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音韻學一部比較研究的范式之作——讀《閩臺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
[Abstract]:Mr. Lu Guoyao once said: "the best way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r one of the best methods, is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comparative law'." {1} but in modern times, The traditional phonology studie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written literature materials, but can't see the difference of language in synchronic plane spac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al comparative law in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west, the linguistic space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7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魯國堯;論“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的結合——兼議漢語研究中的“犬馬鬼魅法則”[J];古漢語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文;語言流變過程狀態(tài)的時空觀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2 楊懷增;;學習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3 何自勝;;六安方言字詞考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期
4 李云龍,王玉蘭;詞義演變原因芻探[J];保定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5 宋玉坤;;“新派”評劇中詞尾“兒”的個人讀音差異與“詞匯擴散理論”[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陳保亞;;從語言接觸看歷史比較語言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易花萍;王治琴;;“異質”≠“神秘”——評索緒爾的語言“同質”觀[J];北方論叢;2007年05期
8 蘭玉英;釋四川方言的一些例外字[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高俠;對立·關系·價值——重讀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10 史紅改;;數(shù)詞“十、百、千、萬、億”的組合能力比較[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吳姍姍;;《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音系研究[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李如龍;;漢語和漢字的磨合、互動與和諧發(fā)展[A];“漢語與漢字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提要[C];2008年
4 楊自儉;;我們?yōu)槭裁闯珜W習字本位理論(提綱)[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周軼;;普通話兒化音的測試和培訓對策[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仲黎;祁陽方言語音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2 劉芳;幾組趨向動詞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瑤;徽州方言音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擬[D];南開大學;2010年
8 鄧鳳民;漢藏語系語言差比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黃芳;先秦漢語量范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王雪梅;內蒙古晉語涼城話及其變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芬;龍崗壯語語音系統(tǒng)特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賴華平;來賓小平陽儂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禚韜;龍口方言與普通話“兒化”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尚新麗;邢臺方言的語流音變[D];河北大學;2009年
5 胡青青;語言變異視角下的流行語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彭可;變異修辭的認知屬性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劉穎;宣城方言結構助詞及其相關成分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8 [k文霞;李,
本文編號:2449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4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