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學生“有”字句偏誤分析及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4 04:05
本文關鍵詞:外國學生“有”字句偏誤分析及習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現(xiàn)代漢語“有”字句是一個句法結(jié)構(gòu)復雜,表義功能豐富的句式。不同時期,語言學家們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對“有”字句進行了界定和下位分類。本文在對現(xiàn)有研究進行大致梳理的基礎上,結(jié)合相關教材和大綱對“有”字句的分類描述,從句法結(jié)構(gòu)角度將現(xiàn)代漢語“有”字句分為“A+有+B”、“A+有+數(shù)量+Adj”、“A+有+所+VP”、“A+有+VP”等七大下位句式。 在對各為九十萬字的本族語者語料和中介語語料進行檢索時發(fā)現(xiàn),本族人和留學生在使用“有”字句七大下位句式時存在異同。對其異同,本文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同時,在檢索的基礎上,統(tǒng)計分析了留學生的正確用例和偏誤用例,并對留學生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行了較為細致地描述,特別是對留學生的偏誤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歸類分述,發(fā)現(xiàn)T1的偏誤率雖然不高,但其偏誤情況卻是最復雜的。 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正確使用相對頻率法、習得區(qū)間法、蘊涵量表法等三種方法對“有”字句進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留學生習得“有”字句七大下位句式的大致習得順序為:第一階段習得T1,第二階段習得T2、T6、T7,第三階段習得T3、T4、T5。 最后,綜合本文分析對相關教材和大綱的編寫提出了一些個人的建議以及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有”字句 偏誤 習得 對比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H146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緒論6-10
- 一、問題的提出6-7
- 二、研究價值7
- 三、研究目標7
- 四、研究方法7-8
- 五、研究材料8
- 六、理論背景8-10
- 第一章 現(xiàn)代漢語“有”字句的研究現(xiàn)狀10-17
- 第一節(jié) 本體研究現(xiàn)狀10-16
- 第二節(jié) 偏誤與習得研究概況16-17
- 第二章 教材與大綱對“有”字句的描述及本文的分類17-24
- 第一節(jié) 教材與大綱對“有”字句教學內(nèi)容的考察17-20
- 第二節(jié) 本文“有”字句下位句式的分類及依據(jù)20-24
- 第三章 外國學生“有”字句的使用情況考察24-42
- 第一節(jié) 外國學生正確用例情況24-28
- 第二節(jié) 外國學生“有”字句偏誤用例情況28-39
- 第三節(jié) 小結(jié)39-42
- 第四章 習得順序及教學啟示42-47
- 第一節(jié) 習得順序42-46
- 第二節(jié) 教學啟示46-47
- 結(jié)語47-50
- 一、主要研究成果47-48
-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48-50
- 參考文獻50-54
- 后記54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相臣;肖靜怡;;日本學習者漢語“有”字句習得情況考察[J];雞西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2 肖青;馮麗萍;;美國學生對領屬義“有”字句的使用情況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1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洪花;韓國留學生“有”字句偏誤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劍;基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日、美留學生“有”字句習得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3 龔婷;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材特殊句式初探[D];暨南大學;2009年
4 趙巖;越南留學生習得漢語“有”字句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5 劉周全;越南留學生“有”字句習得偏誤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6 方磊;漢語“有”的焦點標記功能[D];渤海大學;2012年
7 張燕平;中亞留學生漢語“有”字句習得研究[D];新疆大學;2012年
8 劉瑜;日語母語者漢語“有”字句的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9 唐曉紅;《京華煙云》“有”字句漢英對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福增;對蒙古國留學生漢語教學視野下的存在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外國學生“有”字句偏誤分析及習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4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6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