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記受事主語句的習得研究
本文選題:無標記受事主語句 切入點:認知理據(jù) 出處:《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世界上大多數(shù)語言中都存在被動表述,特別是英語、俄語等形態(tài)豐富的語言,其被動表述都有明顯的形式標記。漢語的被動表述則比較特殊,不僅包括有明顯標記的被動句,也包含沒有標記的被動句。形式上表主動,意義上表被動的無標記受事主語句作為漢語中一種歷史悠久、使用廣泛的句法語義結構,常常使留學生疑惑進而產(chǎn)生大量偏誤。本文運用格語法、三個平面語法理論和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對漢語無標記受事主語句重新界定并分類;通過對比分析英、漢語中無標記受事主語句的生成限制條件、文化內涵及語用功能了解其異同,分析漢語受事主語句的認知理據(jù);最后,通過對問卷、測試卷和語料庫搜集到的偏誤進行分析,從教材編排、練習設計、教學方法和策略方面提出教學建議,以利于留學生更好地習得漢語無標記受事主語句。
[Abstract]:Passive expressions exist in mos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English, Russian and other languages with abundant forms, and their passive expressions have obvious formal markers, while the passive expressions in Chinese are quite special, including not only the passive sentences with obvious markers, but also the passive expression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t also contains unmarked passive sentences. As a long history and widely used syntactic and semantic structures in Chinese, the passive sentence with positive form and passive meaning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Chinese sentence with a long history. In this paper, case grammar, three plane grammar theories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ies are used to redefine and classify Chinese unmarked subject sentences. In Chinese, the unmarked subject sentence is restricted by the generation of the subject sentenc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 are understood, and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the subject sentence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errors collec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test volume and corpus are analyzed.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extbook arrangement, exercise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so as to facilitate foreign students to acquire Chinese unmarked subject sentences better.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華;;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研究現(xiàn)狀[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彭錦維;趙金銘;;現(xiàn)代漢語受事前置句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01期
3 王衛(wèi)琳;;從“三個平面”語法理論看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陳曉燕;;漢語“被”字句與受事主語句的比較[J];語文學刊;2009年20期
5 王小華;;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語用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張彬;;英語意義被動句與漢語受事主語句的比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王小華;;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的語義特征[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康慶業(yè);;受事主語句中謂語動詞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0期
9 司惠文;;漢語中間結構與幾類形似結構的區(qū)分[J];文教資料;2008年33期
10 顧丹霞;唐麗娟;;西周時期受事主語句考察[J];古漢語研究;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玉婷;;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陳年高;;敦博本《壇經(jīng)》的被動句[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3 欒育青;;兩種“給”字句在語用上的不同[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亓艷萍;;小學兒童運用被動句表達的調查研究[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5 張蕾;周明全;;一種漢語句子語義分析的新方法[A];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喻柏林;;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中的句式效應[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7 劉坤坤;;翻譯中男女性別差異的探索[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鄭超凡;;從古文文體分析角度看其英譯技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熊松;;談現(xiàn)代法律英語中的Plain English[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吳克炎;;論強調漢語“暗被動”在消除英語盲點的作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郁洪千;每周一詞[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王保祥;“拓展”與“綱要”:哪個是前提?[N];中國集郵報;2006年
3 鄰水縣石永中學 馮芬;淺談被動語態(tài)的結構與用法[N];廣安日報;2008年
4 邢福義;語言的文化與文化的語言[N];光明日報;2002年
5 戴慶廈;學術氣度 學派意識[N];光明日報;2004年
6 徐安崇;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N];山西科技報;2003年
7 十七中學 魏薇;文言文翻譯[N];天津日報;2004年
8 沈同根 黃頌翔;語文教學“營養(yǎng)不良”[N];文匯報;2002年
9 文楓;打開語言的窗口[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10 劉永耕;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商榷一例[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游舒;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刁世蘭;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金蓮;基于平行語料庫的中日被動句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王志堅;俄語被動句的多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李曉東;結果補語語義指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曉;語言習得的基因和腦基礎[D];浙江大學;2011年
7 王媛;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動作動詞的方向性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曹道根;現(xiàn)代漢語被動式原則與參數(shù)模型[D];復旦大學;2005年
9 樸順姬;現(xiàn)代韓國語被動表現(xiàn)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曉慧;無標記受事主語句的習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歌;“被”字句與無標記受事主語句比較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3 李曉溪;《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匯編·宋代卷》受事主語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4 白栗微;受事主語句中的幾個問題[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宋金花;受事主語句的句法語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唐麗娟;西周時期受事主語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邱賢;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的認知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8 李玲潔;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與無標記受事主語句的比較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9 劉萍;報紙新聞導語受事主語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鋒文;現(xiàn)代漢語中動結構論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44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4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