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漢語新詞語知曉狀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
本文選題:新詞語 切入點:留學生 出處:《華文教學與研究》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解留學生對漢語新詞語的知曉狀況,并分析與之相關(guān)的語言學、社會學因素。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留學生對新詞語的知曉狀況處于較低水平,他們更傾向于掌握實用性、穩(wěn)定性、能產(chǎn)性、時效性較強的新詞語;調(diào)查結(jié)果還顯示,留學生對新詞語的學習普遍較感興趣,除課堂外,漢語交際、影視、網(wǎng)絡是他們學習新詞語的主要途徑。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foreign students' knowledge of Chinese neologisms by questionnaire, and analyze the linguistic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ign students' knowledge of Chinese neologisms is at a low level. They tend to master new words that are practical, stable, productive and time-efficient.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lso show that foreign students are generally more interested in the study of new words. In addition to the classroom, Chines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film and television, The Internet is their main way to learn new words.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初級階段留學生字詞識別能力的發(fā)展研究”(07CYY011) 中國傳媒大學科研培育項目“大眾傳媒對留學生漢語詞匯習得的影響研究”(CUC10C07)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蔡綠;試論對外漢語報刊閱讀課中的新詞語教學[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原新梅;字母詞語與對外漢語教學*[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常志斌;;留學生漢語新詞語課的建設(shè)問題初探[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高莉琴;新詞新語應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J];語言與翻譯;1999年01期
5 湯志祥;漢語新詞語和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6 謝俊英;新詞語與時尚詞語社會知曉度調(diào)查與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01期
7 原新梅;梁盟;;留學生字母詞語的知曉度[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01期
8 張金橋;曾毅平;;影響中級水平留學生漢語新造詞語理解的三個因素[J];語言文字應用;2010年02期
9 劉善濤;李敏;亢世勇;;對外漢語新詞教學信息庫的研究與實現(xiàn)[J];語言文字應用;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燕靈;關(guān)于少數(shù)民族漢語詞匯教學中新詞新義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魯潔;;從對等的角度研究對外漢語教材中生詞的英語翻譯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3 王潔;;試論新詞的可接受度[J];北方論叢;2008年01期
4 孫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字母詞教學[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5 王東營;;對外漢語報刊閱讀教學方法芻議[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9期
6 王歸立;;英語新詞語生成及特點淺析[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8期
7 蔡永強;;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的用戶友好原則[J];辭書研究;2011年02期
8 吳健;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修訂芻議[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張亞冰;;漢語新詞語分析法探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張富蓉;;“模因論”視野下的“X客”類網(wǎng)絡新詞[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善濤;李敏;;基于信息庫的新詞詞匯共性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2 謝俊英;;新詞語發(fā)現(xiàn)手段和新詞語詞典編纂淺談[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原新梅;;《現(xiàn)代漢語詞典》3—5版對字母詞語的語義類別和釋義變化[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亢世勇;鮑明凌;許小星;;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語法特點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剛;漢英詞典翻譯的篇章語言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吉艷;漢語新詞語詞群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王潔;區(qū)域變異與互動視角下的華語新詞新義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4 康軍帥;當代漢語新詞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博;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多角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盛婧;外國學習者漢語新詞習得狀況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劉善濤;基于《信息庫》的對外漢語新詞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1年
4 張雪;對外漢語報刊閱讀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丹;漢語指人專名隱喻的語義和功能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璇;漢語電視廣告語在中高級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田士峰;少發(fā)性新詞語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馬寧寧;詞群化新詞語與對外漢語教學文化導入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賀;服飾期刊中的字母詞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衛(wèi)陽;現(xiàn)代漢語中字母詞的語用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叔湘;;大家來關(guān)心新詞新義[J];辭書研究;1984年01期
2 原新梅;;字母詞的收入與注音問題[J];辭書研究;2005年04期
3 李必輝;王作新;;新詞語與對外漢語教學[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戴曼純 ,肖云南;語言環(huán)境的類型與作用[J];湖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02期
