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克羅地亞漢語成人學習者語言態(tài)度調查與成人教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6 03:25
【摘要】:語言態(tài)度與需求調查是社會語言學的傳統(tǒng)研究領域,屬于語言的社會心理范疇,其目的是了解特定對象的語言態(tài)度與需求,進而在此基礎上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語言規(guī)劃,開展語言教學。并且,隨著當代學習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理念的不斷推進,成人教育與學習也被擺在了越來越突出的位置,尤其是業(yè)余成人班現在已經成為海外孔子學院必設的一種漢語課程,但是針對海外漢語成人教育的研究又甚少。本文從這兩個角度出發(fā),對173名克羅地亞業(yè)余成人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從“個人的基本情況”、“需求狀況”、“語言態(tài)度評估”、“對漢語課及漢語教師的評價”以及“漢語學習動機”五個方面去了解和分析這些成人學生的漢語學習情況、需求現狀、語言態(tài)度的動態(tài)和形成原因。在用SPSS20.0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后發(fā)現,克羅地亞漢語成人學習者的漢語語言態(tài)度的總體評價表現良好,其中,認知性成分行為性成分情感性成分。并且,語言態(tài)度主要受“性別”、“是否了解“一帶一路”政策”、“漢語使用頻率”以及“之后是否打算去中國”這四個因素的影響。針對這四個因素,運用理論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找出了它們影響語言態(tài)度的原因。最后,在了解學生對漢語學習具體需求的前提下,結合克羅地亞業(yè)余成人班所體現的漢語成人教育特點,從教學角度提出相關建議。最終希望通過本次研究,了解克羅地亞漢語成人教育的特點,達到改善學生漢語語言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提高業(yè)余成人班的漢語教學質量的目的。全文的具體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緒論部分主要是對該選題的研究緣起、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一個簡單的陳述,總結該選題的文獻綜述,對本文的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并對研究的方法進行一個總結性的介紹。第二,克羅地亞業(yè)余成人班的漢語教學部分主要是根據對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分別從教學對象、師資狀況、課程設置與安排、使用教材和考核方式上對該國的整體語言教育環(huán)境和業(yè)余成人班的漢語教學現狀進行客觀描述。最后分析總結出克羅地亞業(yè)余成人班的漢語教學特點與存在的問題。第三,克羅地亞漢語成人學習者語言態(tài)度與需求實況調查部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調查方案、調查統(tǒng)計和調查結果分析。調查方案部分是對調查對象、調查工具和調查過程的介紹,這里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克羅地亞漢語成人學習者的語言態(tài)度和需求進行一個全方位的了解。調查統(tǒng)計部分是運用SPSS20.0數據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描述,具體內容包括了語言態(tài)度、需求、學生對漢語課及漢語教師評價、學習動機這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分析部分是對這四個方面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概述,并簡要說明各自的特點與形成的原因。第四,影響克羅地亞漢語成人學習者語言態(tài)度的因素及相關性分析部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相關變量對漢語語言態(tài)度影響的差異性分析、語言態(tài)度與其他維度的相關性分析、影響漢語語言態(tài)度的主要因素分析。本章會對這幾個方面數據情況進行一個詳細的描述統(tǒng)計。最后從差異性、相關性、主要影響因素這三個方面對各節(jié)內容進行一個小結,并運用社會語言學、心理學以及語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找出相關變量影響語言態(tài)度的原因。第五,關于克羅地亞業(yè)余成人班的漢語成人教育特點與教學建議部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漢語成人教育特點,另一個是相關教學建議。特點部分基于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以Malcolm.S.Knowles成人教育理論為基礎,分析克羅地亞業(yè)余成人班所體現的成人教育特點。建議部分是結合特點,從漢語教學層面對如何改善克羅地亞漢語成人學習者的語言態(tài)度,滿足學習需求方面提出相應策略。主要包括:樹立以“有備原則”與“效果原則”為基礎的漢語教學觀念、設立基于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的專業(yè)漢語課程、增加克羅地亞學生漢語使用頻率、維持和激發(fā)克羅地亞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最后,對整篇論文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并對本研究在今后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195.3
【圖文】:

教材,班級,情況


教材數量與教學需要的供求情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風罡;趙紅花;;巴彥淖爾地區(qū)蒙古族學生的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研究[J];長江叢刊;2016年32期

2 包敏娜;;高校東部區(qū)交換生語言使用與語言態(tài)度淺析[J];新校園(上旬);2017年04期

3 鄧儷儥;林才均;;泰北華校小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報告——以清萊府光明華僑公學為例[J];國際漢語學報;2016年02期

4 楊柳青;;語言態(tài)度的重要性分析[J];校園英語;2017年30期

5 鄭萱;;反思與語言態(tài)度轉變:跨文化課堂教學實證研究[J];語言學研究;2017年02期

6 湯琳琳;;三語習得背景下維吾爾族大學生語言態(tài)度變化及影響因素的動態(tài)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36期

7 張偉;;論雙語人的語言態(tài)度及其影響[J];民族語文;1988年01期

8 李文倩;;成都地區(qū)外國人語言態(tài)度調查[J];北方文學;2018年02期

9 鄒平;;作家的語言態(tài)度——文學語言學之一[J];上海文學;1987年12期

10 張秀琴;;試析高職生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以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7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遠新;;語言調查中的語言態(tài)度問題[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2 陳松岑;;新加坡華人的語言態(tài)度及其對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的影響[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3 鄔美麗;;來華留學生漢語語言態(tài)度實證研究[A];中國社會語言學(2016年第1期 總第26期)[C];2017年

4 王曉梅;鄒嘉彥;;馬來西亞柔佛州客家人的語言轉用[A];中國社會語言學(2006年第2期)[C];2006年

5 徐晴;;對外漢語教師口音對留學生產生的影響[A];2017對外漢語博士生論壇暨第十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7年

6 李毅;;新疆庫爾勒市蒙古族語言使用與語言態(tài)度調查[A];中國社會語言學(2014年第2期 總第23期)[C];2015年

7 黃曉東;;浙江金華農村中小學生語言使用現狀及影響因素[A];中國社會語言學(2015年第2期 總第25期)[C];2016年

8 孫德平;;虛擬社區(qū)成員對網絡語言的態(tài)度——南京大學BBS個案研究[A];中國社會語言學(2006年第2期)[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悅 羅婷 張積家 鄭州大學教育系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民族認同影響雙語者的語言態(tài)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鄔美麗;在京少數民族大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李瓊;西安市城中村語言使用狀況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額爾敦圖雅;城市蒙古人語言態(tài)度調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年

4 恩和瑪;蒙古國網絡語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5 申慧淑;城市朝鮮族語言適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李丹;語言沖突視角下非洲教育語言政策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7 德紅英;城市達斡爾族語言生活調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薇燕;克羅地亞漢語成人學習者語言態(tài)度調查與成人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8年

2 強璐;成都理工類高校留學生漢語語言態(tài)度及專業(yè)漢語需求調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8年

3 陳珊珊;延邊朝鮮族大學生的語言態(tài)度及語言使用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4 孫嘉瑜;對蒙古族語言態(tài)度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7年

5 包慧玲;以社會語言學角度研究新營子鎮(zhèn)第三小學教師對托縣話和普通話的語言態(tài)度[D];內蒙古大學;2017年

6 艾麗瑪·伊布拉音;新疆柯爾克孜族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7年

7 李靜;譯者的語言態(tài)度與翻譯策略[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洋;新疆維吾爾族語言態(tài)度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陽;藏族大學生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使用狀況調查[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胡敏;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英語語言態(tài)度對語言磨蝕的影響[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046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8046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f53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