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英漢顏色詞的通感隱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09:08

  本文關鍵詞:英漢顏色詞的通感隱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顏色詞 通感 概念隱喻理論 通感隱喻


【摘要】:本論文以英漢顏色詞為對象來研究其中所包含的通感隱喻。在概念隱喻這個大的理論視角下,搜集了豐富的語料并分析以嘗試發(fā)現(xiàn)這些通感表達背后的認知機制。 顏色不僅豐富著世界,還美化著人們的語言。對顏色詞匯的內涵意義研究,國內外已經(jīng)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大多數(shù)研究都屬于文化或社會層面的研究。顏色,本質上作為物理概念由人類的感官能力所感知。眼睛擔任了對顏色刺激接收的任務,但顏色卻能觸發(fā)視覺以外的感官回應。當一種感知觸發(fā)了多個感覺上的溝通或者挪移,這就是一種通感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并且也會體現(xiàn)在語言當中。一些顏色詞的構詞中就體現(xiàn)了這種抽象的聯(lián)系。而這一研究論題尚少有人觸及,是很值得開拓探索的領域。通感,傳統(tǒng)上的修辭概念,已經(jīng)在心理學、神經(jīng)學和語言學領域當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認知語言學的興起發(fā)展中,概念隱喻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來理解語言賦予了通感新的認識與定義:通感現(xiàn)象實際上是隱喻機制的操作,而其中源域與目的域均來自人類的感覺域。通感隱喻間的映射均從一種感覺到另一種感覺。 本論文從相關字典與書籍內搜集了大量的顏色詞匯作為語料來源,,并對顏色詞分類、定性,確定出本論文選取的研究對象,即其中帶有通感現(xiàn)象的詞匯或擴展表達。在概念隱喻這個大的理論框架下,從觸覺、維度感、聽覺、味覺和嗅覺方面詳細分析語料例子和解讀其中通感的認知機制。本論文在結語當中闡述了此項研究的三個發(fā)現(xiàn):通感隱喻是一種表達和理解抽象顏色詞的重要手段;維度(或時空)概念是顏色詞當中生成通感隱喻的一個常規(guī)化的概念和適普性的認知域;本研究搜集的通感顏色詞語料當中大部分的英漢表達都有同樣的通感傳遞,即由相同的源域映射到顏色。例如:漢英語都會借助維度概念“深”(deep)來構成顏色詞表達。 由于研究的復雜性和作者本人學術能力的限制,論文在分析與討論中難免有不足之處。但是作者希望本論文能夠給通感隱喻領域研究提供一項更好的應用研究,并且也給顏色詞匯的理解表達提供一種新的嘗試。
【關鍵詞】:顏色詞 通感 概念隱喻理論 通感隱喻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5;H315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7-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2-16
  • 1.1 Selection of the Topic12-13
  • 1.2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3-14
  • 1.3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6-27
  • 2.1 Literature Review on Synaesthesia16-20
  • 2.1.1 Synaesthesia in History16-17
  • 2.1.2 Synaesthesia in Literature17-18
  • 2.1.3 Synaesthesia in Linguistics18-20
  • 2.1.4 Synaesthesia in Science20
  • 2.2 Literature Review on Color Terms20-24
  • 2.2.1 Research of Color Terms Abroad21-22
  • 2.2.2 Research of Color Terms in China22-24
  • 2.3 Literature Review on Metaphor24-27
  • 2.3.1 Metaphor in the Rhetoric Field24-25
  • 2.3.2 Metaphor in the Cognitive Field25-27
  • Chapter 3 Classification of Color Terms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27-38
  • 3.1 Classification of Color Terms27-32
  • 3.1.1 Entitative Color Terms27-29
  • 3.1.2 Basic Color Terms29-30
  • 3.1.3 Descriptive Color Terms30-32
  • 3.2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32-38
  • 3.2.1 Introduc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32-33
  • 3.2.2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s33-34
  • 3.2.3 Synaesthetic Metaphor34-38
  • Chapter 4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Corpus38-58
  • 4.1 Color Triggering the Sense of Touch39-44
  • 4.1.1 Weight Mapped to Color39-42
  • 4.1.2 Softness Mapped to Color42-43
  • 4.1.3 Temperature Mapped to Color43-44
  • 4.2 Color Triggering the Sense of Space44-51
  • 4.2.1 One-dimensional Space Mapped to Color45-47
  • 4.2.2 Two-dimensional Space Mapped to Color47-49
  • 4.2.3 Three-dimensional Space Mapped to Color49-51
  • 4.3 The Fourth Dimension Mapped to Color51-52
  • 4.4 Color Triggering the Sense of Hearing52-55
  • 4.5 Color Triggering the Senses of Taste and Smell55-58
  • Chapter 5 Conclusion58-62
  • 5.1 Findings58-60
  • 5.2 Limitations60
  • 5.3 Suggestions60-62
  • Bibliography62-66
  • Appendix66-67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6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毅;簡論通感生成機制中的幾個因素[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劉珍;“通感”的認知性立體透視[J];宜春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唐桂蘭,張清香;論通感的創(chuàng)造性本質[J];江淮論壇;2004年03期

4 范肖丹;通感類別及本質芻議[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4年04期

5 譚婭;;通感之美 想象馳騁[J];當代經(jīng)理人;2006年01期

6 趙亞莉;;通感——詩歌結構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J];職業(yè)圈;2007年10期

7 彭玉康;;通感研究回望[J];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8 魏微;;通感的個人理解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啟發(fā)[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8年08期

9 田之章;;“通感”及其在寫作中的運用[J];軍事記者;2008年09期

10 高志明;;通感本質探源與紛爭[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峰;劉心全;;異曲同工:漢英通感的形成機制與認知闡釋對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周楠;;通感:中英文功能與特點的比較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yī)院 王強;通感與中醫(yī)[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2 何衛(wèi)平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共通感:解釋學與人文主義傳統(tǒng)的結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文爽;“通感時代”:從環(huán)保出發(fā)的藝術設計[N];中國文化報;2013年

4 李夢莉;通感修辭的美學闡釋[N];文藝報;2011年

5 山東省北鎮(zhèn)中學 付志強;將通感藝術引入美術教學[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吳華敏;大荒·通感·詩學[N];光明日報;2011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譚娜 萬家歡 本報記者 于彤;達·芬奇用科學精神探索靈魂位置[N];北京科技報;2006年

8 鬼今;武俠:夢境與現(xiàn)實[N];經(jīng)濟觀察報;2012年

9 盧春紅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康德為何關注共通感概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亞根 (黎族);在意象中追求詩的韻味[N];文藝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宇弘;英漢語通感認知模式對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3 李河成;審美共通感的現(xiàn)代政治哲學意義[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季鈺;通感的多角度立體化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2 劉臻;英漢通感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朱晶;論通感式隱喻[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譚婭;論通感的內涵及其在審美活動中的價值[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偉華;漢語通感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6 欒鷗;通感的認知闡釋[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連晶晶;通感隱喻的認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黃偉華;漢語通感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9 徐瑩瑩;論通感辭格產(chǎn)生的基礎及類型[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10 馬千;唐宋文學作品中關于“聲”的通感淺析[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411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411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4d4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