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前后分句中不同的連接成分“別說”

發(fā)布時間:2017-11-12 02:27

  本文關鍵詞:前后分句中不同的連接成分“別說”


  更多相關文章: 別說 語用衍推 語用推理 語義特征 精致還原主義


【摘要】:本文以分別引導前后分句的兩個"別說"為考察對象,從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方面分析了它們各自的特點,論證了二者不具同一性;在此基礎上,我們運用精致還原主義的方法,從分析"說"的語義特征入手來看它作為"別說"的組成成分對其整體結構和語用功能的影響,從而厘清"別說1"和"別說2"各自的功能來源;最終說明副詞和連詞之間并非傳統(tǒng)語法化的直接典型的虛化過程。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語義演變視角下源于短語的漢語虛詞研究”(13CYY068) 吉林省語委“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一般項目(JYKL125YB-30) 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2012QY004)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請看下面例句:(1)甲:這人有40歲了吧?乙1:我看他都有50,更別說40了。乙2:別說40,我看他都有50。(自擬)(2)甲:動物園里新來的熊貓,孩子們能喜歡吧?乙1:那些熊貓,就是大人都愛看,更別說小孩了。乙2:那些熊貓,別說小孩喜歡,就是大人都愛看。(據(jù)《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所改)對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銳;;衍推和否定[J];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02期

2 施春宏;;句式研究中的派生分析及相關理論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02期

3 李宗江;;關于話語標記來源研究的兩點看法——從“我說”類話語標記的來源說起[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2期

4 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04期

5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6 石毓智;認知語言學的“功”與“過”[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7 邢福義;;說“NP了”句式[J];語文研究;1984年03期

8 沈家煊;;跟副詞“還”有關的兩個句式[J];中國語文;2001年06期

9 沈家煊;;復句三域“行、知、言”[J];中國語文;2003年03期

10 侯瑞芬;;“別說”與“別提”[J];中國語文;2009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李艷;;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級轉移規(guī)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李煒;和丹丹;;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跟”及相關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構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5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6 賀學勤;;X-able形容詞的主客觀性及其語義分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張歡雨;;基于評價理論的朝核問題英語新聞報道的態(tài)度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張利明;;關于預設和蘊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9 劉利紅;徐佳麗;;語法化的探討及對外語教學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丁慶剛;;古漢語“及”的語法化演變歷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語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葉文曦;;語義對立和語義同一[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徐靜;;換言連接成分類型及其語篇特點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稟誠;;“我A我B(我C/我D)”標題格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鄧兆紅;;英漢指示代詞“的”與“that”的語法化對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偉;周衛(wèi)紅;;試論語法化理論在對比語言學中的應用——以英漢語篇中替代類型之對比研究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楊成虎;;與語法化平行的音系變化連續(xù)統(tǒng)問題[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春秀;現(xiàn)代俄語同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7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荃;“而且”和“再說”[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3年06期

2 Marie-Claude Paris;羅慎儀;;漢語普通話中的“連……也/都”[J];國外語言學;1981年03期

3 S.C.Levinson;沈家煊;;語用學論題之一:預設[J];國外語言學;1986年01期

4 戴浩一;黃河;;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年01期

5 戴浩一;葉蜚聲;;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芻議(上)[J];國外語言學;1990年04期

6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7 石毓智;《女人,火,危險事物——范疇揭示了思維的什么奧秘》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5年02期

8 石毓智;論漢語的結構意義和詞匯標記之關系——有定和無定范疇對漢語句法結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2年01期

9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10 文旭;《語法化》簡介[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黎;金玲慧;;聽力對話中的語用預設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張韌弦;熊學亮;;從請求行為管窺兩種語用推理圖式的異同[J];外語學刊;2005年06期

3 杜靜波;;關聯(lián)理論在日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張寧;;有定名詞短語間接回指與語用推理[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劉麗華;;心理模型推理觀[J];外語學刊;2009年04期

6 李忠艷;路卿;;淺析關聯(lián)理論語用推理的邏輯整合過程[J];大家;2010年16期

7 陶麗;蘇曉軍;;多層次轉喻與語用推理[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樊玲;;間接言語行為轉喻中的語用參數(shù)[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孫安勝;郭紹妮;;從合作原則的違反到語意解讀[J];現(xiàn)代交際;2010年11期

10 鄧雋;羅迪江;;論語用推理的全息交際模式[J];外國語文;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晨光;蔡東風;;利用語義特征生成搭配[A];語言計算與基于內(nèi)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何向東;袁正校;;交際意圖——語用推理的目標[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3 梁源;黃良喜;;再探討漢語實詞的句法類別不定——從詞類原型的語義特征出發(fā)[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4 徐盛桓;;語用推理:從原則到模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海云;;沉默的法律語用對比研究[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6 謝英;;關于“NP+不+X+誰+X”句式[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04年

7 甄超;鄭濤;許潔萍;;基于音樂語義信息的音樂流派分類研究[A];第五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沙潤霞;;從雙賓動詞的語義特征和雙賓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類“動賓結構+賓語”句式[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畢玉德;程蘭濤;;韓國語動詞語義分類樹的推導[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王茹;邢毓華;;古建筑領域本體構建研究[A];首屆工程設計高性能計算(HPC)技術應用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匯;孩子,別說你不能玩[N];中國郵政報;2002年

2 北京慧源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肖峰;先別說自己不行[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肖春江;“別說我和三大門戶一樣”[N];計算機世界;2001年

4 記者 李承萬;養(yǎng)老保險:別說“明天再做窩”[N];中國船舶報;2002年

5 記者 余知都;客運公司:乘客坐車遭偷搶 別說與你沒關系[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6 微軟中國研究院 陳正 李明鏡 馬維英;互聯(lián)網(wǎng)上圖像信息檢索[N];計算機世界;2001年

7 本報記者 劉玉琴;別說戲劇沒人看[N];人民日報;2001年

8 ;手機垃圾短信攔截技術方案亟待推廣[N];人民郵電;2008年

9 ;“短信防騷擾”需要先進方案支撐[N];人民郵電;2007年

10 郎曉黎;以簡單破解手機安全[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梅;阿美語動詞的語義特征及結構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石德富;臺灣卑南語構詞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s,

本文編號:11739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1739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557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