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下的公示語順應理論研究
本文選題:公示語 + 語言運用; 參考:《河南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摘要】:正一、引言隨著人們物質(zh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示語的研究日益受到廣泛的重視。很多城市的市政府都加大了對城市公示語及其雙語標志的管理和監(jiān)督力度。國內(nèi)的公示語研究起始于2002年,公示語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談英語公示用語的語言特點與漢英翻譯》[1]中,當前公示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公示語的收集和分類整理,公示語的分類及次類研究諸如交通宣傳語、警示類公示語等,公示語的雙語翻譯。上述研究從不同層次和角度加深了人們對公示語的認識,尤其是公示語雙語翻譯研究,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國內(nèi)翻譯研究的熱門話題,研究成果總量大大超過了新聞翻譯、旅游翻譯、法律翻譯等應用翻譯門類[2]。
[Abstract]:Firs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the study of public sign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any city governments have stepped up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city signs and their bilingual signs. The study of public signs in China began in 2002, when the word "public signs" first appeared in "on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ig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public signs mainly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col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ign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ubcategory of public signs, such as traffic propaganda, warning public signs, bilingual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The above studies have deepened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public signs from different levels and angles, especially the bilingual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which has now become a hot topic in domestic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total amount of research results has greatly exceeded that of news translation and tourism translation. Legal translation and other applied translation categories [2].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yè)大學;
【基金】:河南省軟科學項目(122400450085)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3-QN-576)
【分類號】:H030;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北竹,單愛民;談英語公示用語的語言特點與漢英翻譯[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鄒彥群;滿穎;孟艷梅;;公示語翻譯研究十年綜述[J];上海翻譯;2011年04期
3 呂和發(fā);公示語的功能特點與漢英翻譯研究[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青;;公示語的功能特征與英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段清香;;河南省旅游景區(qū)英文公示語的錯誤分析及改正建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3 韓國軍;;安陽雙語標示語的翻譯[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李小波;;安陽市標示語翻譯規(guī)范性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5 譚碧華;;從萊思文本類型學理論的角度論公示語漢英翻譯的新原則[J];保山師專學報;2009年06期
6 趙儉;;旅游景點英譯公示語規(guī)范化研究——以南京玄武湖景區(qū)為例[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7 潘虹;;公示語及其漢英翻譯策略[J];才智;2009年32期
8 范琳琳;;語言遷移與公示語翻譯[J];才智;2012年07期
9 曹海燕;;英語公示語與漢語語言的共性及翻譯策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代博君;;公示語的語言特征及翻譯策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偉;;國內(nèi)公共場所標識語英譯的問題及其對策[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蓮花;;贛州市公示語英譯造成的功能扭曲及其改善措施[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文李黠;;城市公示語翻譯質(zhì)量的提高和改善對廣州市國際形象的意義研究——以廣州亞運旅游消費服務指南為例[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鄧利娟;吳叔尉;;?诠菊Z英譯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A];翻譯·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5 馬向磊;;淺析海南三亞市公示語翻譯現(xiàn)狀[A];翻譯·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守宏;跨文化語用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朱義華;外宣翻譯研究體系建構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潔;《目的論視角下的世博會公示語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戴紅霞;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看漢英公示語翻譯[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航;關聯(lián)理論在公示語漢英翻譯中的應用[D];暨南大學;2010年
4 楊帆;從功能翻譯理論視角論武漢市公示語漢英翻譯[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林麗鳳;“接受美學”觀照下的漢英公示語翻譯[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廉令敏;從功能派的角度看公示語的翻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侯碧君;交通領域公示語的漢英翻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衛(wèi)麗媛;旅游景點公示語英譯問題及翻譯策略[D];吉林大學;2011年
9 蔣小義;漢語公示語英譯誤譯的語用分析[D];西華大學;2011年
10 廖彥婷;中國城市醫(yī)院標識的英譯研究:功能翻譯途徑[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文珍,榮菲;談現(xiàn)代英語旅游廣告口號的功能特色與語言風格[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2 劉金龍;;我國的應用翻譯研究:回顧與展望——基于《上海翻譯》(2003-2010)的語料分析[J];上海翻譯;2011年02期
3 呂和發(fā);公示語的功能特點與漢英翻譯研究[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年02期
4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 逐步確定參照性譯文[J];中國翻譯;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佟曉梅;;對城市公示語翻譯中語用失誤的文化透析[J];學術交流;2009年06期
2 劉琦;;公示語漢英文體對比分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孫國棟;;“目的論”指導下的校園公示語翻譯[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9期
4 楊永和;;我國公示語的社會語用分析[J];外語學刊;2009年06期
5 楊春輝;;淺議公示語中的合作原則[J];技術與市場;2010年11期
6 趙湘;;公示語翻譯研究綜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12期
7 萬正方;;公示語翻譯問題實例舉隅[J];廣告大觀(標識版);2005年11期
8 韋忠生;;文本類型理論和公示語語用翻譯策略[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8年01期
9 李俞瑾;;淺談蘭州街道上公示語誤用的問題[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08年08期
10 趙楠;申寶國;王振立;;文化傳播與公示語翻譯探究[J];作家;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陽;姚廣宜;;從古代判詞語言運用看民族貴和心態(tài)[A];語言與法律研究的新視野——語言與法律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李玲;;語言運用中的思維方式與語義擴展[A];新世紀優(yōu)秀學術成果評選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0年
3 楊輝;;序[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4 ;后記[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施春宏;;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化的規(guī)則本位和語用本位[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牛保義;;綜合掃描和序列掃描——英漢語工具主語句的認知方式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靜敏;;關于構架高師學生聽說能力訓練序列的探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實驗》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編號10534011)[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8 王鐵民;;我所理解的修辭原則[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9 苞園;建華;;一本全面系統(tǒng)富有新意的修辭學專著——評介王希杰《漢語修辭學》[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10 孟建安;;王希杰的語言觀及其發(fā)展軌跡[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占林;讓漢語鼎其新而守其正[N];解放日報;2007年
2 邢福義;國學精魂與現(xiàn)代語學[N];光明日報;2006年
3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陳思和;從文化多層面看“新詞匯”[N];文匯報;2007年
4 許嘉璐;關注愛護祖國語言的規(guī)范和健康[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劉永耕;量詞“樣”跟“種”的區(qū)別[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6 周長楫 (《閩南方言大詞典》主編 廈門大學教授);《閩南方言大詞典》的五個特點[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牡丹江師范學院中文系 張穎;現(xiàn)代漢語課程:著力提高學生語言素質(zhì)和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趙強;新象形時代[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涂俊明;何必冷落母語開“洋腔”[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10 上海外國語大學 謝天振;為了真正參與全球性的對話[N];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朱義華;外宣翻譯研究體系建構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3 許紅菊;漢語修辭與詞匯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王建華;漢英跨文化語用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張莉;現(xiàn)代漢語多義詞新探[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微;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的世博會公示語翻譯[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劉霞;公示語翻譯的美學實踐[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羅森;從目的論談環(huán)保公示語的翻譯[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雷靜;從諾德的功能理論看企業(yè)公示語的翻譯[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5 韓曉慧;從德國功能論的角度分析公示語的翻譯應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呂游;關聯(lián)與順應理論指導下公示語的翻譯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年
7 廉令敏;從功能派的角度看公示語的翻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桑艷平;跨文化交際視角下公示語翻譯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靳亞銘;漢語公示語動態(tài)順應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10 艾為珍;漢語公示語語用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83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08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