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的主要美學主張
發(fā)布時間:2022-01-16 00:06
郭若虛是北宋著名的畫論家,其代表作《圖畫見聞志》記載了唐武宗會昌年間到宋神宗熙寧朝,約二百余年的繪畫歷史,其中包含豐富的繪畫史料以及作者的美學、畫學觀點!秷D畫見聞志》承張彥遠之《歷代名畫記》,啟鄧椿之《畫繼》,深受歷代學者的重視,是探求我國晚唐到北宋頭一百年繪畫史的重要文獻。被稱之為畫史之《漢書》。郭若虛的美學主張是在中國古典美學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出身于累世典藏的官宦世家的郭若虛,對前人的理論搜羅詳盡,兼收并蓄的同時有著發(fā)展和革新,凝結成自己的美學主張。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的主要美學主張有三點:氣韻觀、心印說和筆意論。他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對當下亦有重要啟示。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本論
一、郭若虛的氣韻觀
(一) 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氣韻解讀
1. 氣——從宇宙生命本原到藝術生命本體
2. 韻——從音樂形式和諧到藝術內在情趣
3. 氣韻——中國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基本精神
(二) 氣韻非師:“無學之學”非“廢師廢學”
二、郭若虛的心印說
(一) 畫乃心。寒嬜魇钱嫾倚撵`、情感的外化顯現(xiàn)
(二) 治心養(yǎng)性:精神超拔、氣度飛升的途徑
1. “讀書”與“行路”——積學以儲寶
2. “思考”與“覺悟”——酌理以富才
(三) 宋代理學對心印說的影響
三、郭若虛的筆意論
(一) 筆與意:意為筆之魂,筆為意之輔
(二) 畫之三。喊、刻、結
四、繪畫創(chuàng)作與審美
(一) “知”——觀物累識,物我融合更能以物顯心
(二) “技”——器以適用,錘煉技藝以期技近乎道
(三) “神”——物其象宜,物我交感實現(xiàn)以神御形
(四) “味”——閑靜老境,畫有盡而意無窮玩不厭
五、歷史地位和當下意義
(一) 郭若虛美學主張的歷史地位
(二) 郭若虛美學主張的當下意義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591562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本論
一、郭若虛的氣韻觀
(一) 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氣韻解讀
1. 氣——從宇宙生命本原到藝術生命本體
2. 韻——從音樂形式和諧到藝術內在情趣
3. 氣韻——中國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基本精神
(二) 氣韻非師:“無學之學”非“廢師廢學”
二、郭若虛的心印說
(一) 畫乃心。寒嬜魇钱嫾倚撵`、情感的外化顯現(xiàn)
(二) 治心養(yǎng)性:精神超拔、氣度飛升的途徑
1. “讀書”與“行路”——積學以儲寶
2. “思考”與“覺悟”——酌理以富才
(三) 宋代理學對心印說的影響
三、郭若虛的筆意論
(一) 筆與意:意為筆之魂,筆為意之輔
(二) 畫之三。喊、刻、結
四、繪畫創(chuàng)作與審美
(一) “知”——觀物累識,物我融合更能以物顯心
(二) “技”——器以適用,錘煉技藝以期技近乎道
(三) “神”——物其象宜,物我交感實現(xiàn)以神御形
(四) “味”——閑靜老境,畫有盡而意無窮玩不厭
五、歷史地位和當下意義
(一) 郭若虛美學主張的歷史地位
(二) 郭若虛美學主張的當下意義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591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59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