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話語視角標記“X說來”
本文關(guān)鍵詞:論話語視角標記“X說來”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X說來” 話語視角標記 語用意圖 信度 效度
【摘要】:本文著重討論話語視角標記"X說來"的視角類型及其語用意圖。從視角類型來看,"X說來"可分四類:主體視角、客體視角、時間視角和方式視角。從語用意圖來看,這是說話者為增強話語表達信度和效度而實施的語用策略。本文進一步討論了視角標記、語用條件與語用意圖的關(guān)系。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1YJC740159) 廣東高校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培育項目(wym09042)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BYY101)的資助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一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X說來”本文主要討論話語視角標記“X說來”。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X說來”格式,可分別記為Ⅰ式和Ⅱ式。如:Ⅰ式:平靜(地)說來Ⅱ式:普遍說來慢慢(地)說來具體(地)說來好好說來認真(地)說來如實說來目前說來滔滔不絕(地)說來坦白(地)說來源源本本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扶晶晶;;“來說”和“說來”的差異淺析[J];華中人文論叢;2012年01期
2 董秀芳;;“X說”的詞匯化[J];語言科學;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穆志剛;;中西方語法化理論的發(fā)展和融合[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2 于艷華;;網(wǎng)絡語言“X+的說”句法現(xiàn)象探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胡斌彬;俞理明;;“再說”的詞匯化和語法化[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王興才;;“難道”的成詞及其語法化[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李文婕;;中古新生言說義動詞的語法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02期
6 呂建國;;“所以說”話語功能的考察[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7 張斌;;后附成分“說”的性質(zhì)及其附綴化的認知解釋——基于“X雙+說”結(jié)構(gòu)式的考察[J];東疆學刊;2012年04期
8 王思燕;;英語強勢下漢語詞匯的變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9 陳昌來;楊丹毅;;介詞框架“對/對于……來說/而言”的形成和語法化機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王偉;周衛(wèi)紅;;試論由翻譯引發(fā)的現(xiàn)代標準漢語西化[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高松;趙懌怡;劉海濤;;漢語特殊結(jié)構(gòu)的句法標注策略[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2 朱曉鳳;;“一般說來”的語用分析[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gòu)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楊一飛;語篇中的連接手段[D];復旦大學;2011年
6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gòu)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褚福俠;元曲詞綴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張俊閣;明清山東方言代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史冬青;先秦至魏晉時期方所介詞的歷時考察[D];山東大學;2008年
10 劉瑾;漢語主觀視角的表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昕;漢語“接下來”和“接下去”及其語法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王喬;現(xiàn)代漢語“X點”族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思華;插入語“據(jù)說”的語法化與主觀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芬;雙音結(jié)構(gòu)“X以”的詞匯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頓婷;現(xiàn)代漢語“何X”類副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曦;“以為”和“以為”句多角度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士軍;表持續(xù)義“一X”類雙音詞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肖靜;湖南漢壽方言插入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潘麗娟;現(xiàn)代漢語話語形容詞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付琨;;后置詞“來說”的篇章功能與詞類歸屬[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7期
2 付琨;;由言說義后置詞構(gòu)成的介詞框架考察[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1期
3 梁銀峰;;現(xiàn)代漢語“X來”式合成詞溯源[J];語言科學;2009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樊城呈;“看來”、“想來”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范凌云;“X說”類連接成分的功能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付琨;介詞框架“PpAu(來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馬青青;“來說”的多角度考察[D];暨南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儉;;如何衡量語言測試質(zhì)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03期
2 王俊菊,修旭東;語言測試中信度計算的三種理論模式探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9期
3 席愛玲,王玉環(huán),修旭東;論語言測試的信度與效度[J];鄭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4 田禾;;論語言測試的信度及影響信度的因素[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洪麗燕;;交際語言測試的基本理論與評估原則[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9期
6 汪利和;;語言測試常見錯誤及其反撥作用[J];考試周刊;2007年49期
7 朱志聰;;口語測試的真實性原則對信度和效度的啟示[J];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林海燕;;論普通話測試的反撥效應[J];現(xiàn)代交際;2010年11期
9 張翠玲;;中國翻譯考試現(xiàn)狀分析及反思[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王勇衛(wèi);淺談影響普通話水平測試信度的因素及對策[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欣橋;;試論普通話水平測試(PSC)[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徐衛(wèi)衛(wèi);;對提高普通話水平測試信度與效度的思考[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徐泉;陳佑林;;關(guān)于影響普通話水平測試信度和效度因素的分析及對策[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軍;薛秋寧;;語際語用學對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啟示[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典紅;;淺談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的復審[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宋欣橋;;試論普通話水平測試(PSC)[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7 陶澤慧;;回譯的評估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葉軍;周鳴之;欒印華;朱青春;王頤嘉;喬麗華;單明;周梅;汪張龍;易中華;;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應用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韋素玲;黃令;楊樹U,
本文編號:1196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19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