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段的領有話題結構移位分析
[Abstract]:Whether the topic of Chinese language is basic generation or shift generation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his paper uses the generative grammar to re-examine the subject struc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noun phrase of the owner and the noun phrase of the object are in the same DP before they are shifted to the topic position. When the DP is not at the edge of the segment, that is, C and V *, the noun phrase of the holder can be shifted to the topic position; otherwise, the topic structure generated by the shift is illegal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marker condition. This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generation of Chinese topic shift from a new perspective.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潘海華,韓景泉;顯性非賓格動詞結構的句法研究[J];語言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對象的數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張云秋,柴興東;漢語主動式的表達形式及強化等級[J];北方論叢;2002年04期
3 徐烈炯 ,劉丹青 ,袁毓林;《話題的結構與功能》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3年01期
4 林忠;漢英翻譯中的話題結構轉換[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5 鄭超;話題研究舉疑[J];外國語言文學;2004年01期
6 宛新政;試析“主事居后‘得’字句”[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2期
7 劉丹青;吳語的句法類型特點[J];方言;2001年04期
8 蔡蕓;流水句現象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9 胡明揚;基本句式和變式[J];漢語學習;2000年01期
10 周剛;關聯成分在單句中的功能再探[J];漢語學習;200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韓杰;;諺語中的數詞對舉現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郭中;;從類型學的角度看漢語的基本語序問題[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朱其智;;“由”字句的語篇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4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語義結構和語用功能[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4 聶仁發(fā);現代漢語語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劉雪芹;現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潘文;現代漢語存現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蔣華;現代漢語“這/那”類指示代詞的多維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楊莉萍;社會建構論心理學思想與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杰;不及物動詞帶主事賓語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天佑;關于VA了動補結構[D];延邊大學;2001年
2 Zheng Yanmei;[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1年
3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觀性差異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4 胡勇;從漢語被動結構的演變看漢語注重話題的語言類型特征[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5 曹依民;主述位切分與翻譯[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吳春相;現代漢語時體與連續(xù)動作連動式[D];延邊大學;2003年
7 李志英;英漢主位結構對比與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肖鋒;論敘事作為修辭[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9 楊興玉;歷史反思與生態(tài)建構—當代語感理論的認知基礎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10 王波;人物介紹篇章中的話題和話題轉換[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杰;兩種保留賓語句式及相關句法理論問題[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2 熊仲儒;漢語被動句句法結構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3年03期
3 高順全;從單項NP句看句子的主語和主題[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4 高順全;句首位置與主題化[J];漢語學習;1998年05期
5 韓景泉;領有名詞提升移位與格理論[J];現代外語;2000年03期
6 溫賓利,陳宗利;領有名詞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現代外語;2001年04期
7 鄧思穎;;作格化和漢語被動句[J];中國語文;2004年04期
8 陸丙甫;;指人名詞組合語序的功能解釋——從形式描寫到功能解釋的一個個案[J];中國語文;2005年04期
9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親”的生成方式——兼說漢語“糅合”造句[J];中國語文;2006年04期
10 石毓智;;語言學假設中的證據問題——論“王冕死了父親”之類句子產生的歷史條件[J];語言科學;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潔;;從主謂謂語句句首名詞性成分性質的認定看話題和主語的糾葛[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2 高秀雪;;漢語話題結構與句法的靈活性[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梅柳;;論“意見”語篇話題結構銜接[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4 顧丹霞;唐麗娟;;西周時期受事主語句考察[J];古漢語研究;2011年01期
5 李澤然;;論哈尼語的話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楊石喬;英漢話題結構對比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董秀芳;現代漢語口語中的傀儡主語“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05期
8 代樹蘭;;電視訪談的話題結構研究[J];東岳論叢;2008年04期
9 王珊珊;;論語篇連貫[J];衡水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戴慶廈;景頗語的話題[J];語言研究;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語義結構和語用功能[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2 邵志洪;;漢英受事論元語法化對比研究——從漢語話題性結構的英譯轉換談起[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潘s銀N;現代漢語話題結構的認知語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彭吉軍;《論語》話題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林素娥;湘語與吳語語序類型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費惠彬;漢日話題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5 廖艷君;新聞報道的語言學研究:消息語篇的銜接和連貫[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聶仁發(fā);現代漢語語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華;[D];湖南大學;2002年
2 鄧玲;從認知角度看話題結構[D];西南大學;2007年
3 羅舒月;邵陽方言的話題結構[D];湖南大學;2009年
4 王巍;會話話題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5 孔曉慧;漢語話題成分的句法地位[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6 謝群霞;話題后“啊”的語用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譚鐵紅;現代漢語被動結構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8 梅柳;行政公文的語言學研究:“意見”語篇的銜接與連貫[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趙燕珍;趙莊白語描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楊眉;面向對外漢語的話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26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22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