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三畏與漢字西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8 04:43
本文系統(tǒng)地分析了19世紀著名漢學家衛(wèi)三畏的生平、漢學經(jīng)歷以及他的個人著作,并從衛(wèi)三畏漢學著作中研究漢字的內容入手,找到其中可供漢語國際教育借鑒的觀點和內容。衛(wèi)三畏的漢字研究成果頗豐,主要體現(xiàn)在他編寫的漢語教材和漢學著作中,在《拾級大成》、《中國總論》這兩部著作中,他從漢字的起源與六書造字法、漢字的字根與部首以及漢字的書寫工具等角度對漢字進行研究。本文對其上述研究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總結了他在漢字西傳方面所作的貢獻和學術影響。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漢字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在漢字形體之下是漢字音形意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圖 4)這一部分出現(xiàn)的漢字并不是作者有意選取的,而是作品中出現(xiàn)什么漢字,者就翻譯相應的漢字。采取漢字、中文注音、英文翻譯者三中方式同時解釋句話。這種對照的形式還可以方便學習者記憶漢字,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者
(圖 5)《拾級大成》中的漢字編排特點可以總結如下:首先,漢章的主題服務。其次,閱讀部分的漢字編排,是為了完整再次,翻譯部分的漢字編排是為了解釋和說明具體的內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衛(wèi)三畏的《漢英韻府》看19世紀的北京官話[J]. 山口要. 中國方言學報. 2013(00)
[2]《中國總論》反映的漢語語言學思想探微[J]. 岳嵐. 語文知識. 2011(04)
[3]《拾級大成》:美國人在中國編印的第一本漢語教材[J]. 江莉,王澧華. 語言研究集刊. 2010(00)
[4]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中國學研究[J]. 艾萍.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4)
[5]漢語教學史上一部不應被遺忘的著作——衛(wèi)三畏的《漢英韻府》[J]. 董方峰,楊洋. 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 2008(02)
[6]《中國叢報》與中國歷史研究[J]. 吳義雄.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7]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漢字表》研究[J]. 周健,劉圣心.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7(06)
[8]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的對華退款興學計劃[J]. 金衛(wèi)婷.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9]美國漢學的開山之作 讀衛(wèi)三畏《中國總論》中譯本[J]. 卞東波. 博覽群書. 2006(04)
[10]《(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漢字部件統(tǒng)計分析[J]. 邢紅兵. 世界漢語教學. 2005(02)
博士論文
[1]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漢學的發(fā)端[D]. 孔陳焱.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衛(wèi)三畏思想研究[D]. 李艷.山東師范大學 2011
[2]衛(wèi)三畏的中國觀[D]. 李同法.河北師范大學 2009
[3]論衛(wèi)三畏的中國觀[D]. 王安.蘇州科技學院 2008
[4]《拾級大成》與衛(wèi)三畏的漢語教學[D]. 何婷婷.吉林大學 2008
[5]現(xiàn)代漢字部件規(guī)范和HSK漢字等級大綱部件的屬性調查[D]. 韓秀娟.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83025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漢字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在漢字形體之下是漢字音形意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圖 4)這一部分出現(xiàn)的漢字并不是作者有意選取的,而是作品中出現(xiàn)什么漢字,者就翻譯相應的漢字。采取漢字、中文注音、英文翻譯者三中方式同時解釋句話。這種對照的形式還可以方便學習者記憶漢字,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者
(圖 5)《拾級大成》中的漢字編排特點可以總結如下:首先,漢章的主題服務。其次,閱讀部分的漢字編排,是為了完整再次,翻譯部分的漢字編排是為了解釋和說明具體的內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衛(wèi)三畏的《漢英韻府》看19世紀的北京官話[J]. 山口要. 中國方言學報. 2013(00)
[2]《中國總論》反映的漢語語言學思想探微[J]. 岳嵐. 語文知識. 2011(04)
[3]《拾級大成》:美國人在中國編印的第一本漢語教材[J]. 江莉,王澧華. 語言研究集刊. 2010(00)
[4]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中國學研究[J]. 艾萍.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4)
[5]漢語教學史上一部不應被遺忘的著作——衛(wèi)三畏的《漢英韻府》[J]. 董方峰,楊洋. 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 2008(02)
[6]《中國叢報》與中國歷史研究[J]. 吳義雄.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7]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漢字表》研究[J]. 周健,劉圣心.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7(06)
[8]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的對華退款興學計劃[J]. 金衛(wèi)婷.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9]美國漢學的開山之作 讀衛(wèi)三畏《中國總論》中譯本[J]. 卞東波. 博覽群書. 2006(04)
[10]《(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漢字部件統(tǒng)計分析[J]. 邢紅兵. 世界漢語教學. 2005(02)
博士論文
[1]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漢學的發(fā)端[D]. 孔陳焱.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衛(wèi)三畏思想研究[D]. 李艷.山東師范大學 2011
[2]衛(wèi)三畏的中國觀[D]. 李同法.河北師范大學 2009
[3]論衛(wèi)三畏的中國觀[D]. 王安.蘇州科技學院 2008
[4]《拾級大成》與衛(wèi)三畏的漢語教學[D]. 何婷婷.吉林大學 2008
[5]現(xiàn)代漢字部件規(guī)范和HSK漢字等級大綱部件的屬性調查[D]. 韓秀娟.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830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48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