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隱喻研究的批評話語分析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9-08-24 18:03
【摘要】:作為語篇和社會結構的中介面,隱喻是一種比較隱蔽的表征和強化現(xiàn)存社會結構的認知和語言手段,需要引入批評話語分析方法對它進行描寫和闡釋。批評話語分析強調(diào)隱喻的社會行為屬性和動態(tài)運作過程,指出它在社會互動和交流過程中處在不斷被協(xié)商的狀態(tài),突出了隱喻的社會性、動態(tài)性和對話性。
[Abstract]:As the intermediary between discourse and social structure, metaphor is a relatively hidden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means to represent and strengthen the existing social structu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i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mphasizes the social behavior attribute and dynamic operation process of metaphor, and points out that metaphor is in a state of continuous negot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highlights the sociality, dynamics and dialogue of metaphor.
【作者單位】: 天津外國語大學;
【基金】:2008年度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英漢語篇隱喻批評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標號20082210 天津外國語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資助
【分類號】:H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萍;張靜;;譯作:社會合力的產(chǎn)物[J];語文學刊;2011年13期

2 郝俊杰;;幽默的社會解構性[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劉宇紅;;家用電風扇速度標示的非言語隱喻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4 于根元;;語言的要素及其關系[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4期

5 胡牧;;翻譯研究:超越“文化轉向”[J];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6 王寅;;體驗人本觀視野下的認知符號學[J];外語研究;2011年03期

7 王虹;;刑事司法領域中的語言學問題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張娜娜;;校園告示語的語用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1年46期

9 鮑建竹;;實踐與可接受性:布爾迪厄實踐語義學的建構[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年07期

10 梁毅敏;;成仿吾的文藝思想與其詩歌翻譯理論[J];華章;2011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韶丹;;現(xiàn)代漢語社會性群體稱謂的特點及功能分析[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寧;;再論漢字規(guī)范的科學性與社會性——關于制定規(guī)范漢字表的思考與建議[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3 厲兵;;說“分子”[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4 曹德和;;“規(guī)范度評價以什么為根據(jù)”再論——從理性原則和習性原則談起[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肖惠萍;;“程度副詞+名詞”的網(wǎng)絡流行語言特點及發(fā)展趨勢[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晗;;雙重批判與反思中的理論建構——巴赫金話語理論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趙曉偉;;語言符號任意性之我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孫德金;;語言研究:拓展與突破——“2007·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市語言學會分論壇綜述[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9 邱尚仁;邱笑宸;;方言特殊語匯的生物特征和社會特征——南城方言特殊語匯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景丹;;談中西文化對話中的民族文化立場[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 謝櫻 明星;漢字“整形”爭議折射文化話語權之爭[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2 ;如何看待部分漢字“微調(diào)”[N];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信司司長 李宇明;《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的發(fā)布意義[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4 王國林;生造詞語何時休[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熊兵嬌;實踐哲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劉向軍;信任、缺省與偶在[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麗萍;英漢時間隱喻表征對比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李明菲;武漢地名的語言與文化特征[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3 何向花;時間在英漢詞匯中的隱喻表征[D];浙江大學;2002年

4 鄭爾寧;現(xiàn)代漢語稱謂名詞義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駱蓉;漢英空間—時間隱喻的深層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朱雯霞;從卡西爾的思想角度研究階級斗爭意識形態(tài)下的文革大眾話語[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趙映環(huán);《論語》注疏之疑義論證[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8 桑曉蕾;論詞匯空缺現(xiàn)象及其翻譯策略[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9 陳惠軍;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語言遷移[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10 魏穎;時間的概念隱喻跨文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5290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290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696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