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及之處即風景 ——我的水墨媒材實驗方法及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2-12-23 08:03
本文是一篇我在研究生階段結合相關理論知識的個人創(chuàng)作經驗總結。主要通過文獻查詢、自我內省和創(chuàng)作實驗三種方法從表現(xiàn)主題、表現(xiàn)工具、表現(xiàn)方法三個方面,具體闡述自己的思想來源和創(chuàng)作方式,為自己下一階段的探索學習作一個總結。主要結論如下:首先,藝術的創(chuàng)作主題往往潛藏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樂于把生活和藝術結合在一起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主題。其次,水墨作為一種媒介,實際上不存在“傳統(tǒng)”“現(xiàn)代”“當代”的界限,但也不止于“水加墨”的簡單概念,重點是要利用水墨這種媒材來呈現(xiàn)東方審美觀念和強有力的民族氣質。最后,列舉出了自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諸多關注點和具體創(chuàng)作方法,強調了藝術的實驗性和多義性。我希望通過向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學習,用水墨媒材這種本土化極高的藝術載體進行實驗,并完善自己對水墨對傳統(tǒng)的認識,從而更好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繼續(xù)探索水墨的現(xiàn)當代表現(xiàn)之路。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內容
第一章 探囊取物——從日常生活出發(fā)
第一節(jié) 博物館
一、博物館的時空載體和意象
二、遺址和廢墟
第二節(jié) 文物
一、文物——實物和原物
二、文物的隱秘聲音
第二章 水墨作為媒材
第一節(jié) 材料的物質性
第二節(jié) 水墨不止于媒材
第三節(jié) 紙媒介
第四節(jié) “無”和“無為”——水的象征
第三章 試錯、思考、呈現(xiàn)
第一節(jié) 跳出規(guī)則、丟棄邏輯并且相信實驗
一、換一種說法表述
二、成為實驗主義者:善待失敗
三、物盡其用
四、反對靈感
第二節(jié) 理性思維的發(fā)揮
一、造“勢”——李伯安
二、時空感的建立——拼貼
三、形狀——事物的本質
四、光——明暗交替法(Chiaroscuro)
第三節(jié) 呈現(xiàn)“關系”和“聯(lián)系”
一、圍繞關鍵詞展開
二、延長體驗感
第四章 我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系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本人公開發(fā)表的論文、論著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部分作品
致謝
本文編號:3725055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內容
第一章 探囊取物——從日常生活出發(fā)
第一節(jié) 博物館
一、博物館的時空載體和意象
二、遺址和廢墟
第二節(jié) 文物
一、文物——實物和原物
二、文物的隱秘聲音
第二章 水墨作為媒材
第一節(jié) 材料的物質性
第二節(jié) 水墨不止于媒材
第三節(jié) 紙媒介
第四節(jié) “無”和“無為”——水的象征
第三章 試錯、思考、呈現(xiàn)
第一節(jié) 跳出規(guī)則、丟棄邏輯并且相信實驗
一、換一種說法表述
二、成為實驗主義者:善待失敗
三、物盡其用
四、反對靈感
第二節(jié) 理性思維的發(fā)揮
一、造“勢”——李伯安
二、時空感的建立——拼貼
三、形狀——事物的本質
四、光——明暗交替法(Chiaroscuro)
第三節(jié) 呈現(xiàn)“關系”和“聯(lián)系”
一、圍繞關鍵詞展開
二、延長體驗感
第四章 我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系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本人公開發(fā)表的論文、論著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部分作品
致謝
本文編號:3725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72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