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漢語大字典》商補
本文選題:《漢語大字典》 切入點:新版 出處:《寧波大學(xué)》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經(jīng)過十年修訂,新版《漢語大字典》已于2010年4月面世。與首版相比較,新版《漢語大字典》大多數(shù)方面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但是,作為一部大型漢語字典,修訂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新版《漢語大字典》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或疏失。本文在充分肯定新版成績的基礎(chǔ)上,對新版《漢語大字典》提出商榷和補苴,以供再次修訂時參考。 文章緒論部分對新版《漢語大字典》的出版背景、《漢語大字典》的研究概況以及新版《漢語大字典》的主要成就作了簡要介紹,其中介紹新版主要成就從考釋僻字、糾正誤釋、完善釋義、調(diào)整義項、修改注音、增刪例證等六個方面加以舉例說明。 本論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分別從收字、義項、釋義、例證、體例、校勘等六個方面對新版《漢語大字典》的訛誤和疏漏之處進行討論。其中義項問題從義項漏略、義例不合、義項當(dāng)合并三個方面展開,例證問題從缺少例證、例證未溯源兩個方面展開。在討論過程中,,作者立足新版《漢語大字典》文本,廣泛參考古今文獻資料,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力求以翔實的材料和嚴密的論證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結(jié)論部分針對新版《漢語大字典》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首先,要重視資料工作,繼續(xù)廣泛地搜集和積累資料;其次,要逐步建立為《漢語大字典》修訂工作服務(wù)的漢語歷時語料庫;第三,要加強對近幾十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產(chǎn)生的新字義的研究和收釋工作;第四,需要政府一如既往的重視和投入,并建立保證編輯質(zhì)量不斷提高的工作機制。
[Abstract]:After ten years of revision,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was published in April 2010.Compared with the first edition, most aspects of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have obviou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However, as a large Chinese dictionary, the revision work cannot be done once and for all,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or omissions in the new edition of Chinese Dictionary.On the basis of fully affirming the new edition of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discussion and a supplement to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for reference when it is revised again.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which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new edition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rare words and the correction of misinterpretation.Perfect interpretation, adjust meaning, modify phonetic, add and delet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six aspects.This part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cle, respectively from the word, meaning, interpretation, examples, methods, collation and other six aspects of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of errors and omissions are discussed.Among them,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missing meaning, the wrong example, the merging of meaning, and the problem of illustration from two aspects: lack of example and untraceability of example.In the course of the discussion,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extensively refers to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and draws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tries to make a thorough and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raised with full and solid materials and rigorous argumentation.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opinions.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d methods: firs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work, and continue to collect and accumulate the data extensively; secondly,It is necessary to gradually establish a Chinese diachronic corpu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Chinese Dictionary; third,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meanings produced in recent decades,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fourth,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nd input, and establish the working mechanism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editors.
【學(xué)位授予單位】:寧波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6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明;韓曉;;論《西游記》中的龍王形象及其文化內(nèi)涵[J];海軍工程大學(xué)學(xué)報(綜合版);2009年04期
2 王天翼;;漢民族“歷史”隱喻認知觀透析——以北京2008奧運會開幕式為例[J];外語學(xué)刊;2010年02期
3 高新華;劉白玉;;金融危機英語隱喻詞匯的翻譯[J];外語學(xué)刊;2010年05期
4 李天行;彭宣維;張莎;;文化性比喻認知的非體驗性——以時空異置為切入點的實證研究[J];外語學(xué)刊;2011年05期
5 饒道慶;葉堅麗;;情與禮的變奏——元代愛情婚姻雜劇中“墻”意象的文化透視[J];戲曲研究;2002年03期
6 郭英德;;中國古典戲曲文學(xué)文獻整理芻議[J];戲曲研究;2005年01期
7 王夔;;明前期民間戲劇略論[J];戲曲研究;2007年02期
8 張婷婷;;從元代演員身份看雜劇南戲的雅與俗[J];戲曲研究;2007年02期
9 任廣世;;《改定元賢傳奇》編纂流傳考[J];戲曲研究;2008年01期
10 范知歐;;于慎行的藏曲及其戲曲愛好[J];戲曲研究;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xué)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張秀英;;從《紅樓夢》的英譯本看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和補償[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羅繼英;;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劉珊珊;;明長城居庸關(guān)防區(qū)軍事聚落防御性研究[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4期[C];2012年
5 鄭在義;劉輝;;民事行政檢察調(diào)查權(quán)研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劉濤;;公訴專業(yè)化相關(guān)問題研究[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高方;;從莊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龍江省文學(xué)學(xué)會2011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李慶偉;;建設(shè)高校學(xué)習(xí)型黨組織的途徑與基本要求[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xué)學(xué)術(shù)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9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xué)術(shù)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xué)術(shù)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xué)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4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xu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5 成廣雷;國內(nèi)外種子科學(xué)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比較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09年
6 邢培順;曹植文學(xu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7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xu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8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xué)校學(xué)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10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xué)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延麗;我國研究生學(xué)術(shù)道德保障體系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0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階段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xué);2009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關(guān)學(xué)銳;《莊子》生存美學(xué)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5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6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zhuǎn)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7 徐曉明;上海市部分小學(xué)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開展狀況研究[D];上海體育學(xué)院;2010年
8 蘇u&;從歷史發(fā)展看中日圍棋文化比較[D];上海體育學(xué)院;2010年
9 楊陽;電視體育談話節(jié)目《體育評書》研究[D];上海體育學(xué)院;2010年
10 劉小飛;上海市楊浦區(qū)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xué)院;2010年
本文編號:1722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72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