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磊先生訪談錄
本文關鍵詞:陳光磊先生訪談錄
更多相關文章: 修辭學研究 研究生 語言學研究 修辭學發(fā)凡 索緒爾 陳望道 畢業(yè)論文 專門化 中文系 古代文學
【摘要】:正【1】問:我們知道您是陳望道先生的第一個研究生,畢業(yè)后先后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工作,致力于語言學、修辭學的教學與研究。您是怎樣走上語言學研究道路的呢?答:我是1957年進復旦的。當時中文系有三個專門化: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還有一個是語言專門化。實際上,當時的專門化帶專業(yè)傾向,本來是到了高年級才劃分的。因為進校時正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復旦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H15
【正文快照】: 【1】問:我們知道您是陳望道先生的第一個研究生,畢業(yè)后先后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工作,致力于語言學、修辭學的教學與研究。您是怎樣走上語言學研究道路的呢?答:我是1957年進復旦的。當時中文系有三個專門化: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還有一個是語言專門化。實際上,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刊記者;;修辭學科的發(fā)展與語言研究——沈家煊先生在復旦大學與青年教師、研究生座談紀要[J];修辭學習;2006年05期
2 董仁;;吳士文修辭學的創(chuàng)新思想探究[J];修辭學習;2006年05期
3 介子平;;涵容古今漢語的修辭學史[J];博覽群書;1997年04期
4 季世昌;費枝美;;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5 駱小所;;談談修辭學和語言學的關系[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1年04期
6 李維琦;;修辭學研究的反思和探索[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8年02期
7 彭炫;溫科學;;當代語言學的修辭學視角[J];外國語文;2010年01期
8 胡裕樹;宗廷虎;;用辯證法指導修辭學研究——陳望道與《修辭學發(fā)凡》[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9 謝新衛(wèi);;談談王希杰“三一”語言理論的語言觀[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10 楊輝;李嬋婷;;修辭學著作中的用例[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榮馨;;大力倡導修辭學研究的辯證法——兼論中國修辭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2 高萬云;;王希杰的修辭學研究三論[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施發(fā)筆;;試探王希杰修辭學思想的發(fā)展軌跡[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江平;;走進王希杰修辭學理論體系——再評《王希杰修辭學論集》[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鄭榮馨;;論王希杰修辭學研究的科學精神[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劉延新;;推動中國修辭學走向新紀元——讀《修辭學通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秦旭卿;李勝昔;;《修辭學通論》:理論修辭學的科學化和精致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鞠玉梅;;關于修辭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的思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滕慧群;;索緒爾學說在中國[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10 王德福;;二十世紀漢語修辭學的兩個理論體系[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山東;世界漢語修辭學會舉行首屆年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2 譚學純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研究與公共閱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騰慧群;索緒爾學說在中國[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王金福;語言學研究“升溫”[N];光明日報;2004年
5 譚學純;歷史與修辭相遇[N];光明日報;2005年
6 戴慶廈;西部開發(fā)與語言學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本報通訊員 鄧虹、程秀麗 本報記者 郭扶庚;語言學研究跨越式發(fā)展令人矚目[N];光明日報;2002年
8 盛玉麒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語料庫方法:語言學研究的范式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熊軒;《語言與語言學百科全書》出版[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李光輝 王媛媛;首屆云南省語言學研究精英論壇在楚雄師院舉行[N];楚雄日報(漢);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曉紅;陳望道對中國語法修辭研究的歷史貢獻[D];復旦大學;2005年
2 王彬;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肖書文;中日當代修辭學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D];吉林大學;2005年
5 尉萬傳;幽默言語的多維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趙宏宇;索緒爾語言學理論對西方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劉金明;互文性的語篇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8 朱磊;現(xiàn)代語言學文本中現(xiàn)代漢語的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袁影;修辭批評新模式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周瑞敏;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慧香;《修辭學發(fā)凡》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6年
2 劉潔;廣告語言的修辭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姜萊;論經(jīng)濟學原理在語言學研究中應用的可能性[D];復旦大學;2009年
4 劉輝;索緒爾和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觀批判[D];黑龍江大學;2009年
5 張傳彪;當代流行歌名語言學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劉佳淼;張弓《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7 馮衛(wèi)娜;從請求言語行為看漢語中的性別差異[D];天津大學;2007年
8 張秀穎;從順應論的角度理解計算機領域書面語的中英語碼轉換[D];天津大學;2007年
9 劉慶偉;《修辭學通詮》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10 江冰玉;趨向動詞的語法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53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5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