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戴維森語言交流的“三角測量”模式看翻譯的主體間性
本文選題:戴維森 切入點:翻譯 出處:《外語學刊》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翻譯是一種涉及多種因素的跨文化、跨語言的交流活動。本文借用戴維森語言交流的三角測量模式探討翻譯的主體間性。戴維森借用三角測量來類比語言理解關涉的人與人之間以及人們與其共享世界相互作用的三元關系。人、他人和世界之間的因果相互作用決定思想的內容。語言交流是主體間性的。據(jù)此,作為一種跨文化、跨語言交流活動,翻譯就應當是其所涉及的眾多因素的主體間交流與對話,而不是某一主體的獨白。以任何因素為中心都會因為失之偏頗而影響翻譯的效果。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cross-culture involving many factors.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uses Davidson's triangulation model of communication to explore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 Davidson uses triangulation to analogy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and their shared world. The ternary relationship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world. The causal interaction between others and the world determines the content of thought.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inter-subjectivity. Therefore, as a cross-cultural, cross-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ctivity, translation should be the intersubj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of many factors involved in it. It is not a monologue of a certain subject. Any factor will affect 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 because of its bias.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
【分類號】:H0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新建;;中西恭維語對比與翻譯[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2 ;《民族翻譯》征訂啟事[J];民族翻譯;2008年02期
3 李日武;;淺析彝語詞語翻譯中的語體風格[J];民族翻譯;2010年01期
4 李旭練;;談壯語文新詞術語的規(guī)范及其翻譯[J];民族翻譯;2009年01期
5 杜銀萍;;維漢擬聲詞的比較與翻譯[J];民族翻譯;2009年01期
6 楊曼;;翻譯與工具書[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6期
7 薛磊;呂進;張璐;;淺談外訓翻譯素質的提高[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8 梁偉達;;格式塔心理學視角下龐德《在地鐵車站》譯本賞析[J];文史博覽(理論);2011年06期
9 鄒玲平;;從諺語翻譯的角度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10 付譯婷;;從翻譯的原創(chuàng)性談譯作的生命再現(xiàn)力(英文)[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晉;;我對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相結合的一些認識和體會[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陳建軍;;從人工翻譯到協(xié)同翻譯[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中強;;提高查詞和判別效率 提高翻譯速度和質量[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譯?——翻譯速度,翻譯人才職業(yè)化面臨的新問題[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韋忠和;;網絡和翻譯社區(qū)的建設[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Joe Zhai;;乘風破浪正當時 本土翻譯公司生存和發(fā)展的幾點思考[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甘柳青;;翻譯的研究[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董敏;;翻譯管理人才[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9 ;黑龍江省翻譯協(xié)會[A];黑龍江省社科工作經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2010年
10 余祥明;;邏輯推理在翻譯中的應用[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際譯聯(lián)副主席 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 黃友義;翻譯是橋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報;2009年
2 記者 朱俠;高度重視翻譯提高外宣能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文敏;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很難也很有趣[N];浙江日報;2009年
4 黃美茹;翻譯市場每年以100億元左右的速度增長[N];就業(yè)時報;2009年
5 記者 蔣國華;300部譯著亮相全省翻譯作品展[N];黑龍江日報;2009年
6 記者 周波;我市設立翻譯特色人才基地[N];成都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馬媛媛;榆林市翻譯中心成立[N];榆林日報;2010年
8 記者 郝鍇;徐州市翻譯協(xié)會成立[N];徐州日報;2010年
9 黃友義;應規(guī)范翻譯從業(yè)人員提高翻譯質量與水平[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朱琳琳;當翻譯遇到網絡[N];云南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3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屈平;翻譯還原: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下的翻譯理論[D];河南大學;2010年
5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唐欣玉;被建構的西方女杰[D];復旦大學;2008年
8 邵軍航;委婉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鄭元會;翻譯中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海蓉;從功能主義理論視角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筆譯教材的編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榮廣;改寫理論視角下楊氏夫婦《宋明平話選》翻譯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葉琳;評價理論在童話翻譯中的應用[D];南華大學;2010年
4 毛琳茹;論戲劇翻譯的“表演性”原則[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5 周雯;時代對于翻譯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陳嫻;從《偽君子》的兩個中文譯本看戲劇翻譯再創(chuàng)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陳振媛;從功能翻譯理論看《圍城》的幽默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娜;從敘事學角度看記錄片字幕的翻譯[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9 林愛華;改寫理論關照下暢銷書的翻譯[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明;翻譯、投影以及譯者的徒勞[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5773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7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