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樓吳簡字詞札記
本文關鍵詞:走馬樓吳簡字詞札記
【摘要】:走馬樓吳簡為漢語史研究提供了一定數量難能可貴的嶄新而真實的同時材料。對其進行語言研究,有助于吳簡的進一步整理利用,也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古文獻的閱讀理解,對于大型語文辭書的編纂修訂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結合相關文獻對其中的字詞進行考察,發(fā)現:作為官方登錄戶籍的固定用語,"口食"表示"家口"的用法出現得雖比"食口"早,但最終為后者所取代;秦漢時期,高年女子一般稱作"大女",到晉代,"老女"之類的稱呼才在簡本、紙本戶籍中大量出現,因此,吳簡中"大女"、"老女"交互使用的現象十分獨特;先秦到三國時期,"戶人"充當"一戶之主"義在各類典籍和文書中經見,后來為"戶主"一詞取代,"戶人"一詞則發(fā)生意義轉移,泛指"一戶之人"、"一戶之民"。
【作者單位】: 中華女子學院對外漢語系;
【關鍵詞】: 走馬樓吳簡 三國史 上古漢語 中古漢語
【分類號】:H13;K877.5
【正文快照】: 走馬樓吳簡真實地記錄了三國時期孫吳基層社會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三國乃至東漢、魏晉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一大寶藏。同時,作為語言材料,尤其是作為三國時代的同時語言材料,其對我們正確認識中古漢語的真實面目,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筆者近來研讀吳簡,積累了一些字詞方面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黎江影;;土拐話人稱代詞淺探——兼論上古漢語是否有格的變化[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2 鄭作廣;;上古漢語系詞問題的思考與探求[J];河池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3 蔣敏;一個有待重加探討和限定的古代漢語理論[J];皖西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4 侯玲文;;漢語朝鮮語“邑”“默”聲系對應詞考證[J];語言研究;2007年01期
5 徐世梁;;從音變過程看上古漢語與藏語的元音對應[J];南開語言學刊;2007年01期
6 汪大明;;上古漢語謂詞性成分的無標記轉指[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肖永鳳;;上古漢語狀中偏正結構的特殊性[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5期
8 王為民;張楚;;鄭張尚芳《上古音系》確定元音音位的方法商榷[J];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06期
9 李瑾;;《周易》古經兼類詞及其語義關系研究[J];語文學刊;2009年15期
10 康忠德;;上古漢語反義詞的歷史演變[J];理論觀察;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潘悟云;;漢藏二族,血肉相連——生物學與語言學的視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2 朱軼;;《說文解字》“田”部字小議[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林華東;;從閩南話復合詞“同素異序”現象論漢語的類型學特征[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4 余光煜;;說“稍”[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陳齊林;;漢語系詞“是”的研究綜合論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的副詞[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7 姚春花;張國平;;“毋吾以也”釋義商榷[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8 李冬英;;《爾雅》標點二則[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羅智光;;試論古無次清音[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羅根海;力戒望文生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2 汪維輝;古人如何“吃飯”[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趙志研;從古代漢語的演變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9年
4 李亞明;《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坐標[N];社會科學報;2001年
5 林華東;閩南方言的流播與閩臺文化認同[N];光明日報;2010年
6 河南平頂山市二中 李曉紅;中古漢語副詞“分別”的虛化[N];學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芮東莉;上古漢語單音節(jié)常用詞本義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楊作玲;上古漢語非賓格動詞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3 呼敘利;《魏書》復音同義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孫玉文;漢語變調構詞研究[D];北京大學;1997年
5 國一姝;基于通假字的上古聲母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凡;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同義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胡曉東;瑤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張亞蓉;《說文解字》的諧聲關系與上古音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9 陳靜;《史記》問句系統(tǒng)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曹鳳霞;古代漢語標記被動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李娟;上古漢語第三人稱代詞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達正岳;上古漢語數量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渠佳敏;上古漢語聲調研究述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倩;從幾組同義詞的辨析看上古漢語詞匯意義對句法功能的制約作用[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黃成;上古漢語三組常用詞演變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張麗;上古漢語顏色詞概述[D];四川大學;2007年
7 孫冬妮;上古漢語助動詞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毛志剛;上古漢語因果連詞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趙巖;幾組上古漢語軍事同義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林琳;《禮記》成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946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9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