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的漢語動詞句法配價歷時研究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verb syntactic valence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o construct a corpus of three forms of ancient Chinese, ancient vernacular and modern vernacular, and to select ten main verbs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The methods of selecting and analyzing examples are given, and the complement and explanation of these verbs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ly, the grammar of Chinese evolves in a gradual way, and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tends to be complicated through three forms: ancient Chinese, ancient vernacular and modern vernacula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entence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ese is more similar to that of ancient vernacular, and the complexity of sentence is obviously increase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from ancient vernacular to modern vernacular.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浙江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漢語復雜網(wǎng)絡研究”(項目編號:09BYY024) 中國傳媒大學“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1103010101)
【分類號】:H146.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海柳文;《孟子》動詞“為”的配價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海柳文;《韓非子》單音節(jié)動詞配價研究[J];語言研究;2003年03期
3 海柳文;《孟子》表性狀詞語謂詞性功能的配價調(diào)查[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飛飛;關(guān)漢卿雜劇動詞配價語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瑞芳;《易經(jīng)》動詞配價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3 龍劍梅;《鹽鐵論》單音節(jié)動詞的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嬋娟;《孟子》動詞配價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何山;;《孟子》中“為”字簡析[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弋丹陽;;《左傳》中動詞“謂”的配價分析[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3 張曉靜;;單音節(jié)動詞研究綜述[J];宜賓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4 張偉;;漢語語法研究中的熱點問題——配價語法研究新動態(tài)[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5 張忠堂;;《孟子》語法研究述評——兼論漢語史專書語法研究的走向[J];語文研究;2009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常穎;漢、俄語言語行為動詞語義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句探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王付君;《韓非子》單音節(jié)反義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先云;《韓非子》心理動詞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4 焦旭;《韓非子》句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唐鮮藝;侗語上坎話動詞配價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6 趙冬梅;《晏子春秋》單音節(jié)動詞配價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正中;甲骨文非祭祀動詞配價初步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8 孫靜;《鹽鐵論》同義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翟玉珍;唐五代文人詞中單音節(jié)動詞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瑞芳;《易經(jīng)》動詞配價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青;《易經(jīng)》心理動詞語法功能析微——兼與甲骨卜辭比較[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陳建初;《列子》反義詞綜論[J];古漢語研究;1991年04期
3 陳建初;《釋名》直陳例說[J];古漢語研究;2000年04期
4 殷國光;關(guān)于“《莊子》動詞配價研究”的若干問題[J];古漢語研究;2003年04期
5 白兆麟,時兵;《鹽鐵論》按斷復句研究[J];古漢語研究;2004年02期
6 鄧明;“告”字發(fā)微[J];古漢語研究;1998年02期
7 海柳文;《孟子》動詞“為”的配價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李永;上古漢語動詞配價分化的語義基礎和句法機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陳建初;漢語語源研究中的認知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5期
10 張國憲;有關(guān)漢語配價的幾個理論問題[J];漢語學習;1994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任曉彤;《易經(jīng)》虛詞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旭;《易經(jīng)》詞法初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瑞芳;《易經(jīng)》動詞配價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4 唐志成;《賢愚經(jīng)》雙音節(jié)動詞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皮佳佳;《墨子》動詞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蓋穎;;漢語動詞的配價語法理論與實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林德獎;;基于語料庫的學習者中介語動詞錯誤分析——以do,learn,make為例[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尹戴忠;;漢語動詞配價研究綜述[J];韶關(guān)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劉海濤;馮志偉;;自然語言處理的概率配價模式理論[J];語言科學;2007年03期
5 常海星;;配價理論對“體用同形”現(xiàn)象的解釋[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7期
6 陳毅平;;中式英語的特點與演變[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04期
7 鄒學慧;;疑問代詞“哪”與“誰”的表否定用法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14期
8 周巧紅;;英語演變的自然機制[J];外語教學;2006年04期
9 閆克;;配價研究之我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徐時儀;;“掉”的詞義衍變遞嬗探微[J];語言研究;200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曙綸;;基于語料庫的HSK多功能例解字典:設想與樣例[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梁紅梅;尹曉霞;李宇莊;;有關(guān)語料庫驅(qū)動下的外語在線自主學習的工作底稿[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許小星;亢世勇;孫茂松;劉金鳳;;語料庫語義成分標注的若干問題[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宋鴻彥;劉軍;姚天f ;劉全升;黃高輝;;漢語意見型主觀性文本標注語料庫的構(gòu)建[A];第四屆全國信息檢索與內(nèi)容安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5 黃玉;李生;孟遙;丁華福;;基于大規(guī)模語料庫的英語從句識別[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李明;;語料庫·藍本·雙語詞典[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郭啟新;;論語料庫與英漢詞典配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王仁華;胡郁;李威;凌震華;;基于決策樹的漢語大語料庫合成系統(tǒng)[A];第六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蔡蓮紅;蔡銳;吳志勇;陶建華;;語音合成語料庫的設計與聲學特征分析[A];中國聲學學會2002年全國聲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孫述學;;新詞語語料庫建設的一些構(gòu)想[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凱東 晉城市礦區(qū)中學;動詞使詩歌“動”起來[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2 鄰水縣石永中學 馮芬;淺談被動語態(tài)的結(jié)構(gòu)與用法[N];廣安日報;2008年
3 金新樺;編輯記者要把新聞寫出動感來[N];伊犁日報(漢);2009年
4 王凱;《一日》:中國第一篇現(xiàn)代白話小說[N];中國檔案報;2004年
5 胡明揚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集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之大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記者 王坤寧;商務方正合作開發(fā)辭書語料庫及編纂系統(tǒng)[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郜云雁;現(xiàn)代白話三字經(jīng)隆重推出[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周建華;數(shù)字戰(zhàn)略打造核心競爭力[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9 盧偉;文學語言的語料庫研究方法[N];文藝報;2004年
10 朱文獻;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誤用[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俠;配價理論與語義詞典[D];黑龍江大學;2011年
2 張廷香;基于語料庫的3-6歲漢語兒童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夏云;基于語料庫的英漢翻譯小說常規(guī)化研究:歷時的視角[D];山東大學;2010年
4 劉建鵬;語料庫支撐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5 何婷婷;語料庫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戰(zhàn)和;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建設發(fā)展與城市空間結(jié)構(gòu)演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趙國偉;走向憲政[D];吉林大學;2005年
8 李毅;基于語料庫的隱喻普遍性與變異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9 張巍;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曾獻飛;湘南官話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雁;基于語料庫的大學生英語筆語中動詞語義韻對比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08年
2 皮佳佳;《墨子》動詞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燕;現(xiàn)代維吾爾語動詞的配價研究[D];喀什師范學院;2009年
4 全香蘭;漢語“進/出”與韓國語“(?)”的對比[D];延邊大學;2010年
5 袁嘉曼;關(guān)于表示相關(guān)關(guān)系的機能詞[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張嬋娟;《孟子》動詞配價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倩;“(形+名)+動”結(jié)構(gòu)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順軍;“上/下NP”結(jié)構(gòu)的考察及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9 張青文;單語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動詞釋義研究[D];魯東大學;2008年
10 謝濤麗;定中式“V+N”結(jié)構(gòu)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277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22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