這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研尋其意境的結(jié)構(gòu),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慧;;宗白華意境觀淺論[J];名作欣賞;2011年20期
2 吳金香;;宗白華意境理論對藝中之“道”的深刻體認[J];名作欣賞;2011年26期
3 云慧霞;;生態(tài)美學視野中的宗白華美學思想[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4 杜志運;;論宗白華書法美學思想中的空間意識[J];藝術(shù)學界;2011年01期
5 吳金香;;淺論藝術(shù)與美學之關(guān)系——以宗白華為例[J];美術(shù)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祁艷;;淺析宗白華意境說對中國古典意境說的承變[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林柔香;;試論宗白華《美學散步》中的莊子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8 張寶;;意與境的分合歷程[J];美與時代(下);2011年08期
9 夏艷;;宗白華與梁宗岱藝術(shù)理想共通性比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劉鋒杰;;朱光潛與宗白華:美學雙峰的并峙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歐陽文風;;梁啟超、宗白華美學的相似性及其啟示[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2 張文濤;;對傳統(tǒng)的發(fā)現(xiàn)和闡揚——宗白華美學思考的價值關(guān)懷[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宗白華;;憶郭沫若君[A];“郭沫若在重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4 張同鑄;;論“敘事性意境”及其建構(gòu)[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宛小平;;簡論方東美宗白華時空意識與西方時空意識的異同——兼論方宗倆先生以時空為形而上的藝術(shù)哲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張成忠;夏燕;況成泉;;產(chǎn)品意境的營造與表達[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7 郁慕鏞;;我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一大缺陷[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shù)會議專輯[C];2006年
8 魏琰;劉婷杰;;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看中國園林[A];西南六省、區(qū)、市七方土木建筑工程學會第二十三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李剛;楊飛;夏燕;;數(shù)字藝術(shù)下水墨動畫的變遷[A];第十四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吳光輝;;試論夏目漱石的禪詩意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麗;宗白華的“散步”方式[N];文藝報;2001年
2 蕭湛;宗白華藝術(shù)意境的結(jié)構(gòu)論[N];文藝報;2005年
3 林同華;“宗白華研究專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文匯報;2009年
4 趙利民 王朝潔;走近宗白華[N];中國文化報;2002年
5 袁李來 羅靜;行云流水宗白華[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6 蔣述卓;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N];文藝報;2004年
7 龔靜;重新與宗白華一起散步[N];東方航空報;2000年
8 袁李來 羅靜;行云流水宗白華[N];光明日報;2002年
9 盧政;追尋美學散步者的足跡[N];中華讀書報;2003年
10 丁輝;“著作等身”的文學時代[N];文學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陽文風;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D];暨南大學;2003年
2 王進進;宗白華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5年
3 時宏宇;宗白華藝術(shù)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唐善林;鄧以蟄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姜勇;宗白華美學與現(xiàn)代新儒學[D];吉林大學;2008年
6 鄧偉龍;中國古代詩學的空間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田智祥;宗白華的精神人格與美學之路[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云亮;話語的轉(zhuǎn)型[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9 張黎敏;《時事新報·學燈》:文化傳播與文學生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海鋁;意境的現(xiàn)代闡釋[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靖;論宗白華詩畫美學思想[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2 莫先武;現(xiàn)代意境理論的生成[D];蘇州大學;2004年
3 王瑞;論宗白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美學探索[D];新疆大學;2008年
4 劉芳;宗白華山水畫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5 宋婕;宗白華美學與中國古典美學[D];延安大學;2010年
6 黃燕;宗白華的生命美育課程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智小平;宗白華美學思想的生命觀[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8 李燕;宗白華意境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朱靖華;論宗白華意境說的現(xiàn)代蘊涵[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10 楊晨;中國現(xiàn)代美學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變[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83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8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