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回族漢族方言口音的差異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12:03
中國各地區(qū)的方言大到南北方,小到鄰里之間都存在具體差異。對于方言的研究,前人多以地區(qū)作為劃分標準,對各市、區(qū)、縣、鄉(xiāng)等行政區(qū)劃單位之間的方言進行研究分析,而對同一地區(qū)不同民族之間的方言差異鮮有研究。由于回族沒有本民族語言的特殊性,對同一地區(qū)回族漢語方言與漢族漢語方言差異的研究就顯得十分有必要。本文正是以回族漢語方言與漢族漢語方言為對象,對甘肅省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進行了對比研究。本文選取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臨夏市八坊街道、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三個點,對這三個地區(qū)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進行了詳盡的田野調查。以調查內容為準,從聲母、韻母、聲調三個方面,對這三個地區(qū)回族方言口音及漢族方言口音進行對比分析,展示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之上,對該差異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經(jīng)過詳細的調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的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在聲母、韻母、聲調方面均存在一定范圍內的差異。聲母、韻母的整體差異較小,具體差異較多,聲調的整體差異較大。這種差異正是在回族希望保護本民族語言特殊性的語言心理下形成的。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西北地區(qū)漢族方言語音研究現(xiàn)狀
1.2.2 西北地區(qū)回族方言語音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對象
1.5 研究內容
1.6 研究重點和難點
1.7 研究思路及方法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方法
1.8 創(chuàng)新之處
2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
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2.1.1 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2.1.2 蘭州市城關區(qū)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2.2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母
2.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比較說明
2.2.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與中古音聲母比較說明
2.3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韻母
2.3.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韻母說明
2.3.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韻母與中古音韻母對比
2.4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調
2.4.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單字調
2.4.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兩字組連讀變調
3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
3.1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3.1.1 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3.1.2 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3.2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母
3.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比較說明
3.2.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與中古音聲母比較說明
3.3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韻母
3.3.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韻母說明
3.3.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韻母與中古音韻母對比
3.4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調
3.4.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單字調
3.4.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兩字組連讀變調
4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
4.1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4.1.1 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4.1.2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4.2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母
4.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比較說明
4.2.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與中古音聲母比較說明
4.3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韻母
4.3.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韻母說明
4.3.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韻母與中古音韻母對比
4.4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調
4.4.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單字調
4.4.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兩字組連讀變調
5 三調查點回族漢族方言口音比較總結
5.1 三調查點各地回族漢族方言口音比較總結
5.1.1 蘭州市城關區(qū)的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的差異
5.1.2 臨夏市八坊街道的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的差異
5.1.3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的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的差異
5.2 三調查點總體回族漢族方言口音比較總結
6 甘肅省回族漢族方言口音差異形成的原因
6.1 發(fā)音生理機制
6.2 普通話的影響
6.3 民族心理
6.3.1 回族的遷移歷史
6.3.2 回族的宗教傳播形式
6.3.3 語言心理
參考文獻
附表一
附表二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回族用語及其構成述略[J]. 趙杰,楊占武. 寧夏社會科學. 2015(03)
[2]二聲調方言西寧回民話音略[J]. 舍秀存. 宜春學院學報. 2013(04)
[3]由《同心方言研究》看寧夏回民話前鼻尾韻的變遷[J]. 馬曉玲.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2(09)
[4]四川閬中回民禁忌語初探[J]. 蒲潔. 雞西大學學報. 2011(04)
[5]淺談回族漢語中的特殊用語[J]. 馬曉玲.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0(05)
[6]中國回族日常用語中的阿拉伯語[J]. 齊明敏.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9(08)
[7]中亞回族陜西話與甘肅話語音的比較[J]. 林濤.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9(03)
[8]臨夏回族方言“八坊話”解讀[J]. 王平,馬力明.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2009(01)
[9]回族語言[J]. 林濤. 回族文學. 2008(05)
[10]寧夏境內的蘭銀官話和中原官話[J]. 張安生. 方言. 2008(03)
博士論文
[1]隴中南方言語音調查研究[D]. 朱富林.陜西師范大學 2014
