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話語中身份工作的社會認知解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00:32
話語沖突是人際互動中常見的一種狀態(tài),其中沖突主體的身份問題近年來引起學界關注。本文在人際語用理論觀照下聚焦沖突話語中的身份工作,引用語用身份視角并融合Watts的社會認知觀搭建分析框架,一方面對沖突主體身份工作的特征做了描寫,另一方面結合實例對沖突交際中的身份認知機制做了嘗試性剖析,以期增進對有關言語互動中身份的社會、心理和交際屬性的認識。
【文章來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20,4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沖突雙方身份認知對立示意圖
在例(1)中,雙方因為女兒上學的事情發(fā)生爭吵,項立強埋怨妻子唐紅沒有把女兒教育好。唐紅憤憤不平,作為反擊選擇凸顯丈夫作為“孩子爸爸”的身份,并且強調他教育女兒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唐紅的身份工作話語提供了輸入空間1,其中“教育”的成分被凸顯,并映射到輸入空間2中。面對唐紅的身份工作,項立強做出反駁,他選擇凸顯“爸爸”身份框架下的其他相關要素,“我管吃管喝,管她穿,那剩下就是你的事了”,可以看出在輸入空間2,項立強依據(jù)個人知識和經(jīng)歷,參照類屬空間并結合當下的沖突情境,側重凸顯自己對女兒的物質支持,推卸唐紅提到的教育責任。從項立強作為聽話人的整合結果看,他否定、排斥唐紅的身份工作,認為自己是合格的爸爸,而唐紅顯然不接受丈夫的這種身份認知態(tài)度,于是矛盾進一步升級,發(fā)生肢體沖突。這一沖突語境中雙方的這一認知沖突的過程可用下圖3做概括性總結。3.2 身份認知對立
引起話語沖突的因素有很多,思維、利益、立場、原則、行為或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或矛盾皆可引發(fā)話語沖突或改變其演進過程,但從身份工作的角度看,雙方身份認知上的矛盾同樣會引發(fā)或加劇沖突。下文結合實例分析身份認知矛盾的兩種主要情形:一是雙方對特定身份的看法不完全一致,關注的側重點不同;二是雙方身份認知對立,一方聚焦此身份,而另一方強調彼身份。3.1 身份認知不盡一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駕校沖突話語中的規(guī)約化不禮貌程式與身份建構[J]. 張瑋,謝朝群. 中國外語. 2016(06)
[2]身份構建的人際語用學研究:現(xiàn)狀、原則與議題[J]. 李成團,冉永平. 中國外語. 2015(02)
[3]語用學視角下的身份研究——關鍵問題與主要路徑[J]. 陳新仁. 現(xiàn)代外語. 2014(05)
[4]沖突性網(wǎng)評中情感立場的語用分析[J]. 龔雙萍. 現(xiàn)代外語. 2014(02)
[5]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身份構建的和諧-挑戰(zhàn)語用取向[J]. 陳倩,冉永平.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06)
[6]語用身份:動態(tài)選擇與話語建構[J]. 陳新仁. 外語研究. 2013(04)
[7]語篇的社會認知研究框架——以新聞語篇的言據(jù)性分析為例[J]. 王國鳳,龐繼賢.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01)
[8]沖突性話語趨異取向的語用分析[J]. 冉永平. 現(xiàn)代外語. 2010(02)
[9]沖突性話語的語用學研究概述[J]. 冉永平. 外語教學. 2010(01)
[10]二語習得的社會認知基礎[J]. 曹志希,王曉麗,劉偉. 外語教學. 2006(05)
本文編號:3488252
【文章來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20,4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沖突雙方身份認知對立示意圖
在例(1)中,雙方因為女兒上學的事情發(fā)生爭吵,項立強埋怨妻子唐紅沒有把女兒教育好。唐紅憤憤不平,作為反擊選擇凸顯丈夫作為“孩子爸爸”的身份,并且強調他教育女兒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唐紅的身份工作話語提供了輸入空間1,其中“教育”的成分被凸顯,并映射到輸入空間2中。面對唐紅的身份工作,項立強做出反駁,他選擇凸顯“爸爸”身份框架下的其他相關要素,“我管吃管喝,管她穿,那剩下就是你的事了”,可以看出在輸入空間2,項立強依據(jù)個人知識和經(jīng)歷,參照類屬空間并結合當下的沖突情境,側重凸顯自己對女兒的物質支持,推卸唐紅提到的教育責任。從項立強作為聽話人的整合結果看,他否定、排斥唐紅的身份工作,認為自己是合格的爸爸,而唐紅顯然不接受丈夫的這種身份認知態(tài)度,于是矛盾進一步升級,發(fā)生肢體沖突。這一沖突語境中雙方的這一認知沖突的過程可用下圖3做概括性總結。3.2 身份認知對立
引起話語沖突的因素有很多,思維、利益、立場、原則、行為或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或矛盾皆可引發(fā)話語沖突或改變其演進過程,但從身份工作的角度看,雙方身份認知上的矛盾同樣會引發(fā)或加劇沖突。下文結合實例分析身份認知矛盾的兩種主要情形:一是雙方對特定身份的看法不完全一致,關注的側重點不同;二是雙方身份認知對立,一方聚焦此身份,而另一方強調彼身份。3.1 身份認知不盡一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駕校沖突話語中的規(guī)約化不禮貌程式與身份建構[J]. 張瑋,謝朝群. 中國外語. 2016(06)
[2]身份構建的人際語用學研究:現(xiàn)狀、原則與議題[J]. 李成團,冉永平. 中國外語. 2015(02)
[3]語用學視角下的身份研究——關鍵問題與主要路徑[J]. 陳新仁. 現(xiàn)代外語. 2014(05)
[4]沖突性網(wǎng)評中情感立場的語用分析[J]. 龔雙萍. 現(xiàn)代外語. 2014(02)
[5]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身份構建的和諧-挑戰(zhàn)語用取向[J]. 陳倩,冉永平.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06)
[6]語用身份:動態(tài)選擇與話語建構[J]. 陳新仁. 外語研究. 2013(04)
[7]語篇的社會認知研究框架——以新聞語篇的言據(jù)性分析為例[J]. 王國鳳,龐繼賢.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01)
[8]沖突性話語趨異取向的語用分析[J]. 冉永平. 現(xiàn)代外語. 2010(02)
[9]沖突性話語的語用學研究概述[J]. 冉永平. 外語教學. 2010(01)
[10]二語習得的社會認知基礎[J]. 曹志希,王曉麗,劉偉. 外語教學. 2006(05)
本文編號:34882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48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