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語》語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3 15:23
本文關(guān)鍵詞:《蜀語》語音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蜀語》 四川方言 近代官話 音系
【摘要】:《蜀語》是一部記錄四川方言詞匯的著作,成書于明末清初,作者李實為明崇禎年間進士!妒裾Z》全書共收錄詞條563條,其中注音的詞條有469條。這些詞語不僅沿用至今,而且其所注之音大多也與現(xiàn)代的四川方言相符。因此《蜀語》不僅是考察四川方言詞匯的重要數(shù)據(jù),也是為探尋明末清初四川方言語音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本文以《蜀語》中有注音的469條詞條為研究對象,在參考大量文獻資料和進行細致方言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之上,從共時和歷時兩個層面,綜合運用統(tǒng)計、對比分析、系聯(lián)、審音等方法,考察當時的四川方音,由此探尋四川方言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為四川方言語音的研究作一次嘗試性的探索。 全文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蜀語》的基本情況,包括作者情況、版本以及體例等。 第二章,《蜀語》的聲母系統(tǒng)。通過書中的音注探尋明末清初四川方言的聲類,并對聲母的音值進行構(gòu)擬。其中對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討論。聲母的主要問題包括:一、全濁聲母清化。二、古知莊章三組聲母的分合。三、精照組聲母的分合。四、見組二等字聲母是否腭化的問題。五、腭化和尖團音分混的問題。六、泥來母的分合問題。七、輕唇音聲母的音值。八、疑母字的音值。九、日母字的音值。 第三章,《蜀語》的韻母系統(tǒng)。通過書中的音注探尋當時四川方言的韻母,并對韻母的音值進行構(gòu)擬。其中對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討論。韻母的主要問題包括:一、閉口-m韻尾消失。二、咸山、深臻攝-n韻尾與宕江、曾梗攝-(?)韻尾的分混。三、入聲韻尾的消失。四、通攝、果攝、遇攝、止攝、蟹攝等韻的音變以及音值的構(gòu)擬。 第四章,《蜀語》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通過書中的音注探尋當時遂寧方言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其中對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討論。聲調(diào)的主要問題包括:《蜀語》的調(diào)類以及入聲的獨立與歸并問題。 第五章,將《蜀語》與現(xiàn)代四川方言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從明末清初到現(xiàn)代四川語音的一些發(fā)展變化。聲母方面主要是卷舌音逐漸消失,尖音和團音相混;韻母方面主要是(?)韻母的消失以及曾梗攝與深臻攝合并了。 第六章,將《蜀語》和明清官話方言音系進行比較,探尋明末清初四川方言的語音特征。其中重點是討論四川方言中古入聲調(diào)的歸派。 第七章,《蜀語》語音的性質(zhì)。
【關(guān)鍵詞】:《蜀語》 四川方言 近代官話 音系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72.3
【目錄】: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緒論12-17
- 一.《蜀語》作者及寫作背景12-13
- 二.《蜀語》的版本和體例13-14
- 三.《蜀語》的研究現(xiàn)狀與研究意義14-15
- 四.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15-17
- 第二章 《蜀語》的聲母系統(tǒng)17-29
- 第一節(jié) 全濁聲母的清化17-19
- 第二節(jié) 中古泥母與來母的分合19
- 第三節(jié) 中古齒音聲母的演變19-23
- 第四節(jié) 見組聲母的腭化與尖團的分立23-25
- 第五節(jié) 疑母的音值25-26
- 第六節(jié) 輕唇音聲母的音值26-27
- 第七節(jié) 日母的音值27-29
- 第三章 《蜀語》的韻母系統(tǒng)29-50
- 第一節(jié) 鼻音韻尾29-31
- 第二節(jié) 入聲韻尾31-33
- 第三節(jié) 元音33-50
- 一.通攝33-35
- 二.果攝35-36
- 三.遇攝36-38
- 四.流攝38-39
- 五.止攝39-41
- 六.蟹攝41-45
- 七.入聲韻45-50
- 第四章 《蜀語》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50-55
- 第一節(jié) 四川方言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50-51
- 第二節(jié) 《蜀語》的調(diào)類51
- 第三節(jié) 《蜀語》入聲的歸派51-55
- 第五章 《蜀語》語音與現(xiàn)代四川方言的比較55-61
- 一. 聲母方面55-57
- 二. 韻母方面57-60
- 三. 聲調(diào)方面60-61
- 第六章 《蜀語》語音與明清時期北方官話音系的比較61-64
- 一. 聲母方面61-62
- 二. 韻母方面62-63
- 三. 聲調(diào)方面63-64
- 第七章 從語音特點看《蜀語》語音的性質(zhì)64-66
- 一. 《蜀語》音注基本上依據(jù)現(xiàn)實口語64
- 二. 《蜀語》所代表的音系應(yīng)該為川東成渝小片的音系64-66
- 參考文獻66-68
- 致謝68-69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6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黎新第;;《蜀語》——“斷域為書”的方言詞典[J];辭書研究;1987年05期
2 崔榮昌;;四川方言的形成[J];方言;1985年01期
3 崔榮昌;李錫梅;;四川境內(nèi)的“老湖廣話”[J];方言;1986年03期
4 黃笑山;試論唐五代全濁聲母的“清化”[J];古漢語研究;1994年03期
5 張美蘭;《蜀語校注》補證[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7年02期
6 柯蔚;;四川遂寧方言語音與中古音對比[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7 朱曉農(nóng);焦磊;嚴至誠;洪英;;入聲演化三途[J];中國語文;2008年04期
8 趙學玲;;漢語方言影疑母字聲母的分合類型[J];語言研究;2007年04期
9 朱曉農(nóng);;全濁弛聲論——兼論全濁清化(消弛)低送高不送[J];語言研究;2010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越川;四川西南官話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667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679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