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在繪畫語言上的差異性與共性
本文關鍵詞:印象派在繪畫語言上的差異性與共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3年
印象派在繪畫語言上的差異性與共性
張毓姣
【摘要】:在西方繪畫史上,印象派以其獨特的畫風成為藝術史上的重要流派。十九世紀的法國,人文薈萃,涌現(xiàn)出一大批印象派繪畫大師,如莫奈、雷諾阿、畢沙羅、修拉、塞尚、梵高、高更等人,他們共同開啟了印象派以光與色為重點的藝術繪畫形式,并創(chuàng)造了各自獨特的藝術繪畫語言,大師們的自然、清新而生動的經(jīng)典之作,,令人迷戀至今。 本文以印象派時期畫家的作品為線索,論述了印象派畫家其繪畫語言的差異性和共性。在研究印象派畫家尊重客觀、尊重自然并不斷探索光與色的變化的同時,著重研究和分析了印象派代表畫家的作品。并從分析作品中,呈現(xiàn)出主觀因素,包括畫家的情感和他們在藝術繪畫語言上的共性和獨特性。 印象派繪畫作品中鮮艷的色彩、獨特的筆觸、大膽的構圖等獨特的繪畫語言,都表達了印象派畫家內心的情感,并使其繪畫作品更富有意味。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209.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佳;;略論印象派繪畫與自然的關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姜虹;;淺談塞尚的繪畫語言[J];美與時代(下);2010年07期
3 邱秉鈞;介于現(xiàn)實與想像之間的繪畫藝術——加拿大畫家阿歷克斯·柯爾維爾[J];美術;1985年02期
4 余海棠;曹新剛;;“光與色的交響曲”——淺論印象派的繪畫藝術[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熊潤珍;;波納爾繪畫藝術研究[J];藝術.生活;2010年03期
6 約瑟夫·愛彌爾·米勒爾 ,弗蘭克·愛爾加 ,姚國強;連載(三) 現(xiàn)代繪畫百年[J];美術;1982年03期
7 龔靜;;蓮花開了[J];中文自修;2006年Z1期
8 賈小琳;;略論印象派的文化內涵及其審美意蘊[J];社科縱橫;2006年11期
9 王子明;;馬奈——一個具有印象性的非印象派畫家[J];美術大觀;2009年05期
10 韓繼強;;小議油畫作品中的舞蹈形象[J];藝術研究;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媛媛;陳齊騰;;對現(xiàn)代歐洲抽象藝術的一點認識[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鏞;;東西方藝術交流促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王云菲;汪振澤;;淺析塞尚藝術創(chuàng)作語言的形成[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楊冬;;淺談繪畫藝術的嬗變與發(fā)展[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5 劉翅;;徐渭繪畫藝術探索[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6 方雪英;;書畫養(yǎng)生的啟示[A];第四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暨第二屆亞健康經(jīng)絡調理學術研討會精選論文集[C];2010年
7 吳艷麗;;作中國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主義繪畫流變的內在整合邏輯探究[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8 聶濤;;開啟人類早期繪畫藝術的大門——論對史前繪畫起源的認識[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9 汪幼江;;關于LED等點、線光源的應用[A];中國長三角照明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梁桂元;;福州繪畫藝術史話[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小珊 山西財經(jīng)大學;[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2 特約記者 王蕾;[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3 郭慶祥;[N];人民日報;2011年
4 中心;[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于吉瑞;[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成南炎;[N];美術報;2010年
7 郎紹君;[N];光明日報;2011年
8 沈語冰;[N];東方早報;2010年
9 日本《新華僑報》;[N];世界報;2011年
10 ;[N];中國藝術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瑩;論機械圖像時代的繪畫[D];西安美術學院;2013年
2 孫倩;從《基督變容》到《捕鳥者》看中世紀繪畫[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3 夏開豐;論中國繪畫的境界[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戴丹;語言習慣與視覺認知[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5 陳琦;刀刻圣手與繪畫巨匠[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6 李寧;水彩語言在設計思維表達中的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斌;豐子愷繪畫中的詩意[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8 梁晴;從毛姆的小說創(chuàng)作看畫家高更對其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9年
9 過曉;論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概念的“似”[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袁婷;敦煌藏經(jīng)洞山土繪畫品研究史[D];蘭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毓姣;印象派在繪畫語言上的差異性與共性[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肖莉娜;從印象派衍生出來的繪畫語言[D];云南大學;2013年
3 孟祥禹;小議印象派在中國[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莆;和諧的印象色彩 深厚的農民情懷[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燕;論印象派人物場景畫畫面語言的建構[D];西安美術學院;2012年
6 孫靜;論法國印象派興起的歷史必然性及歷史價值[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黃璜;率意冷雋,蹊徑別開[D];云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連峰;光影下的色彩視覺感受[D];重慶大學;2011年
9 陸正虹;瞬間的真實[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10 陳敏;論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繪畫的造型特點[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本文關鍵詞:印象派在繪畫語言上的差異性與共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99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3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