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漢副詞謂語比較
本文關鍵詞:日漢副詞謂語比較
【摘要】:副詞,作為一個語法類別,不管是在日語還是在漢語中都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從其定義、構成到句法功能等都得到了較為全面而詳細地研究。副詞的主要職能是充當用言修飾語、修飾謂語。即副詞通常都處于非中心詞的地位,充當句子的一般成分。日語和漢語皆是如此。有不少學者認為現(xiàn)代日漢語的副詞皆不能充當句子的謂語成分;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特定的條件下,現(xiàn)代日語和漢語的副詞都可以充當句子的謂語成分。對于副詞這一較為特殊的用法——充當句子的謂語成分,即本文所說的“副詞謂語句”或“副詞謂語”,在日語和漢語語法研究中也都有所提及,但尚嫌不足;如果說到將日語和漢語的副詞謂語進行系統(tǒng)地對照比較,則有待于專門加以討論和研究。因此決定以此為畢業(yè)論文的主題作一下討論。本論文主要由以下六個部分組成。序論中,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意義、研究對象和論文的結構。第一章為先行研究,主要歸納總結了至今關于副詞謂語句的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將搜索到的日語副詞謂語句按其成立條件進行分類分析并總結出其特點。第三章將搜集到的漢語副詞謂語句按其成立條件進行分類,并分析歸納出它的特點。第四章是本文的重點,主要從形態(tài)、結構、語用方面比較分析了日漢副詞謂語句的異同點。第五章對本論文作了總括論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課題。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有三點:一、日語副詞謂語句的存在已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認可,但多數只是一帶而過,或根據成立條件進行了簡單的分類舉例;本文在搜集了大量例句后按其成立條件進行分類,補足前人的遺漏之處并對日語副詞謂語句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歸納分析。二、漢語副詞謂語句的研究還沒有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陸儉明是這方面的先行者。本文建立在陸儉明的研究基礎之上,不僅詳細地舉例說明了漢語副詞謂語句,還從句法、語用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三、為了弄清楚日漢語副詞謂語句的異同,本文對二者進行了詳細地對照研究。
【關鍵詞】:副詞謂語 詞素 句法 口語 語義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6;H146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要旨10-12
- 序章12-14
- 0.1 研究意義12
- 0.2 研究對象12-13
- 0.3 本文の構成13-14
- 第一章 副詞述語の研究に暍して14-20
- 1.1 日本における副詞述語についての研究14-16
- 1.2 中國語における副詞述語についての研究16-17
- 1.3 副詞述語と暍系があるいくつかの問題17-19
- 1.3.1 副詞獨用17-18
- 1.3.2 述語省略18-19
- 1.4 本文の任務19-20
- 第二章 日本語の副詞が述語になるもの20-26
- 2.1 直接述語に20-21
- 2.2 後に語lの語をつけて述語に21-22
- 2.3 後に「だ(です)」をつけて述語に22
- 2.4 後に「する」をつけて述語に22-23
- 2.5 後に「になる/となる/とする」をつけてセンテンスの述語を構成23-24
- 2.6 中間のまとめ24-26
- 第三章 中國語の副詞が述語になるもの26-32
- 3.1 直接述語に26-27
- 3.2 後に語lの語をつけて述語に27
- 3.3 表面接lの代名詞をつけて述語に27-28
- 3.4 前に動詞性の結構をつけて述語に28-29
- 3.5 その前に用言修飾語があるもの29-30
- 3.6 中間のまとめ30-32
- 第四章 日中副詞述語の比較32-46
- 4.1 形態(tài)の上から日中の副詞述語を32-34
- 4.1.1 范*、數量の上から副詞述語を32-33
- 4.1.2 音節(jié)の上から副詞述語を33-34
- 4.2 構造の上で日中の副詞述語を34-39
- 4.2.1 日中の副詞述語の主語34-36
- 4.2.2 日中の副詞述語の前の修飾語36-38
- 4.2.3 日中の副詞述語の構造の依存性38-39
- 4.3 言葉の使用から日中の副詞述語を39-46
- 4.3.1 副詞述語の語義指向39-40
- 4.3.2 副詞述語の語義焦點40-43
- 4.3.3 副詞述語の出現(xiàn)場合43-46
- 4.3.3.1 單獨で述語になるもの43-44
- 4.3.3.2 單獨でなく述語になるもの44-46
- 第五章 終わりに46-48
- 5.1 本稿の概括46-47
- 5.2 今後の課題47-48
- 略語說明48-50
- 用例出典50-52
- 注懭52-54
- 參考文獻54-56
- 謝辭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鳳英;漢語副詞“可”的譯法[J];日語知識;1994年11期
2 張復東;漢語副詞“一直”的種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5年12期
3 李性讓;漢語副詞“只”的種種譯法[J];日語知識;1995年01期
4 張復東;漢語副詞“再”的種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5年03期
5 李性讓;漢語副詞“便”的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7年02期
6 李性讓;漢語副詞“太”的種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7年03期
7 林鳳英;漢語副詞“總”的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7年04期
8 Tassarin Hirunpitukpong;;漢語副詞“再”和“又”與泰語詞語的對比[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11期
9 唐屸清;;從“參差”看漢語副詞的形成[J];漢語史研究集刊;2003年00期
10 張誼生;;論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兼論現(xiàn)代漢語副詞的性質、分類與范圍[J];中國語文;200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郭啟輝;;淺析近代漢語副詞“都”的源流內容[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2 張穎;;日中機器翻譯中漢語副詞的數據處理[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河南平頂山市二中 李曉紅;中古漢語副詞“分別”的虛化[N];學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陳鴻瑤;現(xiàn)代漢語副詞“也”的功能與認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栗學英;中古漢語副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褚俊海;漢語副詞的主觀化歷程[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冬青;北京話副詞史(1750-1950)[D];蘇州大學;2011年
6 郭建芳;漢英副詞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Ariundolgor Bayantur(阿倫克);蒙古國學生學習漢語副詞“又、還、再”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2 格日樂(G.Gereltuya);蒙古學生習得漢語副詞“就”和“才”的偏誤分析與教學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桂雨薇;日漢副詞謂語比較[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林梓欣;現(xiàn)代漢語副詞與泰語副詞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季薇;現(xiàn)代漢語副詞問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6 徐海月;關于日語中漢語副詞的考察[D];蘇州大學;2014年
7 渥美淳子;關于漢語副詞“就”的多義性及其與日語對應詞的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8 徐天興;現(xiàn)代漢語副詞照應的歷時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阮秋水;漢語副詞“再、又”與越南語副詞“n(?)a、l(a)i”對比及教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李怡寧;現(xiàn)代漢語副詞在口語中句法實現(xiàn)靈活性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564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55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