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都/也”反預(yù)期功能形成的過程及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8 10:23
現(xiàn)代漢語“都”的基本語義表示“總括”,還能表示一種強調(diào)語氣!耙病钡幕菊Z義表示“類同”,還能表示一種強調(diào)語氣和委婉語氣。通過對現(xiàn)代漢語“都/也”從基本語義到語氣產(chǎn)生的過程研究,這種語氣可以歸納為一種反預(yù)期語氣(反說話人預(yù)期、反聽話人預(yù)期、反一般預(yù)期)!岸/也”從基本語義到反預(yù)期語氣這一過程,也是“都/也”的虛化過程。它們的虛化過程有這樣一個共性:基本語義>基本語義[強]+反預(yù)期[弱]>基本語義[弱]+反預(yù)期[強]>反預(yù)期語氣。論文主要討論了現(xiàn)代漢語“都/也”反預(yù)期語氣形成的過程及機制!岸/也”是在“連”字句中開始虛化的,當“連”充當一個話題標記時,它們的基本語義很強,而反預(yù)期語氣很弱;當“連”充當一個焦點標記時,它們的基本語義較弱,而反預(yù)期語氣很強;當“連”脫落時,它們漸漸地在詞義感染下具有“連”的功能,而只具有反預(yù)期語氣!岸/也”反預(yù)期語氣的形成,隨著“連”字脫落,其過程也是有區(qū)別的。“都”是“NP”和“VP”成分逐漸省略的一個過程,而“也”是用程度性較強的副詞“太”、“真”逐漸替換的一個過程!岸/也”虛化的機制及動因可以從句法、語用、認知、語音這幾個方面...
【文章來源】:江蘇師范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依據(jù)和意義
1.1.1 選題依據(jù)
1.1.2 選題意義
1.2 本文研究思路
2 相關(guān)研究現(xiàn)狀
2.1 副詞“都”、“也”的研究
2.1.1 “都”的研究
2.1.2 “也”的研究
2.1.3 “都”、“也”的語法化和主觀性研究
2.2 反預(yù)期研究
2.3 前人研究的可取和不足之處
3 “都”、“也”的虛化過程和原因
3.1 “都”、“也”的虛化過程
3.1.1 “都”的虛化過程
3.1.2 “也”的虛化過程
3.1.3 “都”、“也”反預(yù)期語氣形成的異同
3.2 “都”、“也”的虛化原因
3.2.1 句法位置
3.2.2 語用推理
3.2.3 隱喻投射
3.2.4 音步轉(zhuǎn)移
3.3 本章小結(jié)
4 語氣“都”、“也”的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
4.1 語氣“都”、“也”的主觀性
4.1.1 語氣“都”、“也”的主觀視角體現(xiàn)
4.1.2 語氣“都”、“也”的主觀情感體現(xiàn)
4.2 語氣“都”、“也”的交互主觀性
4.3 本章小結(jié)
5 “都”、“也”的主觀化體現(xiàn)
5.1 命題功能→認識功能→言談功能
5.2 客觀意義→主客觀意義→主觀意義
5.3 句子主語→句子言者主語→言者主語
5.4 自由形式→黏著形式→自由形式
5.5 本章小結(jié)
6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連—介詞的來源及其語法化的路徑和類型[J]. 江藍生. 中國語文. 2012(04)
[2]副詞“也”主觀性的認知解釋[J]. 陳鴻瑤.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3]現(xiàn)代漢語“也X”結(jié)構(gòu)的表達功用及其主觀性[J]. 劉春光. 漢語學報. 2012(01)
[4]逆語法化研究——試論古代漢語句中語氣詞“也”演變的過程、條件及動因[J]. 張立昌,秦洪武.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5)
[5]預(yù)設(shè)否定疊加的方式與類別、動因與作用[J]. 張誼生. 語言科學. 2011(05)
[6]說反預(yù)期結(jié)構(gòu)式“X比Y還W”[J]. 宗守云. 語言研究. 2011(03)
[7]虛詞衍生過程中的語音弱化——以漢語語氣詞為例[J]. 李小軍. 語言科學. 2011(04)
[8]作為構(gòu)式的“都XP了”及其形成機制[J]. 李文浩.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0(05)
[9]“還、也”的委婉語氣用法及其語法化[J]. 史金生. 對外漢語研究. 2010(00)
[10]“也”字源流考察的主觀化視角[J]. 陳鴻瑤,吳長安. 語文研究. 2010(02)
碩士論文
[1]多功能副詞“也”的多角度研究[D]. 劉艷.浙江大學 2008
[2]副詞“也”的主觀性分析[D]. 范熙.華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62686
【文章來源】:江蘇師范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依據(jù)和意義
1.1.1 選題依據(jù)
1.1.2 選題意義
1.2 本文研究思路
2 相關(guān)研究現(xiàn)狀
2.1 副詞“都”、“也”的研究
2.1.1 “都”的研究
2.1.2 “也”的研究
2.1.3 “都”、“也”的語法化和主觀性研究
2.2 反預(yù)期研究
2.3 前人研究的可取和不足之處
3 “都”、“也”的虛化過程和原因
3.1 “都”、“也”的虛化過程
3.1.1 “都”的虛化過程
3.1.2 “也”的虛化過程
3.1.3 “都”、“也”反預(yù)期語氣形成的異同
3.2 “都”、“也”的虛化原因
3.2.1 句法位置
3.2.2 語用推理
3.2.3 隱喻投射
3.2.4 音步轉(zhuǎn)移
3.3 本章小結(jié)
4 語氣“都”、“也”的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
4.1 語氣“都”、“也”的主觀性
4.1.1 語氣“都”、“也”的主觀視角體現(xiàn)
4.1.2 語氣“都”、“也”的主觀情感體現(xiàn)
4.2 語氣“都”、“也”的交互主觀性
4.3 本章小結(jié)
5 “都”、“也”的主觀化體現(xiàn)
5.1 命題功能→認識功能→言談功能
5.2 客觀意義→主客觀意義→主觀意義
5.3 句子主語→句子言者主語→言者主語
5.4 自由形式→黏著形式→自由形式
5.5 本章小結(jié)
6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連—介詞的來源及其語法化的路徑和類型[J]. 江藍生. 中國語文. 2012(04)
[2]副詞“也”主觀性的認知解釋[J]. 陳鴻瑤.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3]現(xiàn)代漢語“也X”結(jié)構(gòu)的表達功用及其主觀性[J]. 劉春光. 漢語學報. 2012(01)
[4]逆語法化研究——試論古代漢語句中語氣詞“也”演變的過程、條件及動因[J]. 張立昌,秦洪武.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5)
[5]預(yù)設(shè)否定疊加的方式與類別、動因與作用[J]. 張誼生. 語言科學. 2011(05)
[6]說反預(yù)期結(jié)構(gòu)式“X比Y還W”[J]. 宗守云. 語言研究. 2011(03)
[7]虛詞衍生過程中的語音弱化——以漢語語氣詞為例[J]. 李小軍. 語言科學. 2011(04)
[8]作為構(gòu)式的“都XP了”及其形成機制[J]. 李文浩.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0(05)
[9]“還、也”的委婉語氣用法及其語法化[J]. 史金生. 對外漢語研究. 2010(00)
[10]“也”字源流考察的主觀化視角[J]. 陳鴻瑤,吳長安. 語文研究. 2010(02)
碩士論文
[1]多功能副詞“也”的多角度研究[D]. 劉艷.浙江大學 2008
[2]副詞“也”的主觀性分析[D]. 范熙.華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626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4626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