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詞匯知識與能力研究綜述
[Abstract]:Vocabulary i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language a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n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deal state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i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rovement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vocabulary breadth and depth.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
【分類號】:H0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曉明;第二語言學習者跨越產(chǎn)出性詞匯門檻的機制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文;;詞匯石化現(xiàn)象與詞匯習得的心理認知機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樊薇;;動機——影響外語教學的重要因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3 趙苗;鄭文蘭;;語義圖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4 索玉柱;論語篇推理的研究范式[J];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1999年S1期
5 劉晶,周亞峰;淺談英語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6 曲憲明;;學習風格理論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林麗生;;圖示理論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8 陳雪松;;授之以漁,終身得魚——淺談大學英語閱讀中的元認知教學[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9 張銀帙;;圖式對英漢交替?zhèn)髯g效果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石磊;;影響學生英語聽力的情感因素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沁;思維風格、聽力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馬欣;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元認知策略培訓個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孟冬梅;英語課堂動機激勵教學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賀莉;俄語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電芝;小學兒童數(shù)學學習策略的發(fā)展與加工機制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胡霞;認知語境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陳偉;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gòu)[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8 陳萬會;中國學習者二語詞匯習得認知心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盧敏;課堂外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行為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10 高戰(zhàn)榮;大學英語教師知識結(jié)構(gòu)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熙然;大學生英語學習風格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向書桂;研究生歷史現(xiàn)在時水平與感知學習風格相關(guān)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慧敏;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作文中冠詞誤用的認知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4 王巍彤;高職學生英語聽力理解的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肖靜;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風格調(diào)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魏靜靜;交互閱讀模式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汪祖圣;城鎮(zhèn)普通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馬萍;策略培訓之于英語聽力教學的實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李瑩;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張艷;運用學習策略訓練提升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實驗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旭菁;漢語閱讀中的伴隨性詞匯學習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戴國華;日本留學生漢語動詞常見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0年06期
3 劉頌浩;關(guān)于在語境中猜測詞義的調(diào)查[J];漢語學習;2001年01期
4 馮麗萍;中級漢語水平外國學生的中文詞匯識別規(guī)律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張若瑩;從中高級階段學生詞匯習得的偏誤看中高級階段詞匯教學的基本問題[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3期
6 陳賢純;;對外漢語中級階段教學改革構(gòu)想——詞語的集中強化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9年04期
7 鹿士義;;詞匯習得與第二語言能力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3期
8 馮麗萍;;中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詞匯結(jié)構(gòu)意識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2期
9 江新;;詞的復現(xiàn)率和字的復現(xiàn)率對非漢字圈學生雙字詞學習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4期
10 戴曼純!100089;論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同福;高師寫作課教學目的別談[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3年03期
2 陳文存;外語教學中的知識、技能、能力及其相互關(guān)系[J];西華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岳好平,莫友元,羅文翠;語言知識與語言習得[J];湖南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張晶;胡忠坤;;跨文化交際課程探索與研究[J];林區(qū)教學;2006年07期
5 李垂佳;姜君;;第二語言詞匯知識及其測試模式[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張彥群;淺議跨文化交際能力系統(tǒng)[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王昌東;;論古代漢語教師的素質(zhì)[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09期
8 劉銀雪;;淺析文體學在理解和表達語言中的作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8期
9 強巴央金;對當前西藏大學外語教學方向的思考[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5年02期
10 劉克;激活學生寫作潛能淺議[J];南都學壇;200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少康;;網(wǎng)絡交流用詞分布特征淺析[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陳巧云;;英漢外來詞對比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李宏儒;;浦東公務員和教師普通話能力、行為和態(tài)度及相關(guān)性研究[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肖九根;;從贛方言詞匯的形成與發(fā)展看其內(nèi)外運行機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曾玉萍;毛世楨;;PSC朗讀語調(diào)能力結(jié)構(gòu)的統(tǒng)計研究[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黃薇;;微探建甌方言熟語歌謠的語言[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蔣偉偉;;關(guān)于PSC說話項詞匯、語法評判中若干難點的調(diào)查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杜晶晶;;對外漢語初級詞匯的義位存在研究——基于兩套對外漢語初級教材義位的計量研究[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林瑜芳;;略談口譯受訓員平時應如何注意培養(yǎng)口譯技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10 張明華;;語際轉(zhuǎn)換中詞匯和義項的空缺現(xiàn)象解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疆烏魯木齊市 趙礫;別再糟蹋語言了[N];中華讀書報;2009年
2 郝曉寶;網(wǎng)絡熱詞應慎用[N];法制日報;2009年
3 董雷;改革開放30年詞匯誰最流行[N];中國改革報;2008年
4 王一民;“詞”跟“詞匯”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5 邢旭東;“救市”成今年最熱門詞匯[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6 記者 鐘哲 實習記者 唐紅麗;揭開新生詞匯背后的文化落差[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葛秋芳;詞匯進化很奇妙使用越多變化越少[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張志毅;“眼睛是在臉上笑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周曉云(作者單位:貴州省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關(guān)于規(guī)范與“漢”有關(guān)的幾個詞匯的思考[N];經(jīng)濟信息時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許小念;《彝漢英常用詞詞匯》出版發(fā)行[N];四川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貴良;敦煌道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楊會永;《佛本行集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李芳蘭;現(xiàn)代漢語語義韻的理論探索與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徐紅梅;皖北方言詞匯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5 袁善來;比工仡佬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羅昕如;湘南土話詞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化振紅;《洛陽伽藍記》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8 雙山;蒙古語科爾沁土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9 李星輝;湘南土話與湘南瑤語的接觸和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高明樂;題元角色的句法實現(xiàn)[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青;威海方言初探[D];蘇州大學;2008年
2 王學成;第二語言習得中的詞匯固化和糾錯式反饋[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高明恩;仿擬型外來詞與詞匯規(guī)范問題[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曉君;《紅樓夢》中的“好”[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5 方林;同聲傳譯源語與譯語詞匯相似度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郎淑華;文化對詞匯意義及翻譯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4年
7 趙修;北朝造像記詞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汪yN;中古同經(jīng)異譯佛典詞匯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賈全紅;膠南方言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10 蔡娜;詞語的形象色彩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13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1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