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生命美學探析
本文關鍵詞:《淮南子》中生命美學探析
【摘要】:《淮南子》中生命美學思想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匯合道、儒等多家思想,發(fā)展成為自己獨特的生命美學論。文章從形、神、氣三位一體的美學建構,到人性虛靜與性善說的貫通,再到德福間的矛盾對《淮南子》生命美學進行了論述。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B83-092;B234.4
【正文快照】: 潘知常先生在《生命美學論稿》中提到:“美學必須以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作為廣闊的現代視野。換言之,美學倘若不在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的地基上重新構建自身,他就永遠是無根的美學、冷冰冰的美學,他就休想有所作為!盵1]32人類生命精神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就得到了深刻體現,可以說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皓政;;一部詩意的“歷史”——論《聊齋志異》的文本性質與歷史品格[J];蒲松齡研究;2006年01期
2 郭振香;論《禮運》與《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3 丁成際;;“各得其宜”與“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價值意蘊[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袁健惠;;先秦漢語受事前置句類型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楊霞;;從“后漢三賢”的天道觀看東漢士人個體意識的萌發(fā)[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6 劉海龍;盧姝姝;;《原道訓》中的“樂”與“圣”[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劉書增;張潤澤;;試論先秦時期趙國農業(yè)的發(fā)展水平[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1期
8 高曉榮;;新時期大陸學界《淮南子》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9 楊_g;;古籍校勘淺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袁軍;;略論明清之前文言小說中俠客形象的發(fā)展演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宋超;;“先農”與“神農炎帝”——以里耶、周家臺秦簡為中心的討論[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2 周鳳五;;上博楚竹書《彭祖》重探[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3 方銘;;秦博士與秦始皇的沖突與儒家“迂遠而闊于事情”[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4 戚海峰;;中國消費者獨特消費品偏好形成機制分析:基于控制欲望視角[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市場營銷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5 何勝冰;;韓非之術探研[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C];2008年
6 郭漧樭;卪敬PI;;《經義述聞·春秋左傳》辨正七則[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九、十合輯)[C];2012年
7 程誠;;管仲德政新詮[A];2013第八屆全國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宮芳;先秦齊國的國家管理思想與實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祝嬌嬌;醫(yī)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鄭彩云;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成勝;試析西漢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申志兵;論儒家“以孝治天下”孝道理論的形成[D];吉林師范大學;2008年
9 鄭彩霞;《漢書》、《后漢書》涉《易》問題考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廖芝馨;《孔子家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德裕;《淮南子》哲學思想述評[J];中國哲學史;1995年02期
2 王克喜;《淮南子》,漢代邏輯思想的璀璨明珠──徐州古代邏輯人物系列研究之一[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3 金容燮;《淮南子》思想的基本邏輯[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2期
4 張運華,何國慶;《淮南子》儒道結合的養(yǎng)生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5 若水;“老莊”并稱始于《淮南子》辨正[J];孔子研究;2004年02期
6 丁文宏;《淮南子》軍事哲學思想探微[J];江淮論壇;1999年05期
7 唐劭廉,呂錫琛;《淮南子》自然觀:繼承和超越——《淮南子》與先秦道家自然觀的比較研究[J];船山學刊;2003年04期
8 池田知久,劉興邦;從《史記》、《漢書》看《淮南子》的成書年代(節(jié)譯)[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9 董志鐵;《淮南子》推理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10 王云度;《淮南子》論養(yǎng)生[J];南都學壇;199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靜;;徐復觀和他的《淮南子》研究[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史向前;;《淮南子》的“無為”論[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姚全興;;梁啟超與柏格森生命美學[A];中國現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4 李之濂;;道學初期輝煌之旅簡考(聃歷元年-450)[A];中國鹿邑老子學會——海峽兩岸李氏懇親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記者 何婷婷;尋味歷史文化神韻 綻放瑰寶絢麗光芒[N];淮南日報;2010年
2 冷衛(wèi)國;照辭如鏡,析理如衡[N];中華讀書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黃杰;第四屆《淮南子》全國學術研討會舉行[N];淮南日報;2009年
4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 陳來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 路振召;“世俗化轉型”[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5 劉士林;孔子與墨子[N];學習時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欣;《淮南子》的宇宙論、生命論、藝術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羅毓平;《淮南子》的哲學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陳輝;《淮南子》社會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4 楊楠;《淮南子》“道”論文藝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5 周葉君;《淮南子》對老莊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D];安徽大學;2012年
6 李建光;神仙與陰陽[D];武漢大學;2010年
7 劉愛敏;《淮南子》道論探微[D];山東大學;2006年
8 孫紀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雪;《淮南子》哲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10 李劍虹;自然與自由:莊子身體觀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查海敏;生態(tài)批評視野下的《淮南子》[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2 孫國峰;《淮南子》經濟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小二;《淮南子》道家思想及其轉向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4 黃鴻,
本文編號:11441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4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