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科學》2013年總目錄
本文選題:語言科學 + 總目錄 ; 參考:《語言科學》2013年06期
【摘要】:正~~
[Abstract]:Orthodontic ~
【分類號】:Z8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語言科學》2006年總目錄[J];語言科學;2006年06期
2 ;《語言科學》2003年總目錄[J];語言科學;2003年06期
3 ;《語言科學》2007年總目錄[J];語言科學;2007年06期
4 ;《語言科學》2008年總目錄[J];語言科學;2009年01期
5 本刊記者;;徐州師范大學語言科學學院成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教授出席揭牌儀式[J];語言科學;2010年01期
6 ;《語言科學》稿約[J];語言科學;2003年03期
7 ;《語言科學》稿約[J];語言科學;2003年05期
8 ;《語言科學》2009年總目錄[J];語言科學;2009年06期
9 ;《語言科學》稿例[J];語言科學;2007年01期
10 叢巖;;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簡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穎晴;;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遷移與語用失誤以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周健;陳萍;;試論漢語語感教學與教材創(chuàng)新[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項夢冰;;漢語方言及其調查研究[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4 錢奠香;;漢語方言常用詞“拉”“拿”的共時分布特點和語源分析[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繁榮語言科學 促進語言教學 提高語文水平──江西省語言學會及其學術年會簡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繁榮語言科學 促進語言教學 提高語文水平──江西省語言學會及其學術年會簡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麗;;內蒙古西部漢語方言飲食詞語之命名理據研究[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陳松岑;;新加坡華人的語言態(tài)度及其對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的影響[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游汝杰;;漢語方言競爭力比較(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趙毓琴;李競業(yè);;文化底蘊與語言能力[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越石;優(yōu)美的中文,開放的棲居之所[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2 毛海濤;盡快制定保護漢語方言政策[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3 周耀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漢語方言統(tǒng)一路徑:從“書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語同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甄達真;鄂爾多斯?jié)h語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國[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5 鄒啟宇;語言是無須“保衛(wèi)”的[N];南方周末;2010年
6 陳榮嵐;漢語方言與中國古代文學作品[N];文藝報;2004年
7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稱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8 劉茜;《漢語方言地圖集》填補語言學空白[N];中國文化報;2009年
9 藍武芳;廣西方言的文化生態(tài)[N];廣西日報;2005年
10 李方清;女書就是婦女使用的文字[N];湖北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葉曉鋒;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孫葉林;湘南瑤語和漢語方言的接觸與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瑪琳娜·吉布拉澤;現代漢語疑問代詞的多視角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羅自群;現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孫畢;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陳芙;漢語方言否定范疇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8 胡松柏;贛東北漢語方言接觸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9 王紅梅;漢語方言動詞重疊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10 彭曉輝;漢語方言復數標記系統(tǒ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玉萍;淺析建水漢語方言語音對學習普通話語音的影響及對策[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可靈;中高級漢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的研究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珂;湖南省茶陵縣下東鄉(xiāng)方言的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宏儒;浦東公務員和教師語言能力、行為和態(tài)度及其相關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蘇安梅;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男女學生區(qū)別對待的言語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彭毅;文本的解構與建構—從Gone with the Wind的兩個中文譯本看譯者主體性[D];湘潭大學;2007年
7 郭慶;四川來京務工經商人員語言態(tài)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8 寧英娟;漢語方言義項及其變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竣;峨山漢語方言實詞詞法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10 李明;肥東漢語方言會話結構現狀描寫[D];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83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8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