5 張金橋;;句子語境在外國留學生漢語詞匯識別中的作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6 原新梅;字母詞語與對外漢語教學*[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7 王吉輝;意義泛化的性質(zhì)和方式[J];漢語學習;1995年03期
8 何彥杰;高兵;;論對外漢語教學中注重新詞新語的必要性[J];漢字文化;2008年02期
9 郭鴻杰,周芹芹;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的構(gòu)詞特點——兼評《新華新詞語詞典》[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萬藝玲;留學生漢語詞匯課的性質(zhì)和定位[J];中國大學教學;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蓓蓓;;2007年度新詞語引起的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2 史慧;對外漢語教學中新詞語問題芻議[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原新梅;梁盟;;留學生字母詞語的知曉度[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01期
4 白迪迪;;對外漢語報刊閱讀課中的新詞語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1期
5 劉思佳;;淺析新詞語與對外漢語教學[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6 王海霞;;對外漢語新詞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原則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11期
7 張忠;;新詞語教學思考[J];語文學刊;2010年24期
8 鄧慧蓉;劉揚;白少輝;;新詞語和報刊語言教學[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倪梅君;;對外漢語新詞語教學策略及方法[J];魅力中國;2008年26期
10 張幼東;;漢語新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俊英;;新詞語與時尚詞語社會知曉度調(diào)查與分析[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劉宏帆;;“把”字句的習得研究及其教學——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李燕;;新詞語的研究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李衍妮;;談新詞語中帶體詞性賓語的動詞[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亢世勇;;語料庫技術(shù)在新詞語詞典開發(fā)中的具體應用[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6 鄭家恒;李文花;;新詞語自動識別方法研究[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周洪波;;從隱性到顯性:新詞語產(chǎn)生的重要途徑——兼談新詞新語詞典的編寫[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8 沈孟瓔;;新詞語詞典信息存量的設(shè)置[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9 蘇新春;黃啟慶;;新詞語的成熟與規(guī)范詞典的選錄標準——談《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增補本)的“附錄新詞”[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郭嘉偉;亢世勇;;新詞語研究的現(xiàn)狀[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巍;黑大留學生:漢語改變命運[N];哈爾濱日報;2007年
2 記者 王云霞;我市語言文字工作下周接受國家“大考”[N];蘭州日報;2005年
3 本報實習生 劉宇耘 本報記者 孟知行;青年追捧網(wǎng)語,只因生動好用[N];解放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劉昊;新詞語一年誕生396條[N];北京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任麗梅;我國2009年出現(xiàn)新詞語396條[N];中國改革報;2010年
6 呂永海;話說“新詞語”[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7 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室主任 周洪波;新詞語猶如朝日[N];北京日報;2000年
8 本報評論員劉文寧;新詞語涌現(xiàn)折射社會發(fā)展軌跡[N];工人日報;2003年
9 劉毅;中文新詞語專家論是非[N];團結(jié)報;2000年
10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李宇明;發(fā)布年度新詞語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榮實;漢語新詞語運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曉梅;當代漢語新詞語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3 周琳娜;清代新詞新義位發(fā)展演變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吳勇毅;不同環(huán)境下的外國人漢語學習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魏紅;面向漢語習得的常用動詞帶賓情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孔艷;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閆從發(fā);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時代漢語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史艷嵐;基于中國主流報紙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對外漢語報刊新聞主題詞群及相關(guān)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9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侯昌碩;衍生與借用—新時期舊詞新義現(xiàn)象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耕耘;留學生表趨向意義趨向補語的習得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2 胡建剛;初級留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特征和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02年
3 解曉寧;留學生看圖寫話中典型“把”字句表現(xiàn)分析及其對教材編寫的啟示[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4 李俊巖;留學生形聲字意符表意意識的實證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5 田靚;留學生漢語語音意識發(fā)展及其與語音記憶的關(guān)系[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6 施仁娟;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的狀況、成因和應付方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孔祥榮;初級水平留學生漢語聽力課堂焦慮及其應對方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8 廖舞艷;留學生的漢語否定言語行為表達的習得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9 李芳蘭;留學生朗讀說話中停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10 王霞;日韓和東南亞留學生實施漢語建議言語行為的調(diào)查分析[D];暨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87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8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