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中古漢語詞義研究札記

發(fā)布時間:2018-07-22 20:15
【摘要】:將中古漢語詞語"貌哨"、"^\0^\0"、"空"納入從東漢到宋的整個語料背景中考察,可知"貌哨"不是一般理解的描寫容貌的詞,而是表示態(tài)度的形容詞;"^\0^\0"的詞義不是"形容水沸騰的樣子",而是"密集"的意思;"空"在中古時期具有"單一,素的"的詞義。之所以誤釋,是因為這些詞語的詞義發(fā)生了虛化,所以在確定其詞義時,就不能僅僅滿足于考察上下文,還要結合詞語本身的演變軌跡,通過詞義系統(tǒng)去求證。
[Abstract]:When the middle ancient Chinese words "Maung sentry", "^" and "empty" are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whole corpus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it can be seen that "Mao-Shao" is not a commonly understood word for describing facial features. It is an adjective of attitude; the meaning of "^" is not "to describe the appearance of boiling water", but to "dense"; "empty" has the meaning of "single, simple" in the Middle Ages. The reason for misinterpretation is that the meaning of these words has been fictitious, so in determining the meaning of these words, we should not only be satisfi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text, but also combin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ds with the system of word meaning to verify them.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
【基金】:香港教育學院“漢語詞匯的本體研究”項目(RGB55/2008-2009)
【分類號】:H1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曾良;敦煌文獻字義雜考[J];語言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正學,王建萍;《李寄》主題芻議——兼議六朝文學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劉漢文;;《生經(jīng)·舅甥經(jīng)》詞語補札[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3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李永賢;;論廖燕“憤氣說”的內(nèi)涵及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潘殊閑;;獨酌:李白內(nèi)心孤獨的真實印記——兼論后世的獨酌情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王莉;;漢樂府挽歌歌辭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真大成;;異文選擇與詞義考釋——以中古史書為中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李大偉;;謝靈運的佛學因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9 崔文彬;;試論蘇軾的排佛[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10 岳五九;;薛能詩歌淵源初探[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柳立言;;宋代墓志銘的虛與實及其反映的歷史變化——蘇軾乳母任采蓮墓志銘探微[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2 鄭虹霓;;論《花間集序》對宮體詩的態(tài)度——兼評各家對《花間集序》之爭議[A];2010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胡建升;;蘇軾詞編年補正[A];2010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邵正坤;;論北朝時期鮮卑的家庭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鄭炳林;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團的戒律和清規(guī)[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6 陳于柱;;從敦煌占卜文書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與佛教的對話交融——以敦煌寫本宅經(jīng)為中心[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7 陸離;;吐蕃統(tǒng)治時期敦煌釀酒業(yè)簡論[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8 周保平;賀俊彥;;漢畫中的羽人與漢代的成仙思潮[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馬怡;;說}m[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趙明正;;論漢樂府的貴族趣味和娛樂性[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伍世昭;比較詩學視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D];暨南大學;2002年

8 歐明俊;現(xiàn)代小品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文利;理禪融會與宋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振龍;建安文人的文學活動與文學觀念[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常桂紅;蘇軾尚“諧”詩歌的審美取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呂文杰;海巖小說與影視的互動[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馮霞;辛棄疾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成朝暉;“國風”與南北朝民歌中民間愛情詩的比較[D];湘潭大學;2010年

7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8 劉文英;文征明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朱浩磊;查慎行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邢國飛;《文選》詩歌詞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一良;王梵志詩的幾條補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2 劉瑞明;項楚《王梵志詩校注》商兌和補遺[J];敦煌學輯刊;1991年01期

3 傅來兮;;王梵志“看吾即貌哨”詞義補正[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黃征;《王梵志詩校輯》商補[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5 李宇林;王梵志詩用典特色初探[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Z1期

6 黃交軍;;王梵志《吾富有錢時》詩“貌哨”一詞義正[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蔣紹愚;《王梵志詩校輯》商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5期

8 曹小云;《王梵志詩》詞法特點初探[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9年06期

9 匡扶;王梵志詩社會內(nèi)容淺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10 黃征;;王梵志詩校釋商補[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項楚;;王梵志詩論[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2 吳萬和;;從中古漢語詞匯語法現(xiàn)象看《列子》是托古偽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雷楠;;鳳凰山畬語詞匯析[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4 羅豐;;寧夏固原唐墓出土的唐初開元通寶錢[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C];1998年

5 周國炎;;布依語與莫話聲母比較研究[A];布依學研究(之五)——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6 曹先擢;;關于普通話文白異讀的答問[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7 陳紱;;《顏氏家訓》量詞研究[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張延成;;鐘繇書《宣示表》“阿是”解[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趙家棟;;敦煌詩歌語詞釋證[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賀開泰;錢淑清;;試談渤海國錢幣[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七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蔣宗許;半生心血鑄輝煌[N];光明日報;2011年

2 崔小敬;從“索淚”到“還淚”[N];光明日報;2004年

3 汪維輝;古人如何“吃飯”[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4 任文京;全面而精當?shù)摹墩摵庠~典》[N];光明日報;2006年

5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6 浙大漢語史研究中心;新世紀漢語史發(fā)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在杭州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7 方一新;汪維輝著《<齊民要術>詞匯語法研究》評介[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姜澎;原創(chuàng)作為核心 獎項公開評審[N];文匯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林侃 林姍;躋身文化遺產(chǎn),福州話直面生存危機[N];福建日報;2008年

10 記者胡言午;以評審機制創(chuàng)新推進學術研究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巍;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胡曉華;郭璞注釋語言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汪yN;中古佛典量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栗學英;中古漢語副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解植永;中古漢語判斷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鄭麗;中古漢語主從連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崔泳準;《三國志》今譯與古漢語專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曹翔;王梵志詩合成詞專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吳欣;高誘《呂氏春秋注》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家璐;中古漢語人體感官感知類形容詞語義場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2 曾石飛;中古漢語感官感知類動詞語義場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3 崔丹;從支遁詩到王梵志詩:僧詩雅俗之變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佟艷潔;《洛陽伽藍記》介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德杰;早期漢譯佛典語氣助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慧欣;王梵志詩雙音節(jié)副詞初探[D];山東大學;2006年

7 盧其美;王梵志及其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朱培培;兩漢至隋祈使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朱湘云;《宋書》與《南史》異文之字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10 苗昱;王梵志詩、寒山詩(附拾得詩)用韻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384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384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340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