[2]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傳承的政策研究[D]. 陳衛(wèi)亞.中央民族大學 2013
[3]河州方言語音研究[D]. 張建軍.陜西師范大學 2009
[4]蘭銀官話語音研究[D]. 張燕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面向漢語國際教學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jié)動詞研究[D]. 藺羽桐.西安外國語大學 2014
[2]天水市區(qū)方言詞匯研究[D]. 任星.西北師范大學 2014
[3]回族用語的文化透視[D]. 趙杰.寧夏大學 2014
[4]西安方言詞匯研究[D]. 于新鑫.重慶師范大學 2012
[5]西安方言內部聲韻差異研究[D]. 郭永亮.西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558159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西北地區(qū)漢族方言語音研究現(xiàn)狀
1.2.2 西北地區(qū)回族方言語音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對象
1.5 研究內容
1.6 研究重點和難點
1.7 研究思路及方法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方法
1.8 創(chuàng)新之處
2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
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2.1.1 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2.1.2 蘭州市城關區(qū)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2.2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母
2.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比較說明
2.2.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與中古音聲母比較說明
2.3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韻母
2.3.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韻母說明
2.3.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韻母與中古音韻母對比
2.4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調
2.4.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單字調
2.4.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兩字組連讀變調
3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
3.1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3.1.1 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3.1.2 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3.2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母
3.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比較說明
3.2.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與中古音聲母比較說明
3.3 臨夏市八坊街道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韻母
3.3.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韻母說明
3.3.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韻母與中古音韻母對比
3.4 蘭州市城關區(qū)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調
3.4.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單字調
3.4.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兩字組連讀變調
4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
4.1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音系
4.1.1 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4.1.2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方言口音音系
4.2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母
4.2.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比較說明
4.2.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聲母與中古音聲母比較說明
4.3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韻母
4.3.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韻母說明
4.3.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韻母與中古音韻母對比
4.4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聲調
4.4.1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單字調
4.4.2 回族漢族方言口音中的兩字組連讀變調
5 三調查點回族漢族方言口音比較總結
5.1 三調查點各地回族漢族方言口音比較總結
5.1.1 蘭州市城關區(qū)的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的差異
5.1.2 臨夏市八坊街道的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的差異
5.1.3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zhèn)的回族方言口音與漢族方言口音的差異
5.2 三調查點總體回族漢族方言口音比較總結
6 甘肅省回族漢族方言口音差異形成的原因
6.1 發(fā)音生理機制
6.2 普通話的影響
6.3 民族心理
6.3.1 回族的遷移歷史
6.3.2 回族的宗教傳播形式
6.3.3 語言心理
參考文獻
附表一
附表二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回族用語及其構成述略[J]. 趙杰,楊占武. 寧夏社會科學. 2015(03)
[2]二聲調方言西寧回民話音略[J]. 舍秀存. 宜春學院學報. 2013(04)
[3]由《同心方言研究》看寧夏回民話前鼻尾韻的變遷[J]. 馬曉玲.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2(09)
[4]四川閬中回民禁忌語初探[J]. 蒲潔. 雞西大學學報. 2011(04)
[5]淺談回族漢語中的特殊用語[J]. 馬曉玲.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0(05)
[6]中國回族日常用語中的阿拉伯語[J]. 齊明敏.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9(08)
[7]中亞回族陜西話與甘肅話語音的比較[J]. 林濤.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9(03)
[8]臨夏回族方言“八坊話”解讀[J]. 王平,馬力明.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2009(01)
[9]回族語言[J]. 林濤. 回族文學. 2008(05)
[10]寧夏境內的蘭銀官話和中原官話[J]. 張安生. 方言. 2008(03)
博士論文
[1]隴中南方言語音調查研究[D]. 朱富林.陜西師范大學 2014
[2]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傳承的政策研究[D]. 陳衛(wèi)亞.中央民族大學 2013
[3]河州方言語音研究[D]. 張建軍.陜西師范大學 2009
[4]蘭銀官話語音研究[D]. 張燕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面向漢語國際教學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jié)動詞研究[D]. 藺羽桐.西安外國語大學 2014
[2]天水市區(qū)方言詞匯研究[D]. 任星.西北師范大學 2014
[3]回族用語的文化透視[D]. 趙杰.寧夏大學 2014
[4]西安方言詞匯研究[D]. 于新鑫.重慶師范大學 2012
[5]西安方言內部聲韻差異研究[D]. 郭永亮.西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5581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55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