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孝”題材畫作的研究與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03:12
“孝”是古今永恒的話題,歷代以來以“孝”為題材的繪畫也不在少數(shù)。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選題內(nèi)容、目的及意義,整理分析了國內(nèi)外對于相關專題的分析以及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成果展示。第二部分,以豐子愷“孝”題材畫作為入手點,著重研究其獨特藝術(shù)形式,主要針對豐子愷“孝”題材畫作的題材選擇、構(gòu)圖特點、色彩運用的等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進行分析。以及豐子愷“孝”題材畫作對畢業(yè)創(chuàng)作《寸草春暉》系列作品的影響與啟示。通過對豐子愷畫作的研究與分析,了解到繪畫不僅僅是抒發(fā)情懷,更要注重它所具有的教育意義。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烏鴉反哺》
圖 1.1《烏鴉反哺》 圖 1.2《羊羔跪乳》第三幅《犬埋母骨》(圖 1.3)作品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虞初新志》一書中的典故,講述了三只小狗的母親被一農(nóng)家食之,三只小狗將母親的尸骨埋之,并圍母親尸骨前伏地悲鳴。根據(jù)此典故,讓小狗呈現(xiàn)一種哀傷的神態(tài),是有一定難度的,其眼神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采了擬人的手法讓小狗的眼睛看起來淚眼汪汪,呈現(xiàn)一種悲傷的狀態(tài)。采用山水式圖,小狗周圍畫有枯樹及飄飄的落葉,營造凄涼哀傷的景象。第四幅《馬戀其母》(圖 1.4)本幅創(chuàng)作出自《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典故,故事講述有一商人買了一匹小馬,馬性格極其溫順,唯獨見到白色的馬就會變得很興奮,后來商人與原馬主人談及事時才得知此馬是一匹白馬所生,是思念其母的原因。這幅畫的設計構(gòu)思是將兩馬置于河的兩岸,小馬看到白馬想要急切的掙脫繩索,越河向白馬飛奔而去,更
《犬埋母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析豐子愷的人生論美學觀[J]. 余連祥. 武陵學刊. 2015(01)
[2]《護生畫集》的護生觀及其對生態(tài)美學的啟示[J]. 冉祥華. 學術(shù)論壇. 2014(09)
[3]論豐子愷“以人為本”的藝術(shù)教育思想[J]. 張昕. 藝術(shù)百家. 2009(05)
[4]豐子愷與竹久夢二[J]. 李兆忠. 文藝研究. 2005(03)
[5]論豐子愷散文的幽默美[J]. 彭書傳.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4)
本文編號:3601448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烏鴉反哺》
圖 1.1《烏鴉反哺》 圖 1.2《羊羔跪乳》第三幅《犬埋母骨》(圖 1.3)作品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虞初新志》一書中的典故,講述了三只小狗的母親被一農(nóng)家食之,三只小狗將母親的尸骨埋之,并圍母親尸骨前伏地悲鳴。根據(jù)此典故,讓小狗呈現(xiàn)一種哀傷的神態(tài),是有一定難度的,其眼神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采了擬人的手法讓小狗的眼睛看起來淚眼汪汪,呈現(xiàn)一種悲傷的狀態(tài)。采用山水式圖,小狗周圍畫有枯樹及飄飄的落葉,營造凄涼哀傷的景象。第四幅《馬戀其母》(圖 1.4)本幅創(chuàng)作出自《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典故,故事講述有一商人買了一匹小馬,馬性格極其溫順,唯獨見到白色的馬就會變得很興奮,后來商人與原馬主人談及事時才得知此馬是一匹白馬所生,是思念其母的原因。這幅畫的設計構(gòu)思是將兩馬置于河的兩岸,小馬看到白馬想要急切的掙脫繩索,越河向白馬飛奔而去,更
《犬埋母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析豐子愷的人生論美學觀[J]. 余連祥. 武陵學刊. 2015(01)
[2]《護生畫集》的護生觀及其對生態(tài)美學的啟示[J]. 冉祥華. 學術(shù)論壇. 2014(09)
[3]論豐子愷“以人為本”的藝術(shù)教育思想[J]. 張昕. 藝術(shù)百家. 2009(05)
[4]豐子愷與竹久夢二[J]. 李兆忠. 文藝研究. 2005(03)
[5]論豐子愷散文的幽默美[J]. 彭書傳.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4)
本文編號:3601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60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