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論廣義象似性

發(fā)布時間:2018-04-12 22:11

  本文選題:廣義象似性 + 認知; 參考:《湖南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摘要】:狹義的象似性僅存在于語言符號與所指意義之間,而廣義的象似性則更多地存在于人類的未知領(lǐng)域和已知領(lǐng)域之間,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廣義象似性之所以成為一種基本認知方式,背后有著深刻的原因——世界本身是象似的,人的思維模式在本質(zhì)上也是象似的。廣義象似性的上述特性為語言符號的象似性提供了解釋。
[Abstract]:The iconicity in the narrow sense only exists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ymbols and the signified meaning, while the generalized iconicity exists more between the unknown and known fields of human being, which is one of the basic ways of human cognition of the world.There is a profound reason why the generalized iconicity has become a basic way of cognition-the world itself is like the elephant, and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human beings is also like in essence.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ized iconicity explain the iconicity of linguistic symbols.
【作者單位】: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外語系;
【基金】:2010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語言符號的任意性與象似性關(guān)系研究”(項目編號:2010YBA040)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石衛(wèi);;語言符號任意性與象似性之我見[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石衛(wèi);;語言符號任意性和偶然性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J];才智;2013年2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梅;論隱喻認知的特性[J];人文雜志;2001年05期

2 張建理;論語篇連貫機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3 歐憶,賈德江;隱喻的認知功能在科學探索中的作用[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徐澤春;隱喻的解析[J];晉陽學刊;2002年01期

5 王寅;認知語義學[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王志軍,楊小茜;以語料為基礎(chǔ)的英漢被動句對比及其認知闡釋[J];山東外語教學;2002年05期

7 盧植;認知與外語多媒體教學設(shè)計[J];外語教學;2003年04期

8 賴yN華,聞俊紅,歐陽友珍;隱喻思維與語義演變[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唐桂華,陳卓銘,李冰肖;漢語認知功能測評量表的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19期

10 鄒巧妹;;認知與二語習得——論注意力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0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左婷婷;;同義反復的認知闡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陸少兵;;法庭語境中預設(shè)的心理認知[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王賢釧;張積家;;形容詞、動詞重疊式認知的語義效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美霞;;認知功能視野下的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束金星;;科技隱喻的認知理據(jù)解讀[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何昌平;;語言學習中概念形成的認知詮釋——24種“跑”的啟示[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陳星;;介詞短語“在+處所”結(jié)構(gòu)的分布類型及其語義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彭懿;;《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新論[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陳星;;漢英定語語序的對比分析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安娜;詞語考古[N];海峽時報;2001年

2 曾志朗;大文豪為何只使用幾千字?[N];中國商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筱娟;現(xiàn)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丁志叢;漢語有標轉(zhuǎn)折復句的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及使用情況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晶;現(xiàn)代漢語實詞句法功能的不對稱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4 許衛(wèi)東;《高僧傳》時間副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語言概念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靜;語用認知視角下的指稱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王詩客;漢語新詩中祖國母親隱喻的多維度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8 陳晦;英漢植物詞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9 張?zhí)锾?與代詞“并入”相關(guān)的雙音詞的詞匯化與語法化[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吳莉;轉(zhuǎn)喻與話語的符號—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萬芳;詞匯消歧的認知語言學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2 李莉莉;動物詞語語義建構(gòu)中的隱喻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李娜;語用失誤的認知圖式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宋靜;間接言語行為的解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孟慶亮;隱喻:通向未知域的橋梁[D];東華大學;2005年

6 劉建華;零動詞存在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蔡飛;“程度副詞+名詞”結(jié)構(gòu)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張釗;漢語兒童述補結(jié)構(gòu)的習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磊;隱喻及其翻譯[D];寧夏大學;2005年

10 王忠;同位結(jié)構(gòu)的認知機制及語義關(guān)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7416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7416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ca6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