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抽象性
發(fā)布時間:2020-12-30 22:27
中國畫的抽象性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諸如了陰陽、色與空的思想的影響,有著深厚的哲學淵源。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抽象性理論基礎與筆墨語言,結合中國文化儒釋道的傳統(tǒng)哲學對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抽象性進行分析,根據(jù)八大山人的生平、書畫名款、所用圖章及書法繪畫風格的分期將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抽象性分為傳承期、發(fā)展期、成熟期。文章的主體部分主要以成熟期的繪畫作品為例,分別從儒家的“成教化”、道家的陰陽觀、禪宗的色空觀及文人畫脈絡對八大繪畫作品的抽象性進行分析。八大山人在追求文人畫筆墨意趣的基礎上進一步將抽象性提純出來,使得抽象性成為與筆墨共同作用的獨特的審美客體。八大山人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畫面結構,將抽象性審美內(nèi)涵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并對后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2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個山雜畫冊》八大山人
用簡約洗練的線條快速勾勒出兔子停下來的地對兔子形象進行了抽象性表達。的運用和抽象語言表達上得到發(fā)展。八大在能夠抒發(fā)自己情感的抽象思想和筆墨語言。的成熟期是從八大山人 59 歲到 80 歲(1684 年到 1705出現(xiàn)并一直用到最后。這一時期八大山人創(chuàng)期。他不再糾結于人生的坎坷和內(nèi)心苦悶,物我合一,超以象外”的境界,從精神上得墨更加恣肆酣暢,用筆含蓄不失力度、狂而、抽象的藝術形象還有抽象的藝術思維的運山人作品抽象的成熟期。態(tài)。
3.1.3 八大的抽象思想與禪學色空觀八大山人的抽象思維受到禪學“色空”觀影響,“色”就是世間存在的萬物,“學上解釋為“非存在”。由此生出“虛”、“靈”、“空”的畫面意境,并且禪點認為不相關的事物都可以在同一時空內(nèi),所以在八大的畫面中往往看到兩個完系的物象組合在同一畫面中,最終形成了八大山人作品的怪異。諸如鷹和螃蟹、鶉等有悖常理的組合。他筆下的花鳥、樹石、竹葉等等,都很巧妙地運用夸張變法,對物象進行嚴謹抽象的形象塑造,重點表現(xiàn)物象的突出特點。在朱耷作畫都發(fā)意氣為主,為了這一點,不光物象造型上夸張抽象化,還大膽的將無關聯(lián)物象組膽舍棄光色、透視等等,所以他的畫面中往往出現(xiàn)怪異的形象和畫面,這就是一的過程,同時這種形象和畫面具有抽象性。4 文人畫對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抽象性的影響4.1 文人畫簡述圖 3 《魚》 八大山人圖 4 《石魚圖》 八大山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淺談中國畫的空白[J]. 林木森. 美術觀察. 2006(05)
[2]試論中國畫的抽象性[J]. 馬威. 青年文學家. 2005(01)
[3]繪畫的抽象性——從中西方繪畫比較談抽象[J]. 靳鳳華. 美與時代. 2004(04)
本文編號:2948405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2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個山雜畫冊》八大山人
用簡約洗練的線條快速勾勒出兔子停下來的地對兔子形象進行了抽象性表達。的運用和抽象語言表達上得到發(fā)展。八大在能夠抒發(fā)自己情感的抽象思想和筆墨語言。的成熟期是從八大山人 59 歲到 80 歲(1684 年到 1705出現(xiàn)并一直用到最后。這一時期八大山人創(chuàng)期。他不再糾結于人生的坎坷和內(nèi)心苦悶,物我合一,超以象外”的境界,從精神上得墨更加恣肆酣暢,用筆含蓄不失力度、狂而、抽象的藝術形象還有抽象的藝術思維的運山人作品抽象的成熟期。態(tài)。
3.1.3 八大的抽象思想與禪學色空觀八大山人的抽象思維受到禪學“色空”觀影響,“色”就是世間存在的萬物,“學上解釋為“非存在”。由此生出“虛”、“靈”、“空”的畫面意境,并且禪點認為不相關的事物都可以在同一時空內(nèi),所以在八大的畫面中往往看到兩個完系的物象組合在同一畫面中,最終形成了八大山人作品的怪異。諸如鷹和螃蟹、鶉等有悖常理的組合。他筆下的花鳥、樹石、竹葉等等,都很巧妙地運用夸張變法,對物象進行嚴謹抽象的形象塑造,重點表現(xiàn)物象的突出特點。在朱耷作畫都發(fā)意氣為主,為了這一點,不光物象造型上夸張抽象化,還大膽的將無關聯(lián)物象組膽舍棄光色、透視等等,所以他的畫面中往往出現(xiàn)怪異的形象和畫面,這就是一的過程,同時這種形象和畫面具有抽象性。4 文人畫對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抽象性的影響4.1 文人畫簡述圖 3 《魚》 八大山人圖 4 《石魚圖》 八大山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淺談中國畫的空白[J]. 林木森. 美術觀察. 2006(05)
[2]試論中國畫的抽象性[J]. 馬威. 青年文學家. 2005(01)
[3]繪畫的抽象性——從中西方繪畫比較談抽象[J]. 靳鳳華. 美與時代. 2004(04)
本文編號:2948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94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