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漢語副名組合的漢俄對比闡釋

發(fā)布時間:2018-05-23 06:40

  本文選題:漢俄對比 + 形容詞化; 參考:《外語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漢語副名組合指漢語中副詞直接修飾名詞的組合,如"很中國"。本文將漢語副名組合的方式分為間接型副名組合、省略型副名組合、直接型副名組合三種。漢語中這三種副名搭配方式在俄語中統(tǒng)一對應(yīng)于副詞和關(guān)系形容詞的組合。文章通過漢語間接型副名組合與其俄語對應(yīng)表達手段的深入對比,揭示了漢語副名組合中名詞形容詞化的根源以及俄語副詞和關(guān)系形容詞搭配中關(guān)系形容詞性質(zhì)化的原因,隨后對省略型副名組合具有語義偏移特征進行闡釋,在漢俄語對比的基礎(chǔ)上指明語義偏移所具有的跨語際特點,最后論證直接型副名組合產(chǎn)生的原因是名詞對副詞臨時依附的結(jié)果。
[Abstract]:Chinese accessory-name combination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adverbs that directly modify nouns in Chinese, such as "very Chinese". In this paper, the ways of Chinese vice-noun combinatio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direct type, elliptical type and direct type. The three collocations in Chinese correspond to the combination of adverbs and relative adjectives in Russian. Based on the deep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indirect vice-noun combina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means of expression in Russia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oot of nominalization in Chinese vice-noun combin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nature of relative adjective in the collocation of Russian adverbs and relational adjectives. Then, the semantic offset features of elliptical synonyms are explained, and the cross-language features of semantic offset are point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In the end, it is proved that the reas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rect form and vice-name is the temporary attachment of nouns to adverbs.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建構(gòu)《俄漢平行對照語義關(guān)系詞典》的理論與實踐”(09BY06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H3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謝昆;;語義分析與漢俄副名組合[J];外語學刊;2011年01期

2 譚景春;;名形詞類轉(zhuǎn)變的語義基礎(chǔ)及相關(guān)問題[J];中國語文;199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袁健惠;;先秦漢語受事前置句類型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胡德明;;從反問句生成機制看“不是”的性質(zhì)和語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張孝榮;;漢語話題結(jié)構(gòu)及其優(yōu)選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熊仲儒;;外圍格的論元地位[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胡寒婕;;用“標記理論”來解釋中國學生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8 吳嫻;;“好容易”與“好不容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9 熊艷萍;;標記理論在旅游英語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董楠;周振峰;;方位詞“里“”外”的對稱與不對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2 阮緒和;;江西武寧(上湯)話的程度副詞“死、幾、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陳艷林;;“差一點(沒)VP”的歧義原因與分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會;;試論“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趙明慧;李平華;;“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吳學輝;;說“好個N!”[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稟誠;;新聞標題的分句隱含[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棟;盛玉麒;;漢語否定極項(NPI)自動抽取研究[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8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蘇珊珊;俄漢語直線型空間維度詞的對比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健;與“半”相關(guān)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jié)構(gòu)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王倩;“(形+名)+動”結(jié)構(gòu)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焦陽;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壇”、“界”、“圈”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鄒韶華;名詞性狀特征的外化問題[J];語文建設(shè);1990年02期

2 于根元;副+名[J];語文建設(shè);1991年01期

3 儲澤祥,劉街生;“細節(jié)顯現(xiàn)”與“副+名”[J];語文建設(shè);1997年06期

4 施春宏;;名詞的描述性語義特征與副名組合的可能性[J];中國語文;2001年03期

5 張誼生;名詞的語義基礎(chǔ)及功能轉(zhuǎn)化與副詞修飾名詞(續(xù))[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梅;語言與文化論析——兼談異語言的文化教養(yǎng)與對比[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陳靖樺;淺談日語動詞和形容詞的相互轉(zhuǎn)變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J];現(xiàn)代外語;1984年04期

3 萬中亞;;“有+N”結(jié)構(gòu)中N的語義偏移現(xiàn)象分析[J];漢語學習;2007年05期

4 臧玉秋;;能與動詞be的進行體搭配的形容詞[J];大學英語(學術(shù)版);2004年00期

5 車應(yīng)森;;從高考題看形容詞化的過去分詞[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08年Z4期

6 周翠英;;“永遠+的+名詞”現(xiàn)象摭談[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張登岐;;也說“有意見”和“不是地方”[J];思維與智慧;1991年01期

8 魯曉雁;抽象名詞語義搭配情況調(diào)查(之一)[J];學術(shù)交流;2002年02期

9 劉宏;;very八不用[J];中學英語園地(初二版);2006年11期

10 趙紅敏;于建平;;科技語篇中的形容詞化與語法隱喻[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家驊;;透過漢俄對比看漢語動詞體范疇的若干特征[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張家驊;;透過漢俄對比看漢語動詞體范疇的若干特征[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紅春;何婷婷;涂新輝;周琨峰;;中文維基百科的結(jié)構(gòu)化信息抽取及詞語相關(guān)度計算[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宗麗;長陽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趙軍;現(xiàn)代漢語程度量及其表達形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翠;俄語語序的語言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陳全靜;漢語并列式雙音時間副詞的詞匯化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阿克里·先木西;維吾爾語表語—系動詞謂語結(jié)構(gòu)[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惠正;中韓味覺形容詞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王蕾;兩面詞語的語義偏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修丹丹;“影響”的語義偏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胡英彬;“意見”的語義偏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5 劉少斌;現(xiàn)代俄語形容詞轉(zhuǎn)喻意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娜娜;論“有+N”結(jié)構(gòu)中N的語義偏移[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賈珍妮;漢俄指示代詞篇章照應(yīng)功能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王碧輝;中性詞語語義偏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9 張照東;中性詞語義偏移的俄漢語對比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6年

10 李玉國;英語科技語篇中的語法隱喻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236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236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d14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