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符號在中國繪畫史中的演變研究 ————巫覡時期(先秦)
發(fā)布時間:2023-05-10 05:52
從源流開始的地方尋究鳥符號繪畫演變的線索,將其限定在先秦巫覡時期。巫覡時期上啟洪荒下至春秋戰(zhàn)國,經(jīng)歷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從這久遠的歷史中對鳥符號繪畫的研究也經(jīng)歷了巖畫、陶繪、玉刻、青銅紋飾、漆繪、帛畫等附著形式的更替,在這些附著的載體中鳥形象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或發(fā)展、沿革,或衰變、成熟。與這些變化糾合在一起的是鳥崇拜,它是巫覡時期鳥符號繪畫演變的核心動力,鳥崇拜中神、鳥、人三者形成的互動關系,此消彼長的地位角逐決定了此時期鳥形象的變化,比如有太陽鳥和鳳凰的區(qū)別,也包括“儺”神與“羽人”的鳥變體形象。反過來,通過對鳥形象在先秦繪畫史中演變的研究,我們也會聯(lián)覺式的發(fā)現(xiàn)一些模糊而有本質性存在的東西,比如文字、繪畫的源頭,“巫覡”的形成以及天地間物之有“名”的原因。本文在試圖以“面”觀“點”、以“點”積“線”,并也就是通過巫覡文化來尋找此時期鳥符號繪畫的線索,并透過鳥符號來感受人類久遠歷史的回音。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探源——巫覡時期鳥符號繪畫的背景分析
2.1 巫與覡——絕地通天的神人
2.2 巫覡時期的繪畫探源——一畫開天
2.3 鳥崇拜——神欲之精靈
第3章 尋流——鳥崇拜下的鳥符號繪畫
3.1 流之體——鳥崇拜下的鳥符號繪畫
第4章 巫覡時期鳥符號繪畫的演變研究
4.1 舊石器晚期
4.1.1 內蒙古陰山巖畫(約10000年前)
4.2 新石器時代
4.2.1 彭頭山文化(8200年~7800年前)
4.2.2 黔陽高廟文化(7400年~6800年前)
4.2.3 仰韶文化(7000年~5000年前)
4.2.4 河姆渡文化(7000年~5300年前)
4.2.5 良渚文化(5300~4200年前)
4.3 青銅時代
4.3.1 鳥人形象繪畫——饕餮紋、儺面與羽人
4.3.2 鳳鳥形象繪畫——鳳鳥形佩、鳳鳥紋
4.3.3 與鳥形象繪畫相關的其它符號——太陽紋
4.3.4 青銅時代鳥符號繪畫的典型代表——荊楚鳥繪畫研究
第5章 匯流——巫覡時期鳥符號繪畫對后期鳥符號繪畫的影響
5.1 神、鳥、人三位一體
5.2 巫覡時期之后鳥符號繪畫的發(fā)展演變
第6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13167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探源——巫覡時期鳥符號繪畫的背景分析
2.1 巫與覡——絕地通天的神人
2.2 巫覡時期的繪畫探源——一畫開天
2.3 鳥崇拜——神欲之精靈
第3章 尋流——鳥崇拜下的鳥符號繪畫
3.1 流之體——鳥崇拜下的鳥符號繪畫
第4章 巫覡時期鳥符號繪畫的演變研究
4.1 舊石器晚期
4.1.1 內蒙古陰山巖畫(約10000年前)
4.2 新石器時代
4.2.1 彭頭山文化(8200年~7800年前)
4.2.2 黔陽高廟文化(7400年~6800年前)
4.2.3 仰韶文化(7000年~5000年前)
4.2.4 河姆渡文化(7000年~5300年前)
4.2.5 良渚文化(5300~4200年前)
4.3 青銅時代
4.3.1 鳥人形象繪畫——饕餮紋、儺面與羽人
4.3.2 鳳鳥形象繪畫——鳳鳥形佩、鳳鳥紋
4.3.3 與鳥形象繪畫相關的其它符號——太陽紋
4.3.4 青銅時代鳥符號繪畫的典型代表——荊楚鳥繪畫研究
第5章 匯流——巫覡時期鳥符號繪畫對后期鳥符號繪畫的影響
5.1 神、鳥、人三位一體
5.2 巫覡時期之后鳥符號繪畫的發(fā)展演變
第6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13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81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