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與漢語介詞詞組語序的歷時演變

發(fā)布時間:2018-03-16 07:04

  本文選題: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 切入點:介詞短語 出處:《寧夏社會科學》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代類型學家通過跨語言的研究證明,介詞類型在語序類型學中占有核心地位。學術界一般認為漢語的語序比較穩(wěn)定,古往今來變化不大,兩千年來語序穩(wěn)定的唯一重要例外就是前置詞短語的位置由動詞后移向了動詞前。正是這一變遷對漢語介詞的格局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是語序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原則,介詞短語的語序變化對介詞類型的影響,要從聯(lián)系項的語序特點去理解。漢語介詞短語語序所發(fā)生的歷時演變與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的關系密不可分。
[Abstract]:The type of scientist through cross linguistic research proved that the preposition type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in the word order typology. The academic circle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Chinese word order is relatively stable, little chang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i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only important exception to order stability is a prepositional phrase position by verb to verb. It is produced important effect of this change on the pattern of Chinese prepositions. The relator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word order in the study of changes in word order of prepositional phrases of prepositions typ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d order from contact.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chronic evolution and relator principle that Chinese prepositional phrase word order.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戴浩一;黃河;;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年01期

2 張峧;從先秦時期“介詞+場所”在句中不合規(guī)律分布的用例看漢語的詞序原則[J];語言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華;;徐杰《生成語法的“語類”與傳統(tǒng)語法的“詞類”比較研究》述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2 彭家法;;合并次序和附加語結(jié)構(gòu)的類型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 陶振偉;;“拿”的語法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宣恒大;;論漢語的具象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丁凌云;;雙音節(jié)復合詞語序排列中的認知因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李先華;《莊子》詞語注釋平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常艷勇;;淺析《馬氏文通》的“字有定類”和“字無定類”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8 陳榮澤;;近十年漢語方言研究的新發(fā)展[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劉曉梅;從《孟子》看“夫”的語法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張猛;關于“專書語法系列研究”的若干問題——同一性·標準本·語料庫[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欒育青;;兩種“給”字句在語用上的不同[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2 郭中;;論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理據(jù)性的對立統(tǒng)一[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鐘明榮;謝雙園;;古今介詞類型之比較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郭中;易美珍;;篇章語序的認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應學鳳;;國內(nèi)象似性研究動態(tài)[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gòu)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阮氏麗娟;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金圈;漢語單音方位詞與單音動詞的偏正性組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香玲;漢語兼語式的語義重合與話語功能的認知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朱艷華;載瓦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友學;句首介詞“在”的隱現(xiàn)及其對外漢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晶晶;《孟子》的介詞“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佳;淺析《訓世評話》中的兼語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鄔述法;《九章算術》虛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謝靜;隆安丁當平話副詞系統(tǒng)[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孫興銳;現(xiàn)代漢語“上”類方位詞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胡硯文;漢英句子結(jié)構(gòu)對比:“話題說明”與“主謂賓”[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9 孔燕;《封神演義》處所介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秀娟;《呂氏春秋》形容詞轉(zhuǎn)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戴浩一;黃河;;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昱;;狀位上“在L”與“用/把”字短語同現(xiàn)的制約原則[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李德鵬;;介詞“關于”的形成[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范繼淹;;論介詞短語“在十處所”[J];語言研究;1982年01期

4 李冬香;瀏陽方言的“到”[J];韶關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5 許征;漢字的產(chǎn)生、演變與發(fā)展[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6 黎傳緒;部首“冫”的解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晁瑞;;介詞“向”對“問”的替換——兼談方言介詞“問”的歷史演變[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8 楊國旺;;網(wǎng)絡詞匯的演變及發(fā)展趨勢[J];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白云;;20世紀以來現(xiàn)代漢語表“外貌形狀”類詞匯演變研究——以《國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為例[J];語言文字應用;2009年01期

10 王樹平;;淺談“文”“獻”二字的演變[J];青年文學家;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星;;介詞短語“在+處所”結(jié)構(gòu)的分布類型及其語義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曾臘梅;;稱謂詞“奴”的變遷[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進安;;論韻書編纂中的“助紐”現(xiàn)象[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4 鐘明榮;謝雙園;;古今介詞類型之比較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楊秀敏;;淺論現(xiàn)代漢語介詞結(jié)構(gòu)及其語法功能[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6 李勁榮;;內(nèi)涵、外延與漢語修飾成分的標記隱現(xiàn)[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7 景元;陳春緯;;基于規(guī)則的英漢翻譯技術報告[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第四屆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林頌育;;異源同型語素的辨析——以閩南方言多功能虛字眼“咧”為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漢語否定詞的“實質(zhì)”與演變[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10 王洪君;;普通話節(jié)律與句法語用關聯(lián)之再探[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邵敬敏;消除歧義的手段——歧義總論[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巍;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曾獻飛;湘南官話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于飛;兩漢常用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楊世鐵;先秦漢語常用詞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5 孟曉妍;若干組先秦同義詞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張建軍;河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進軍;中古入聲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明宏;基于與漢語介詞短語“在……上”之比較的英語介詞on的認知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瞿建慧;湘語辰溆片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楚倃芳;中古o"姙助奮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慧芳;《漢書》同義詞先秦兩漢演變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柳情;株洲縣方言與中古語音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劉杰;《紅樓夢》慣用語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肖科見;典故詞語意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再納汗;《突厥語大詞典》生藥詞匯的演變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6 鄒曉鵬;《漢語大詞典》第5-12卷含“和”詞語的語義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史俊;《廣韻》異讀探討[D];蘇州大學;2005年

8 邱峰;《顏氏家訓》反義詞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9 胡晶瑩;成語用詞特點及演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徐昂;壯語新聞傳播與壯族社會的演變[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6188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188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7a7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