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力負荷模式論記者招待會口譯及譯員培訓策略
本文關(guān)鍵詞: 記者招待會 口譯 能力負荷模式 培訓策略 出處:《長江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口譯作為信息傳遞的橋梁和消除語言、文化障礙的工具,在國際交流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中國的崛起,記者招待會口譯成為國際交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過去的二十幾年來,許多的中國學者開始研究記者招待會口譯。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和活動都在中國舉行。中國每年“兩會”成為中外關(guān)注的焦點。由于其官方權(quán)威性,對譯員的要求很高。譯員除了具備語言功底、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面等方面的基本素質(zhì)外,還必須掌握一些口譯策略。因此本文選擇“兩會”上漢譯英口譯作為研究內(nèi)容。 本文試從記者招待會口譯的特點與要求及精力分配不均的原因方面著手,以能力負荷模式為理論基礎(chǔ)研究并分析其對記者招待會口譯策略的指導,并提出口譯培訓的方法及具體策略。通過分析最新語料,強調(diào)文章中吉爾的能力分配理論在記者招待會口譯中不僅有理論意義,并且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證明譯員只有在合理安排口譯過程中的不同精力的前提下才能順利完成口譯任務(wù)。 除去緒論和結(jié)論部分,本文正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二章節(jié),本節(jié)介紹了研究的背景及國內(nèi)外尤其是國內(nèi)對吉爾的能力負荷模式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對記者招待會口譯策略研究現(xiàn)狀。 第二部分即第三章節(jié),介紹了吉爾能力負荷模式的理論并分析了記者招待會在其內(nèi)容,語域和功能上的特點。 第三部分即第四章節(jié),這部分為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提出了能力負荷模式下交傳中的策略。并指出交傳中合理的精力分配促進譯員的表現(xiàn),反之則會成為阻力。為第四部分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 第四部分即第五章節(jié),從交傳初學者和專業(yè)議員的差異角度,作者提出了記者招待會口譯過程中譯員訓練指導理念,如“視譯”、“關(guān)注意義”等有利于培養(yǎng)初學者能力的理念。 文章的最后指出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為以后的研究提出的一些建議,并希望將文中策略運用于實際的口譯培訓和實踐中,為越來越大的口譯市場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口譯人才。
[Abstract]:As a bridg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a tool to remov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interpre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a. Press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or so. Many Chinese scholars begin to study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ess conferences.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activities are held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skills, oral expression, logical thinking, knowled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asic qualities of the interpreter. Therefore, this thesis chooses C-E translation from the "two sessions"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press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nd to study and analyze its guidance to the interpretation strategy of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apacity load model. By analyzing the latest data,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Gill's theory of competence allocation is not only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ess conferences. It is also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ve that interpreters can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interpreting tasks only when different energ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are reasonably arranged. Apart from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second chapter.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especiall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Gill's ability load model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ess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strategy. The second part,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Gill's capacity load model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s conference in its content, register and function. The third part is 4th chapter, which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ross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ability load mod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mo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preter. Otherwise, it will become resistance,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rategy of part 4t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ginners and professional councillo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guiding concept of interpreter train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of press conferences, such as "visual translation". The idea of "paying attention to mean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beginner's ability.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hopes to apply the strategy to practical interpret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To provide more and more high level interpreters for the larger and larger interpreting market.
【學位授予單位】:長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05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陣;口譯員素質(zhì)面面觀[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2 戴慶利;做“非典”記者招待會的一點感受[J];中國翻譯;2004年01期
3 張惠娟;譯員修養(yǎng)與工程技術(shù)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1995年02期
4 賈一誠;口譯筆記技巧之我見[J];外語教學;1995年01期
5 張幼屏;同聲傳譯的重要因素[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6 廖開洪;淺析即席口譯過程中理解的障礙[J];中國翻譯;1997年04期
7 王瑋;試析英漢口譯中的交流障礙[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8 陳細竹,吳曉云;英漢口譯過程中的理解障礙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9 皇甫姝瑜;;論通過加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口譯質(zhì)量[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年04期
10 周偉馳;新聞譯員分行的內(nèi)心生活[J];讀書;2002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鋒;;淺談翻譯公司的譯員觀[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序言[A];金華市科普示范村創(chuàng)建經(jīng)驗匯編[C];2005年
3 胡競;;交替?zhèn)髯g筆記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胡慧;;關(guān)于口譯教學中主要要素的幾點思考[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何恩培;;每個人的機會 每個人的使命[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6 楊雅璜;;淺談電視同傳的難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萍;;淺談同聲傳譯的訓練方法[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4年
8 歐陽長怡;;論釋意理論指導下的記者招待會口譯策略及釋意訓練[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韓潮;;從譯員的角度看耳語傳譯中的噪音問題及應(yīng)對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高穎;;口譯質(zhì)量評估[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琳娣;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招待會[N];吉林日報;2008年
2 ;江澤民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3 張翼;農(nóng)村“兩網(wǎng)”建設(shè)將在全國全面展開[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4 記者 趙華夏;溫總理深情談民生[N];中國老年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張莉莉 王笑梅 謝文君;“五點一線”筑就遼寧開放新格局[N];遼寧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謝文君;遼寧開放躍上新高度[N];遼寧日報;2007年
7 曹智邋李宣良 白瑞雪;上合組織六國總長舉行記者招待會[N];人民日報;2007年
8 記者 林琳 楊康 趙聰;讓局長思路和百姓“見面”[N];珠海特區(qū)報;2009年
9 記者 湯玲;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優(yōu)化投資發(fā)展環(huán)境[N];蚌埠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朱殿勇 王屹立 趙力文 陳小平;關(guān)愛民生 傾情百姓[N];河南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孫序;交替?zhèn)髯g信息處理過程中語言能力與口譯能力的關(guān)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曉虎;中國政府新聞發(fā)布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姚百慧;應(yīng)對戴高樂主義:美國對法政策研究(1958-1968)[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高彬;猜測與反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劉慶雪;跨學科視角下的口譯交際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楊柳燕;交替?zhèn)髯g學習者英語口譯產(chǎn)出的流利性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利波;官方記者招待會中譯員的認知機制分析[D];河北大學;2009年
2 李丹丹;從能力負荷模式論記者招待會口譯及譯員培訓策略[D];長江大學;2012年
3 孫妍雯;記者招待會口譯中的中國文化元素和譯員應(yīng)對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4 劉倩倩;記者招待會口譯的臨場應(yīng)急策略[D];蘇州大學;2012年
5 盛一雋;從目的論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譯員的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吳國華;法譯漢口譯中的順句驅(qū)動[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7 江敏;釋意理論指導下的官方記者招待會口譯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8 王寧;釋意理論觀照下的“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口譯[D];河南大學;2009年
9 林琳;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兩會記者招待會口譯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趙爽;順應(yīng)論視角下的記者招待會口譯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56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45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